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浅谈美国的妇女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607年起,几百万欧洲人势如潮水般地移居到北美大陆。他们继承了欧洲大陆的文明,同时也沿袭了欧洲大陆的传统偏见。歧视妇女和妇女教育就是这些传统偏见的典型表现。由于宗教偏见和世俗习惯的影响,妇女的社会地位、法律地位和家庭地位明显低于男人。她们没有选举权。婚前,女孩主要养成操持家务的能力,她们从自己的母亲或女管家那里获得这方面的经验。女孩通常16岁出嫁,男孩通常20岁成婚。婚后,丈夫理所当然地成了家庭的主人,妻子顺理成章地成了丈夫的附庸。妻子一年到头呆在家里,怀孕、分娩、哺幼、煮饭、挤奶、缝洗和抬摄园子是…  相似文献   

2.
法国女作家克里斯蒂娜·德·皮桑在15世纪初完成了《妇女城》这本著作。她在书中描绘和赞美了许多女性形象,但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对女性角色的定位主要是其在家庭中的身份,即未婚少女、妻子和母亲。即使皮桑给予了这三种身份的女性很高评价,赞美她们孝顺、忠贞于丈夫和家庭、热爱孩子等美德,但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文化和现实来看,这三种身份的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并不高。这一事实与瑞士学者雅各布·布克哈特提出的文艺复兴同样也是妇女的复兴解放时代理论存在很大的出入。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社会中,妇女的社会地位极为低下,最典型的标志就是受“三从”、“四德”道德观念的束缚。“夫死从子”,即是要求做母亲的在丈夫死了以后依从儿子。但从家庭层面来看,这一“从”明显与上下尊卑的根本原则-“孝”相矛盾。也就是说,由社会传统及上下尊卑观念的根本定住和孝的原则决定了妇女的“三从”之中的“从子”事实上从整个社会来看是如此而从单个家庭中看却并非如此。《韩诗外传》中所表现出的母亲的崇高家庭地位和权威都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以核心家庭为研究对象,分析丈夫主导、妻子主导和夫妻平权三种夫妻权力分配模式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夫妻平权模式更加普遍,家庭事务决策方面“男主外、女主内”的二元模式仍清晰存在。不同家庭特征下夫妻权力模式存在差异:当子女性别为女且为京户,妻子受教育程度不低于丈夫时,妻子在家庭权力分配中具有更高地位;反之,则丈夫具有更高权力地位。学业方面,丈夫主导型家庭更易出现学业成绩领先的青少年,但也容易出现学业落后的情况;妻子主导型家庭中成长的青少年表现出中下等学业成绩的概率较大。在社会适应和人格方面,平权家庭中青少年较妻权家庭往往伴随更高的社会适应水平,在谨慎性、开放性人格维度上显著高于夫权家庭。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在秦汉社会大转型时期,在蓬勃向上的时代气息与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中,女性在作为女儿、妻子、母亲三种角色中的地位和作用,揭示了秦汉妇女在社会与家庭中的地位,既不同于西周奴隶制社会中的妇女,也不同于封建社会后期在“三从四德”严酷压抑下的妇女,而是有着相对独立自主的人格地位和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6.
秦代妇女生活与后世相比有很多独特的地方。在婚姻关系中 ,妇女拥有与男子相对平等的地位。社会对妇女贞节的要求相对宽松 ,同时妇女可以要求丈夫守贞操。妇女在家庭经济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她们是家庭经济的重要来源 ,对家庭财产有较强的控制权 ,能够同男子一样继承遗产。在国家生活中 ,妇女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承担着沉重的徭役和兵役。  相似文献   

7.
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性别角色的区分下,礼制对妇女有着相应的约束。男女有别的社会意识将她们束缚在家庭之内,虽然,她们在一定程度上参与社会活动,但是男女地位不协调已经成为一种社会趋势。有关妇女家庭地位的评述,多从女子的家庭经济地位切入,没有深入到她们本身所受礼法观念的束缚和对其一生的影响,因此,从礼法角度进一步探讨她们的家庭地位,就具有一定补缺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1830年法国借口"扇子事件"向阿尔及利亚发难,随后阿尔及利亚经历了长达132年(1830—1962年)的法国殖民统治。一百多年的法国殖民对现代阿尔及利亚女性地位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它打破了传统阿拉伯妇女的枷锁,间接提高了女性的地位。在法国入侵阿尔及利亚之前,阿国的妇女跟广大阿拉伯国家和地区的妇女一样,家庭和社会地位低下,社会普遍认同:女人的作用就是生孩子以及照顾丈夫生活起居;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运用社会性别分析模型,对贵州省黔东南州舟溪镇的苗族妇女经济能力建设进行评估和分析。从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分析,关注苗族妇女在社会中的立足方式,以此帮助当地妇女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寻找自我独立性。  相似文献   

10.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妇女的社会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妇女的地位较低,有种种套在她们头上的枷锁.而魏晋时期,由于玄学风气的影响,对妇女的束缚有所松动.妇女们可以和男性一样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婚姻家庭中,她们可以和丈夫有平等的话语权;在政治上,有妇女干政、参政的现象;在经济上,她们又拥有自己的财产.所以,这个时期的妇女的社会地位比汉代要高.  相似文献   

11.
这道考题是个热点话题。从涉及的内容来看,它包含了金钱这个人们生活中所关注的一个焦点,还论及到家庭和睦,以及丈夫、妻子各自在家庭中的地位这个每个家庭都会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因而具有很强的可谈性。由于它牵涉的面很广,涉及到妇女解放、传统价值观念、个人行为、家庭生活、社会道德等诸多层面,因而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是多视点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仁人志士可以籍此发表高论,宣扬他们的主张;而生活中平凡的男女老少也能出  相似文献   

12.
从修道生活试析中世纪英国贵族妇女的社会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世纪英国,大部分修道妇女都出身贵族家庭,因而分析妇女修道生活可以透视当时贵族妇女的社会地位。本文通过对盎格鲁-撒克逊前期、盎格鲁-撒克逊后期和诺曼征服之后三个时期妇女修道生活的分析比较,发现盎格鲁-撒克逊前期英国贵族妇女的社会地位相当高。但是后两个时期她们的社会地位整体降低了,而下层贵族妇女的地位又明显低于以王室妇女为首的上层贵族妇女。  相似文献   

13.
陈新欣 《家庭教育》2004,(11A):36-37
一个丈夫向我诉说他和妻子之间的“战争”。他和妻子都想在家里占统治地位,想通过压服对方树立自己的权威形象,于是,两人为争夺家庭主权展开了明争暗斗,从口舌之争发展成拳脚相加,年幼的儿子常被吓得哇哇大哭。他和妻子残存的感情,在相互敌视的打斗中,只剩下“一层皮”,那就是儿子。他们活得很疲惫,很茫然。  相似文献   

14.
论洪秀全封建的妇女道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宣扬的一系列封建纲常名教,其中妇女从属男人的信条占有重要的地位.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的所谓“三从”,规定了妇女在社会上只能作为男子的附属品;所谓的德(贞顺)、言(辞令)、容(婉娩)、功(丝枲)的“四德”,特别是作为封建道德核心的“三纲”之一的“夫为妻纲”,则是要求妻子对丈夫坚贞、温存、顺应,无条件地绝对服从.为了强调妻子对丈夫贞节,宋儒甚至鼓吹“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河南程氏遗书》卷22),强调女人如丈夫死了,即使是穷困饿死也不能改嫁.封建社会妇女不能有自己的意志,人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是被当作“次等的人物”(鲁迅:《我的节烈观》)看待的,劳动阶级的妇女更是如此.统治阶级提倡“三从四德”、“夫为妻纲”这类压迫妇女的封建道德,是出于维护封建统治权威的需要,是阶级压迫的产物;而这种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经济根源,则是以个体小生产为基础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一家一户是一个经济单位,男子在经济活动中起着主要的作用,与之相适应的便是在家庭生活中处于主导  相似文献   

15.
传统观点认为,原始社会妇女政治地位的丧失是由于经济原因造成的。本文则认为,经济因素对妇女政治地位的丧失是起重要作用的,但是导致妇女政治地位丧失的直接原因,是从夫居婚姻形态的出现。由于从夫居家庭的产生,在不破坏血缘氏族制度的前提下,妇女自然而然地失去了家庭中的地位;并随着从夫居婚姻形态的普及,妇女也逐渐在整个社会中丧失了政治地位。  相似文献   

16.
先秦时期,处于初创阶段的孔门儒学伦理思想对婚姻的制约还不突出,女性在婚姻中还享有一定的自主权,并在恋爱中也常常表现出明显的主动性。秦汉至隋唐,儒学伦理思想对婚姻的制约日渐强化,反映在婚姻问题上除了强调在婚姻家庭中丈夫拥有对妻子的统治权以外,还要求显示婚姻双方各自家庭社会地位、身份的门第的等同。明清两代统治阶级大力倡导妇女守节,并形成相关制度,从而使片面要求妇女守节的风气愈演愈烈,贞操观比较典型地暴露了儒学伦理思想落后腐朽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现状、成因和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妇女遭受家庭暴力是指家庭中的男性成员经常对女性成员人身自由、肉体、精神、性等方面实施侵害的行为或事实.妇女遭受丈夫暴力是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主要方面.它直接侵害妇女人身权利,损害家庭的和睦、稳定和社会的安宁.妇女成为家庭暴力受害者既有经济根源,又有社会、文化根源;既有法制不健全的原因,又有女性自身的原因.因此,要遏制、消除妇女遭受家庭暴力,必须提高妇女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必须改善法律制度,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执法监督,增强妇女维权意识;必须发挥妇联和社会舆论作用,加强妇女自身修养.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已婚女性家庭地位有了很大提升。农村已婚女性的家务劳动时间逐步减少,正在由单一的家庭角色向家庭和社会的双重角色转换,在家庭事务的决策上有了更多的参与权,个人事务自主权亦有很大提升,但较之于丈夫仍有很大差距。如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依然是妻子,家庭事务的决策权天平依然向丈夫倾斜;家庭经济的再分配也更有利于丈夫,妻子并没有完全拥有自我发展的自主权。究其障碍因素主要有:家庭性别分工观念普遍存在;农村已婚女性再教育的机会有限;其增加经济收入的渠道未充分拓展。文章据此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已婚女性家庭地位有了很大提升。农村已婚女性的家务劳动时间逐步减少,正在由单一的家庭角色向家庭和社会的双重角色转换,在家庭事务的决策上有了更多的参与权,个人事务自主权亦有很大提升,但较之于丈夫仍有很大差距。如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依然是妻子,家庭事务的决策权天平依然向丈夫倾斜;家庭经济的再分配也更有利于丈夫,妻子并没有完全拥有自我发展的自主权。究其障碍因素主要有:家庭性别分工观念普遍存在;农村已婚女性再教育的机会有限;其增加经济收入的渠道未充分拓展。文章据此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晓佳 《文教资料》2008,(14):12-14
现代社会的都市女性承受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在男性视觉下,丈夫对妻子有双重期待,男女地位失衡,女性在婚姻中的过失被扩大,这是整个社会对女性认知的偏见.王海翎家庭婚姻题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代表了都市普通家庭的妻子形象,构建了社会对女性的评判标准,还原了"男性凝视"下对女性的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