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散文诗作为一种新文体拥有独特的体式特征、思想内容和审美尺度,其崭新的艺术形式不是外在空洞的框架,而是以造形的力量实现并宣布新内容的诞生。散文诗的文体身份确认可推动创作的繁荣与理论的建构,其作为现代汉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重建汉语的诗意造型、增强汉语的创新体验、拓展汉语的表达空间。借助福柯的权力话语考察散文诗的文体问题可明晰创作实践与体裁独立性的追求对文类规约的反抗意义,推动理论研究进入到更大的文化语境和文艺活动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2.
从译介到创造:散文诗在现代中国的发展脉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文诗”是外来的文类品种。“五四”时期,现代知识者一方面从西方译介大量散文诗,另一方面也积极尝试散文诗的创作,使中国散文诗迅速完成了由自发向自觉转变的文体成熟的进程。从“译介”的研究视角,我们既可以厘清散文诗作为“现代性”而独具的文体内涵,又能揭开这一外来文类在与本土文化的融合过程中获取成长因子的奥秘,进而粗略勾勒了中国现代散文诗发展的流变史。  相似文献   

3.
散文诗是一种抒情文学体裁,是中国文化消费和文明传承的重要文学形式.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和探索,中国散文诗逐渐走进当代文坛关注的视野,呈现出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文学意义.2012年的中国散文诗在创作和理论上都呈现出一些新气象,标示了当下中国散文诗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2012年散文诗的成就,除了发表了大量作品外,更主要的是散文诗理论上的自觉,具体包括:文体意识、精品意识、艺术审美特征的建构和发掘.此外,区域文化语境中的散文诗,也为未来散文诗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福建是现代汉语散文诗写作的一个重要地域。近百年来,福建散文诗已拥有一个代际分明的作者群体。这个作者群体一方面表现了富有福建地域色彩的想象,另一方面又为散文诗艺术展开了丰富、多元的探索。这种探索为推动现代汉语散文诗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当代散文诗的百花园中,福建散文诗家陈钊淦、延青、陈国华、刘永乐四位散文诗家的散文诗,犹如初春的红杏、夏日的荷花、秋天的白菊、隆冬的水仙、那样引人注目,那样与众不凡又逗人喜爱.读他们的作品,或为其艺术内容所迷醉,或为其作品的艺术手法独特而叫绝.下文是本人读四位散文诗家某些佳篇的感受之语,虽是主观感受,但可从中略窥这四位散文诗家的佳篇风范.  相似文献   

6.
耿林莽先生是当代中国散文诗发展的标杆性人物,是新时期散文诗创作的精神坐标,也是一位具有文学史意义的散文诗作家。他数十年来不断进行散文诗的艺术探索和理论建设,其作品形成了散文诗的现代性、为世界喊疼的现实关怀、凝重苍茫的穿透力和对话性叙事的风格和特征。  相似文献   

7.
散文诗是一种最富争议的文体,是一种越来越成为被边缘化的文体,然而,也是超越狭隘的文体躯壳和文化视野而自由翱翔的艺术精灵,具有一种特殊书写的文体强势.散文诗的强势在于其崇尚最为自由的精神.只有对散文诗这种文体本质具有了深刻认识之后,才可能真正驾驭好这种文体;只有作家的自由精神强烈地需要表现时,也才会自然而然地选择这种文体.散文诗超越时空界限的自由度与灵活性,最适合表现现代人的丰富情感与躁动灵魂,使作家生命中最为宝贵的原创力在摆脱了体裁外在俗套后进入最为自由抒放的自在形态.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散文诗的生成与创作固然与外国散文诗的译介、传播有关,但其对本民族文化传统也有着多方面的择取与转化.古典文化传统不但对其体裁等外在形式的生成有着内在而持续的影响,而且对创作者的艺术技法与审美深层心理还有着更为深刻久远的影响.由于传统文化养分的深层渗透,中国现代散文诗在移植借鉴国外文体及理论的同时也兼具了民族艺术的质素,从容地扩大了其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9.
近三十年的散文诗,因为诗坛老将的引领与带动,“我们”北土城散文诗群的横空出世,散文诗载体建设的加强与散文诗批评的“在场”,已然形成了其繁荣与发展的几大亮点.在人文根柢与审美定性上,一方面,宇宙、自然或生命在散文诗中得以多维呈现;另一方面,文史哲或现实在散文诗中得以共生.  相似文献   

10.
余光中先生认为散文诗属于一种"非驴非马"般的存在,这种观点几十年来成为许多人对于散文诗偏见的代名词.通过对中国和日本文学界存在的几种正面肯定散文诗的观点以及散文诗产生与发展历史的考察,分析回应了余先生的偏颇以及这种言论产生的背景,指出这种文体不仅属于诗歌文学发展历史的必然趋势,更进一步展望了散文诗由于其美学特质超越了简单的自由诗与散文的结合,必将发展成为聚各种文学、艺术的表现精华于一身,具有立体审美可能性的"大诗歌"文学.  相似文献   

11.
文体形式及其当代变体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形式美学的视角来看,文学的历史就是文体演变的历史。文体作为文学的艺术形式,就是文学的本身和存在,文类是它的先验形式,语体、文本和风格是它的主要构成。注重语言的声乐规律、不在乎文学与非文学的界分,以及文类之间的交叉和互文这三个方面,当是汉语文体的历史体性。新时期以来,先锋文学的形式突进和网络文学的超文性等,以前所未有的情势催生了汉语文体的当代新变,从而将文学变体问题凸现到学术前沿。  相似文献   

12.
经过20世纪五六十年代现代主义和70年代现实主义运动的洗礼,台湾诗歌80年代以后已进入诗思和诗艺的多元化发展时期。较之大陆诗歌长期重视“写什么”,台湾诗歌更重视“怎么写”,强调诗歌文体实验和探索精神。就诗歌艺术形式的变革而言,除了“图像诗”的视觉美学实验与“新格律”的新探索以外,台湾当代诗歌的文体革命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具体表现为文类边界的突破以及技术与诗艺的遇合。  相似文献   

13.
散文诗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散文诗的类似作品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散文诗同其它许多艺术把握世界的文学形式的发生一样,基于人类表现经验和愿望的要求,反映着创作主体的社会意识和情绪、感觉。从文学发展历史的角度看,散文诗与一切散文文学(包括散文、小说、寓言等)都是从诗中解放出来的;任何一种近、现代文体都可以在诗与散文  相似文献   

14.
散文诗是文艺百花园里富有魅力的一株花,如同其他文体一样,散文诗作为一种独立文体,也有其区别于其他文体的艺术特征。认真研究探讨散文诗的艺术特征,不仅有利于散文诗更为健康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它的阅读欣赏和广泛传播。正是基于这种目的,近些年来,文艺理论界和广大散文作家对散文诗从理论的探求和创作实践上作过不懈努  相似文献   

15.
郭风,是我国当代散文领域里为数很少的长期致力于散文诗创作的作家之一.他从抗战时期就开始创作,始终在这块小小的园地中耕耘着.几十年的探索和追求,使他的散文诗逐渐形成并发展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早在四十年代初,郭风就开始陆续在一些进步的文艺刊物上发表作品.这些作品,虽然影响并不大,但已经初步显露了作者艺术特色的端倪.即寓重大的时代精神于山水景物的描绘之中.这种特色为他以后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郭风散文诗风格的形成,是以其《叶笛集》的出版为标志的.从时间上说,建国后到五八年这近十年间,是他风格形成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散文诗的发展经历了辉煌而又艰辛的历程。一方面,诗人们以独具艺术个性和人格魅力的创作实绩构成了中国散文诗创作的繁盛景观;另一方面,中国散文诗创作存在诸多虚弱和病态的症状。这一喜忧参半的现状,凸显了以系统的散文诗理论来指导创作的必要性。王志清先生的《散文诗美学》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该书体系严密、思想深刻、语言精美,在散文诗艺术理论方面颇多建树。本文试图从著者对言象意的阐说和对真善美的沉思两个层面揭示此书丰富的理论内涵,并发掘它对当代散文诗创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散文诗是一种独立的文学体式,是诗歌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诗人耿林莽在《为了散文诗的繁荣》一文中说:“散文诗从诗歌撷取了它的精魂,从散文借来了舒展轻松的衣衫,从绘画吸取了丰富的色彩,从音乐找到了轻柔或昂扬的和谐节奏……”散文诗是融合了各种艺术精华的独立文学体裁,其中“诗性”是核心,小巧美、蕴藉美、空灵美、意境美、理趣美和音韵美是艺术特色。这里撷取散文诗中的几篇佳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散文诗在新诗史上的发展,<我将以时间为马>写作的背景,散文诗的内容解读,艺术分析,庄子哲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五四文学革命从形式和内容上逐渐开启了现代意义上的“新诗”观念.所谓“新诗”,在诞生之初,便与“散文诗”的概念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五四时期的诗人在探讨“新诗”的特征时,虽然有偏重于韵律或文法的差异,却往往借用“散文诗”一词作为“新诗”的另一个命名.之所以如此,因为“散文诗”一词表达了当时人“新诗”观念两方面的图景:语言的散文化和诗体的散文化.“散文诗”的这个概念内涵是五四文学革命的需要塑造出来的.后来的研究者往往把此时的“散文诗”误读为现在的散文诗概念.不过,在杂志栏目从“诗”、“新诗”到“散文诗”的设置变化中,不难发现“散文诗”的文体意识正在当时潜在成长.但也正是在这同一过程中,“散文诗”这一本身似乎蕴含着矛盾的概念,正促使人们进一步赋予其特殊的诗体内涵.  相似文献   

20.
散文诗是一种独立的文学体式,是诗歌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诗人耿林莽在《为了散文诗的繁荣》一文中说:『散文诗从诗歌撷取了它的精魂,从散文借来了舒展轻松的衣衫,从绘画吸取了丰富的色彩,从音乐找到了轻柔或昂扬的和谐节奏……』散文诗是融合了各种艺术精华的独立文学体裁,其中『诗性』是核心,小巧美、蕴藉美、空灵美、意境美、理趣美和音韵美是艺术特色。这里撷取散文诗中的几篇佳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