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虚拟社区注重用户参与、交流互动与开放共享,为多主体协同参与价值共创提供了条件。为了深入探究价值共创模式下影响虚拟社区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关键因素,文章整合价值共创理论与交易成本理论,系统研究了知觉价值、交易成本对价值共创动机的影响以及价值共创对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效果,并且分析了信息咨询类和情感类两种不同类型虚拟社区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知觉价值中的情感价值、信息价值以及交易成本中的信息搜寻成本对价值共创有显著的影响,而价值共创对社区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有显著的影响。另外,不同类型虚拟社区的调节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情感价值对两类虚拟社区中的价值共创均有显著影响,而信息价值在信息咨询类社区中对价值共创的影响效果要大于情感类社区,娱乐价值在情感类虚拟社区下对价值共创的影响效果要大于信息咨询类虚拟社区。  相似文献   

2.
虚拟社区是网络环境下出现的一种网络社会现象,它将不同的用户聚集成为有机的网络共同体。本文先介绍了虚拟社区的形成,然后论述了虚拟社区的信息交互过程、信息组织方式及其特点,最后提出图书馆虚拟社区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基于动态用户画像探索学术虚拟社区的粘性驱动机制在于用户角色精准定位,有助于提升用户忠诚度、信任度、留存率、回访率。[方法/过程]依据社区属性和用户感知分析学术虚拟社区的粘性驱动因子;以用户自然属性、行为属性、心理特征为用户画像的数据来源,建构包括基础数据、行为建模、服务应用、评价反馈4个模块的动态用户画像结构模型;结合驱动因子与结构模型构建了粘性驱动机制模型。[结果/结论]模型深度刻画了学术虚拟社区用户全貌,为优化系统效能和精准化服务指供指导,以期增强学术信息资源流转与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前人文献基础上,提出虚拟社区用户参与的理论研究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虚拟社区成员参与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畅快体验与信息共享对社区参与有显著影响,自我效能感对社区参与既有直接的又有间接的显著影响,社区价值和亲社会价值取向间接显著的影响着社区参与。  相似文献   

5.
张薷 《现代情报》2014,34(5):161-165
本文通过分析虚拟社区用户知识共享动机,结合演化博弈理论的理论基础,构建了虚拟社区用户之间知识共享的演化博弈模型,以此来分析虚拟社区成员之间知识共享与知识不共享的学习策略过程,同时分析了虚拟社区用户之间两种信任水平下即相互之间信任水平高以及相互之间信任水平低的演化博弈稳定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旨在探索虚拟社区用户集体意愿研究。[方法/过程]结合在线问答社区特点,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先后利用SPSS 23.0和AMOS 21.0进行数据分析并进行模型验证。[结果/结论]研究认为,虚拟社区感、社会资本均对在线问答社区用户集体意愿产生正向影响;在线互动、线下互动除了直接对在线问答社区用户集体意愿产生正向影响,还可以通过虚拟社区感、社会资本对在线问答社区用户集体意愿产生间接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构建一个理论模型解释虚拟社区的技术设计属性和管理设计属性如何影响用户所感知的效用性、娱乐性以及归属感,从而促进虚拟社区用户的粘性.以国内多个休闲虚拟社区的用户为样本,搜集了247份有效问卷对该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娱乐性及归属感是影响用户持续参与的主要动机,而个性化服务、社区基础设施、基于活动的交流机会,以及社区朋友圈感知则是显著影响用户持续参与的技术与管理设计因素.文章可以帮助虚拟社区的运营者有效地改进社区技术与管理的设计,以促进用户的持续参与,进而增加用户的粘性.  相似文献   

8.
王楠  陈详详  王海军 《科研管理》2019,40(8):126-134
通过设置虚拟社区奖励鼓励用户分享知识,已成为众多社区促进用户知识共享行为的重要措施。社区奖励对知识共享的影响问题已经赢得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但其效果却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将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行为划分为隐性知识共享和显性知识共享两种类型,探讨了虚拟社区奖励对两类知识共享行为的相对影响及其对隐性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虚拟社区奖励能够显著促进用户的显性知识共享,而与隐性知识共享存在倒U型的曲线关系;愉悦感和自我效能感在虚拟社区奖励与隐性知识共享之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该研究结论不仅加深了对虚拟社区奖励对知识共享行为影响的理解,并且探索了虚拟社区奖励对隐性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对社区合理设计虚拟社区奖励以促进用户的知识共享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数智时代移动专业虚拟社区已然成为专业用户对领域知识获取、共享及创新的主渠道。从用 户需求层面进行探究,对数智环境下移动专业虚拟社区资源组织及服务模式建设提供有益参考。【方法/过程】本文 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19位用户进行深度访谈获取原始资料,通过三级编码得到概念范畴及其逻辑关系,具体涵盖 了6个主范畴、19个范畴和71个初始概念,构建了数智环境下移动专业虚拟社区用户需求理论模型(SUR)。【结果/ 结论】从主范畴关系结构可以看出,资源需求与基础服务构成了移动专业虚拟社区用户需求的建构因素;用户认知 收益和社交效用对数智环境下移动专业虚拟社区用户需求产生起内部驱动作用;内容质量和服务优化对数智环境 下移动专业虚拟社区用户需求产生起外部驱动作用。【创新/局限】本研究提出的用户需求模型为移动专业虚拟社 区在数智环境下开展服务优化提供有益参考。后续研究可以通过实证方法验证模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通过对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分析,学术虚拟社区平台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升老用户活跃度与留存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吸引新用户。[方法/过程]本文以"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为研究平台,使用Python语言抓取该平台下40 000条有效用户数据,构建学术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框架,并采用更为科学合理的分位数回归对研究模型进行验证。[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用户访问量、论坛币、活跃度以及好友数量对知识共享数量有正向的显著影响,而是否邮箱认证、论坛币、活跃度以及好友数量对知识共享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学术虚拟社区管理者通过强化这些显著正向因素对社区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通过融合用户社交与情境信息,构建虚拟知识社区个性化知识推荐模型并开展个性化知识推荐算法的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虚拟知识社区个性化知识推荐方法的理论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方法/过程]首先构建出基于用户社交与情境信息的虚拟知识社区个性化知识推荐模型,然后利用改进的最大团算法设计出虚拟知识社区个性化知识推荐算法,最后通过选取某虚拟知识社区的用户数据进行实例分析实现精准的个性化知识推荐。[结果/结论]在利用融合用户社交与情境信息进行虚拟知识社区个性化知识推荐过程中,通过对某虚拟知识社区的实例分析,表明其个性化知识推荐结果的精准度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黄微  卢国强  赵旭 《情报科学》2022,40(7):177-185
【 目的/意义】虚拟学术社区用户交互行为是图书情报领域的热点研究内容,通过对虚拟学术社区用户交互 行为的研究体系进行梳理分析,为促进国内虚拟学术社区用户交互行为研究提供借鉴。【方法/过程】文章利用主题 并含检索在知网及 Wos数据库获取相关文献,通过热点关键词统计对检索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归纳为用户 交互行为的机制模型、特征、影响因素、效果评价以及反向行为五个热点研究主题。【结果/结论】在理清当前学术研 究脉络基础上提出虚拟学术社区用户交互行为具有前瞻性的方向,即继续深入用户会话交互行为的数据挖掘;探 索反向行为与超越价值中心逻辑行为的机理;构建获取信息过程中知识筛选体系。【创新/局限】总结国内外虚拟学 术社区用户交互行为研究的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促进该领域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has been widely used to study user acceptance of new computer technologies. However, it does not incorporate social structure and influence as a significant factor. In this study, we ask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i) What are the limitations of the existing TAM for studying virtual community? (ii) What is effect of social networks on user acceptance of technology for virtual community? and (iii) How can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ypes of social ties serve as a basis for exploring the user acceptance of technology in a virtual community? Here, we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for extending TAM to incorpor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different types of social ties as a new theoretical construct.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data from a virtual community results show that weak and strong ties influence technology acceptance. The findings enable HCI researchers to account for influence of social ties in future investigations using TAM.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虚拟学术社区的发展离不开用户参与,研究分析虚拟学术社区当中用户参与行为类型,对于 促进虚拟学术社区用户之间的知识交流具有一定的启发价值。【方法/过程】依据扎根理论,对小木虫虚拟学术社区 进行数据采集,将用户分为初级用户、中级用户以及高级用户三个等级,搜集了小木虫论坛热门博客栏目下,回复 大于 10的帖子内容,利用质性分析软件 NVIVO12.0对其进行开放式、主轴式和选择性编码,并据此构建虚拟学术 社区参与行为的模型。【结果/结论】根据编码结果显示,用户在虚拟学术社区参与行为总共可以分为问候欢迎、调 节规范、协助、欣赏、同情、抱怨、庆祝和交际8种类型,不同等级的用户的参与行为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实际参与过 程当中应当强化每种用户的角色,为虚拟学术社区的未来发展提供强大助力。【创新/局限】虽然数据来源较为单 一,但是本文将扎根理论引入虚拟学术社区的研究中,完善了该情境下用户参与行为的分类体系,对现有研究成果 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研究从用户节点和网络全局两个视角出发,基于用户相似度与信任度对虚拟学术社区中学者 进行推荐,提高学者推荐的质量。【方法/过程】首先,利用 LDA 主题模型挖掘学者发表的博文主题,计算博文相似 度;通过学者共同好友比例计算好友相似度;然后将博文相似度和好友相似度融合计算用户相似度;最后,融合用 户相似度和信任度进行学者推荐。【结果/结论】提出虚拟学术社区中基于用户相似度与信任度的学者推荐方法,综 合利用用户节点和网络全局信息,为虚拟学术社区用户进行学者推荐。【创新/局限】从用户节点和网络全局两个角 度进行学者信息融合,有效提高了虚拟学术社区中学者推荐的质量。局限在于本文主要考虑的是学者在网络全局 中的信任度,用户节点间的交互信任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 目的/意义】研究从用户群体的角度出发,依据用户特征对社区用户进行群体划分,以了解不同用户群体的 主题差异,从而更加全面清晰的了解社区主题,更好的为社区用户推荐资源。【方法/过程】研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 和Topsis算法对用户群体进行划分,再利用LDA模型分别对不同用户进行主题挖掘,最后采用谱聚类实现主题优 化。【结果/结论】科学网情报学社区的核心用户与一般用户群体主题有相同的部分,也存在差异,核心用户群体的 主题专指性较强,一般用户群体的主题较为广泛。基于虚拟学术社区用户群体主题挖掘模型,可以更加全面展示 社区用户关注的主题,更好地为社区用户推荐资源。【创新/局限】研究从用户群体的视角出发,提出了虚拟学术社 区用户群体主题挖掘模型,更好的为社区用户推荐资源,但本研究在数据量、主题模型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指标的选 取等方面还需要拓展与延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探索基于知识图谱的网络社区学术资源深度聚合的理论和方法,为网络学术社区知识细粒度组织、知识服务实践提供思路引导和新视角。[方法/过程]首先梳理了知识图谱和学术资源聚合的研究进展,从价值需求主体的角度剖析网络社区学术资源聚合的应用价值;然后明确网络社区学术知识图谱的构建流程,构建出基于知识图谱的网络社区学术资源深度聚合框架,并介绍知识富关联关系提取方法;最后设计个体用户画像、语义智能检索、分面式导航三种应用模式。[结果/结论]知识图谱能够较好地应用于学术资源深度聚合,支持网络社区的高级知识服务应用,基于知识图谱的网络社区学术资源深度聚合框架对学术类网络社区平台优化资源配置、有效知识创新服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张博  赵一铭  乔欢 《现代情报》2016,36(9):95-100
新媒体开创了新的传播模式,知识生产模式逐步向协同生产变革。本研究提出“协同知识生产社区”的概念与具体分类,在自我决定的理论基础和用户调查的数据基础上,总结出影响用户参与协同知识生产的动机因素,并结合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基本心理需要等方面构建用户参与动机模型,以及为相关社区的运营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够为协同知识生产社区的用户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