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语篇应该具有连贯性,语篇连贯是依靠语篇衔接关系建立起来的。实现语篇连贯的衔接机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其中显性衔接是实现语篇连贯的主要手段,而隐性衔接则是实现语篇连贯的不可缺少的方式。二者相间使用,相互补充,促成整个语篇连贯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左斌 《陕西教育》2009,(12):14-14
一、衔接与连贯 衔接与连贯是语篇中两个核心概念,他们保证语篇结构和功能得以实现。国外一些学者认为,衔接是语义上的一种联系。若语篇某一部分对另一部分的理解起关键作用,这两部分间就存在衔接关系,即句与句之间产生了某种关系。衔接手段可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种类型。其中,语法衔接包括指称、替代、省略和连接;词汇衔接主要包括重复和搭配。连贯形成语篇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3.
语篇的连贯主要是由衔接关系建立起来的。本文认为语篇连贯是显性和隐性衔接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显性衔接是语篇的有形网络,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而隐性衔接是语篇的无形网络,主要借助蕴涵在语篇显性表述之内的含义来实现。两者交互使用,相互补充,促成语篇的整体连贯。  相似文献   

4.
语篇应该具有连贯性,语篇连贯是依靠语篇衔接关系建立起来的。实现语篇连贯的衔接机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其中显性衔接是实现语篇连贯的主要手段,而隐性衔接则是实现语篇连贯的不可缺少的方式。二者相间使用,相互补充,促成整个语篇连贯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连贯是语篇的无形网络,体现在语篇的深层结构上,即读/听者通过阐释显化语篇组成部分之间的浅势意义及隐性关系。衔接是语篇的有形网络,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即通过语法、词汇和篇章的手段表达的语篇组成部分之间的显性关系。一个语篇之所以称之为语篇,主要在于其内在语义上的连贯,从而具有了语篇特征。语篇的特征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衔接是实现语篇连贯的一个主要手段,在语篇连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衔接手段的使用并不能保证整个语篇就是连贯的。下面结合连接词语和词汇衔接客观分析语篇连贯与衔接的关系。一、连接词语在语篇连贯中的…  相似文献   

6.
词汇衔接与大学英语语篇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冬秀 《高教论坛》2004,(3):121-124
词汇衔接是一种非结构性衔接手段,是实现语篇连贯的多种衔接机制之一。本文讨论词汇衔接在语篇连贯中的作用、词汇衔接和语篇连贯的关系,并提出了如何在大学英语语篇教学中运用词汇衔接理论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语篇衔接与连贯手段在篇章中织就了一张网,使篇章各部分内容之间建立了联系。衔接与连贯手段使用适量,内容之间关系就紧密;衔接与连贯手段使用适当,文章脉络就更清晰。语篇衔接与连贯手段会影响到学生作文的质量。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既涉及语法词汇层面的知识及运用,也注重段落结构、谋篇布局,对于写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传授写作技巧时,可以有意识地渗透一些语篇衔接与连贯方面的知识,这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王健 《教书育人》2006,(10):69-70
连贯是语篇的无形网络,体现在语篇的深层结构上,即读/听者通过阐释显化语篇组成部分之间的浅势意义及隐性关系。衔接是语篇的有形网络,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即通过语法、词汇和篇章的手段表达的语篇组成部分之间的显性关系。一个语篇之所以称之为语篇,主要在于其内在语义上的连贯,从而具有了语篇特征。语篇的特征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衔接是实现语篇连贯的一个主要手段,在语篇连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衔接手段的使用并不能保证整个语篇就是连贯的。下面结合连接词语和词汇衔接客观分析语篇连贯与衔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衔接和连贯是语篇分析中的两个主要研究领域。本文介绍了认知的概念,然后从认知角度简要分析了语篇的衔接与连贯:1.衔接手段与语篇连贯2.连接词语的认知分析3.语篇的认知分析。最后作者总结了连贯性是语篇生成和理解的基础,是语篇分析的关键,并就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提出了对听力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衔接是一种语篇现象,它是能够表明语篇经验连贯和人际连贯的一种语言手段。至于连贯,与其说它是语篇本身的一个特征,倒不如说它是语篇理解的一个特征。它与我们对语篇的理解息息相关,并且在语篇产生和诠释语篇时出现。它作为过程存在于语篇之中,存在于作者和读者的脑海中,是一种精神现象。没有连贯就没有衔接,但是没有衔接却可能存在连贯。成功的衔接能够促进连贯,蹩脚的衔接往往破坏连贯。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连贯是由我们真实的生活知识所创造的,衔接并非是实现连贯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衔接的方式有两类:显性衔接(explicitcohesion)和隐性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