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存在着政治化、知识化和低俗化的"非哲学"施教方式,要彻底转变这种旧的教育观念并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生活世界"出发,恢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哲学本性,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生活化的新理念。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生活化,既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本真精神,又直面了当下我国的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2.
道德与生活的关系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命题,经历了从政治化到生活化的发展演变过程。生活化作为道德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进而成为道德教育改革的旗帜,经历了怎样的自我合法化过程?其内在的话语逻辑是什么?生活化作为一个充满价值预设的哲学话语,如何成为道德改革的共识,进而代言并担当起鼓舞、号召或解放等改革使命与责任的?关于道德教育生活化的哲学话语、政治话语、教育话语是如何实现三位一体的价值同构的?生活化的话语政治构成了道德教育改革这一社会事实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生活化的情理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生活化问题,立意于既讲理又讲情的情理架构,从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三方面分别予以阐释和论证。认为在教育观念上要具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智慧"之魂,在教育内容上要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活世界"之道,在教育方式上要应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性教化"之求。  相似文献   

4.
从叙事学视域探讨教育本文和话语的建构,是生活化哲学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以往哲学教育中出现的政治化和知识化的教条主义,在一定意义上说,源于传统哲学教科书教条化和科学化的叙事,其所蕴涵的抽象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之思维逻辑,致使该教科书文本形成一种脱离人之现实生活的客体化、抽象化和单一性的叙事模式,严重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走出此种叙事模式,应采取由实践唯物主义开启之生活化的复调叙事策略与方式。  相似文献   

5.
道德与生活的关系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命题,经历了从政治化到生活化的发展演变过程。生活化作为道德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进而成为道德教育改革的旗帜,经历了怎样的自我合法化过程?其内在的话语逻辑是什么?生活化作为一个充满价值预设的哲学话语,如何成为道德改革的共识,进而代言并担当起鼓舞、号召或解放等改革使命与责任的?关于道德教育生...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寓于社会生活,其原因在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深厚土壤。思想政治教育寓于社会生活,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条件、形式、内容和载体寓于社会生活。思想政治教育寓于社会生活表现出渗透性、承载性和融通性等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寓于社会生活既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也有利于呼应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命题。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化、知识化、教条化、形式化等几种错误倾向。从而,丧失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功能。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本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就必须由重政治教育到重哲学教育,由重世界观教育到重方法论教育,由重知识教育到重智慧教育。  相似文献   

8.
中学哲学课主要承担着传授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任务 ,对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它也存在着哲学政治化倾向 ,对许多智慧观点作了庸俗化理解。哲学的本性在于怀疑、反思和批判 ,是一门追求人间智慧、传播人类文明、关注人生存境遇、展现人思维方式的学问 ,在文化激荡中彰显真善美 ,提升人的道德涵养和精神境界。本文试着从提升中国哲学思想文化价值的角度 ,谈谈推进中学哲学课程开发。一、中学哲学课程存在着片面理解唯心主义哲学命题的问题哲学课程评价唯心主义哲学观点时 ,往往把它放在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9.
张中文 《教书育人》2004,(11):25-26
在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发生重大变化的前提下,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教学已陷入窘境。违反哲学的基本精神把“哲学教育”变成了“哲学知识的教育”是问题之所在。本文认为,摆脱当前窘境的根本出路在于消除哲学与生活、哲学与人、哲学与时代的隔膜,走大众化、通俗化和生活化的道路。一、当前窘境教学实际与教学预期之间的强烈反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教学已陷入这样一种窘境:一方面,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客观需要青年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没…  相似文献   

10.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主导地位的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提出等方面考察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现状,可以预见性判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未来发展方向是以全球化进程为视角,以民族文化为根基,以关注人类生存为主题,以发展创新为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语境中的经典教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全球化对教育的冲击是多方面的,最根本、最重要是西方价值霸权、文化帝国主义与英语霸权。经典教育是应对全球化挑战所必需的选择之一。课程内容的生活化不仅不能成为反对经典教育的理由,而且反过来,它还是为经典教育进行辩护的有力武器。在全球化语境中,经典教育是主体文化精神从自在走向自觉,从潜在走向现实,从感悟转化为创造的过程,是培育、生成、壮大具有世界文化竞争力的中国民族精神的过程。经典教育的哲学辩护既不能是儒家的守成主义,也不能是永恒主义的复古主义,而应当是开放的语言哲学、文化哲学与哲学解释学的辩护。在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框架内,经典课程可以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方式单独开设,其目的不在于应试,而在文化陶冶。哲学解释学为我们提供了经典阅读的方法论,经典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是阅读、体验、对话、阐释、评价、表现。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理念与举措。其主要内容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主体、目标、内容、方法的生活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生活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总体呈现出整体性、多样性、发展性、人本性、生活化等特点。实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化、大众化,有利于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大学教育的文化功能在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其中哲学教育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贯穿在哲学教育的两大部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之中。哲学教育是人文教育,根本目的在于培养自由而又全面发展的人。我们不仅要能够培养哲学人才,而且要能够以哲学培养人才。发展哲学教育必须遵循哲学教育的规律,提高哲学教育质量。哲学教育是培养理论思维的最重要的方式。在中华民族复兴走向世界前列之际,高度重视和发展现代哲学教育即理论思维教育,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4.
哲学教育生活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性品格的本质要求,也是当下社会、文化生活急剧变化的趋势使然和素质教育的现实诉求。在教育实践中,要通过以现实问题为导向、创设理论应用的教学情境、采用重体验和重对话的言说策略,展开对现实生活的哲学审视,"转识成智",让哲学内化为学习主体的精神世界。要把哲学教育延伸和扩展到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场域,充分调动和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去领悟哲理。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和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任务。从内涵上说,教育强国既指“教育强的国家”,也意味着“通过教育使国家强盛”,这两层意思具有统一性。从性质上说,教育强国不是一个单纯描述性概念,而是一个带有比较强烈价值预设和指向的理论命题,一个有关教育与国家功能性关系的理论命题。教育强国命题的提出是对历史上“教育救国”“教育建国”“科教兴国”等不同时期教育与国家关系命题的继承和发展,客观上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教育需求和教育价值取向,是对当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所担负的国家责任和使命的高度概括和凝练表达。建设教育强国要提高政治站位,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强国建设;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夯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大教育“的观念,在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衔接、贯通、融通和一体化上下功夫;突出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影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问题和重大问题;增强文化自信,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相似文献   

16.
从文化哲学视野审视教育技术,其发展变化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教育技术的文化变迁涉及到课程观、教师观、现代教育技术观和人的发展观等问题。教育技术的渐进式发展伴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本文立足于教育活动中的教育技术现象,从文化视角揭示了教育技术的历史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7.
潘庆玉教授在其已经出版的著作《语文教育哲学导论》中,对语言哲学基本命题视角下的语文教育哲学做了全面细致的分析和阐释.通过潘庆玉在其著作中论述的有关语文教育哲学的相关方面,从世界语言哲学的基本理论命题、中国古代语言哲学的基本精神等四个方面进行解读和论述,希望从不同角度打开语文教育世界的大门,从而助力中学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18.
“三生教育”关乎人生整体,触及人生根本,因而它本应置身于哲学的审视之下,这是极重要之前提。以此审视当知:生命教育的本质在于唤起人们对人的生命的尊严、高尚和神圣的自觉,核心是理解人是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生存教育的本质是使人学会生存,核心在于帮助受教育者理解人的生存活动的创造性和历史性;生活教育乃人文教育,实质在于引导和启迪人们去发现和创造生活的意义,其关键当在以文化提升人的生活境界。  相似文献   

19.
非洲的华人教育在抗战前主要是华文教育,其目的在于保留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抗战开始到战后初期,非洲华文教育曾出现过一个短暂的繁荣时期,但由于种种原因而归于没落,从20世纪50年代起,非洲华人教育开始以西式教育为主,其目的不仅仅局限于保留中国传统文化,更在于提高非洲华人的科学文化水平。目前,非洲华人教育正朝着民族大同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哲学教育鉴于其"智性"诉求本质上在于形成人类自我意识和辨识能力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和精神意境。而新时期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哲学教育支撑作用和基础意义日益彰显。为此,本文从哲学教育的本质追寻入手,在挖掘摆陈旧有哲学教育弊病的基础上,分析了命题转换的四个走向,以此使我们最大限度地趋近哲学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