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出于好奇,会提出许多问题。提问题,表明孩子在积极思考。如果能得到答案,就会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点燃孩子智慧的火花。任何一项创新活动总是伴随着积极的思维活动,而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  相似文献   

2.
尊重幼儿的好奇好问行为 孩子与家长的经历不同、思维不同,在看待问题上,孩子有他们自己的视角.有时这些视角让很多家长觉得很奇怪、不可理解。所以.当孩子提出一些问题时.很多家长经常是还没有认真听完孩子的问题,就粗暴地制止孩子。采取这种做法的父母,虽然免除了孩子带来的一时麻烦,但却严重挫伤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在孩子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家长又怎能调动孩子的主动性呢?因此家长应呵护孩子好奇好问的良好品质,并加以鼓励和耐心引导。  相似文献   

3.
科学活动中引导幼儿提问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好奇好问是孩子突出的特点,可课堂上,提问却成了教师的专利,孩子似乎只有回答问题的义务。然而,质疑提问是孩子学科学的起点,科学探索要依靠问题的不断推进。鼓励和引导孩子提出问题,能激发孩子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欲望。  相似文献   

4.
幼儿时期,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特别强,他们总是对身边的事物感到好奇和疑惑,因而常常提出一些问题,有时竟弄得家长难以开口。那么,作为父母应如何对待孩子的提问?一、正确对待孩子的提问孩子的提问有时会五花八门、难以想象。孩子提问多,说明他求知欲强。对于孩子提出  相似文献   

5.
怎么办     
孩子提出了性问题,我该怎么办?我的女儿快5岁了,整天问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有一天她从幼儿园回来,忽然问我,她为什么没有小鸡鸡。孩子现在对性的问题感到好奇了,我该怎么回答呢?  相似文献   

6.
孩子是好奇好问的,他们经常会向父母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孩子提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有的家长感到很不耐烦,敷衍了事;有的家长则很有“耐心”地回答他们,从头到尾反复地讲,唯恐孩子有什么不明白之处。其实,这两类家长的做法都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7.
海西 《山东教育》2005,(36):44-44
儿童性教育的原则:1.容许孩子的性好奇。2.顺其自然地进行教育3.正确地回答儿童提出的有关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浅议家长怎样与孩子友好相处黄智华薛芳孩子经过呀呀学语、蹒跚学步后,渐渐由家庭走入社会时,便对一切充满好奇,随时都有可能问“为什么”。这时,父母如果仍停留在关心孩子的物质生活上,那就不能满足孩子的发展需要了,父母要注意解答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随着孩子的...  相似文献   

9.
孩子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总喜欢问为什么?他们对周围充满了好奇,重来没有停止过“问”的脚步。质疑是孩子很好的一种学习方法。质疑的过程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简单的快乐     
意大利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应该认识孩子的认识,关注孩子的关注,惊讶孩子的惊讶,好奇孩子的好奇。"一个老师要成为孩子的引导者,首先要学习读懂孩子。  相似文献   

11.
王岩  王卫国 《科学课》2008,(11):28-29
著名作家冰心说:“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就是孩子。”孩子的可爱在于他本身对宇宙充满好奇、幻想和疑问。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问题”之中,在生活中不是缺乏问题,而是缺乏发现问题的眼睛。在新课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关键就是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孩子能动地汲取知识的甘泉,拾级而上,步入科学的殿堂。  相似文献   

12.
好奇、好问是幼儿求知欲的表现。孩子的提问,往往包含着他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对事物之间各种联系的探求,包含了孩子一定的思考、想象、分析和判断。当孩子在经验的调动过程中,与原有经验发生矛盾时,孩子就提出了“为什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往往会使旧经验进一步拓展延伸从而产生新经验。可见,提问不仅是孩子思维的运作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一、培养孩子初步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家长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筋去想、去寻求答案。对此多数的家长很注意丰富孩子的知识,也常常很耐心地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但往往忽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有的家长甚至老师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往往只是一页页地讲,一本本地讲,孩子也只是静静地听。其实,给孩子讲故事,家长也可以只讲故事的开头,故事的发展、结尾由孩子进行续编,家长也应该提出相应的问题给孩子思考的机会,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参与,从而培养孩子思考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浅谈幼儿性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求知欲旺盛,他们常常好奇地提出一些有关性的问题。在我国,由于长期受到封建思想的禁锢,家长和老师面对孩子提出的性问题,不能大胆地正面回答,要么采取回避的态度,要么采用欺骗的手段,编造故事搪塞了事,更有甚者训斥和打骂孩子。这极不利于幼儿形成正确健康的性观念。专家指出:“既然人的性发育开始很早,即便是不满周岁的孩子在性问题上也不是中性体,所以性教育必须从幼年开始。”美国性信息和性教育协会玛丽考尔德伦博士强调:“儿童阶段,特别是5岁以前性教育特别有效。”可见,5岁以前是性教育…  相似文献   

15.
热点图书     
【阿奔的话】有人说,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儿童天真烂漫,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常常在不经意间提出各种有趣的问题。有的问题看似简单,却道出了触目惊心的真实;有的问题令人忍俊不禁,却又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6.
孩子3至6岁这个阶段,心理学上称之为"问题年龄".在这几年里,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特别好奇,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常常会提出令许多年轻的父母无法解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著名作家冰心说:“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就是孩子。”孩子的可爱在于他本身对宇宙充满好奇、幻想和疑问。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问题”之中,在生活中不是缺乏问题,而是缺乏发现问题的眼睛。在新课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关键就是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孩子能动地汲取知识的甘泉,拾级而上,步入科学的殿堂。  相似文献   

18.
<正>丰富多彩的世界对幼儿来说都是新奇的,是他从未认识和体验过的,因而他们很好奇,表现出喜悦、注意和接近,甚至刨根问底地提出一连串问题。特别是学龄前幼儿,总是问个不停。大班孩子已累积一定的生活经验,喜欢对新鲜的或大家都感兴趣的物体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发现,教师要支持孩子的发问并引导他提出更多问题,以满足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并丰富孩子各种经验。于是我对经常提出问题的小朋友进行长期观察和思考,以下是我在主题活动《春天的秘密》中观察到的  相似文献   

19.
答案在书里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想一想每当孩子向你提出问题时,你是怎样回答的。有一种回答方式是费时的,但却能增进您与孩子之间的感情。那就是找本书,与孩子一起阅读。找出答案,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您这样做是在教给弦子怎样和在什么地方找到答案,以及怎样利用资料。孩子会发现,找到答案是一种乐趣,并很快就能学会自己找出答案。  相似文献   

20.
五光十色的世界在孩子的眼里新鲜、有趣,他们常常以好奇的目光观察世界,自觉不自觉地思索其中的奥秘,探索打开神秘世界的钥匙,不断提出一个又一个的为什么,时不时冒出一些怪念头、怪问题。面对孩子的怪念头、怪问题,作为教师或家长,一要理解,二要保护,三要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