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晓瑜 《现代语文》2006,(10):17-17
宋朝名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自称东坡居士。苏轼取号“东坡”的原因与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有关。  相似文献   

2.
漫话居士     
初中文言诗词中不少作者自号为“某某居士”。如:李白“青莲居士”、白居易“香山居士”、欧阳修“六一居士”、苏轼“东坡居士”、袁枚“随园居士”、李清照“易安居士”等。何谓“居士”?《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在家信佛的人”。其实“居士”一词在古代有多种含义:一指有  相似文献   

3.
苏轼(七册《题西林壁》及《冬景》)(公元一○三七至一一○一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都在“唐宋古文八大家”之列。二十一岁中进士,累官至翰林学士、礼部尚书。诗文有《东坡七集》。李白(五册《夜宿山寺》及《早发白  相似文献   

4.
苏轼,号东坡。《宋史·苏东坡本传》记载:“(乌台诗案后)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几乎历代学者都认为这就是“东坡”名号的由来。中学语文课本、教参都持此种观点,即因地缘使然。  相似文献   

5.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著有《苏东坡集》和《东坡题跋》。 苏轼生活在北宋。这时,世俗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政治上一方面追求兼济天下,另一方面不得不退而独善其身,陷入矛盾之中,在艺术美学上,由追求人的意气功业,走向追求人的心境、意绪,强调人的主观情思,成为当时的时代思潮。苏轼是这一时期封建士大夫阶层和美学趋向的典型代表。他的政治思想和人生哲学是儒、释、道兼容并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2005,(11):83-83
据宋人洪迈所著《容斋随笔》记载,苏轼被发配到黄州以后,开始自称东坡居士。详细考察它的缘由,是由于他仰慕白居易而起的号。  相似文献   

7.
苏轼晚年别号“老泉山人”,因被南宋人郎煜、陆游、王应麟等误会为其父苏洵之号,遂张冠李戴,转述沿误,长达800余年,此事应予澄清。  相似文献   

8.
姓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籍贯:四川眉山人。相貌:多髯。成就:唐宋八大家之一。出场篇目:人教版必修Ⅱ教材中《赤壁赋》。苏轼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才,诗词文书画,无所不精且多所创新,词创豪放派,书列宋四家,画开文人风……但令人钦佩的不仅仅是他的才华,更是他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9.
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这是为什么呢?据南宋洪迈所著《容斋随笔》介绍,「苏公谪居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始自称东坡居士……盖专慕白乐天而然。」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放到忠州(今四川省忠县)任刺史,在城东坡种了不少树。那时,他抱定「达到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宗旨。他寄情于  相似文献   

10.
在号称“百年无事”的北宋中叶,我国文学史上诞生了一位独具人格魅力的大文豪——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土,四川眉山人。他是欧阳修以后的文坛领袖,多才多艺,诗、词、文、书、画都堪称一代大师,著述十分丰富。有《东坡文集》、《东坡东府》等。苏轼二十一岁时随父亲苏洵入京参加进士考试,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二十六岁踏上仕途。三十岁时,因苏洵病故,回乡守丧。三十四岁再到汴京,判官告院。此时,正是王安石推行新法之时,苏轼在变法思想上与王安石存在分歧,他不主张遽变,反对求之过急,于是接连上书神宗,反对王安石变法。元丰二年,苏轼…  相似文献   

11.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少有的一个天才艺术家,苏轼在诗文书画等各个艺术领域内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而自成一家,引领一代艺术风尚。  相似文献   

12.
贬谪黄州,是苏轼仕途首次遭遇到最严重的打击。初到黄州,自然悲凉,但自从躬耕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不仅他的人生态度变得更加坚毅沉稳、超然豪放,更让他的文艺创作达到了新的巅峰。苏轼诞生于四川眉州,但黄州让苏轼浴火重生为苏东坡,黄州才是苏东坡的诞生地。  相似文献   

13.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作的一首诗,叫做《初到黄州》。一讲到苏轼,三个名词会同时进入脑际:首先是“苏堤”,苏轼为官抗水造福百姓的水利工程,至今还是杭州城里的一大景观。其次是“东坡”,苏轼的别号,因其在诗、书、词、画上的非凡造诣和潇洒自如的文人气度而一再为人们所引为广告之语,比如“东坡肉”、“东坡酒家”、“东坡酒”等。第三个名词是“乌台诗案”,这里面还有个小故事。苏轼曾用诗句来…  相似文献   

14.
东坡居士一直是位被人津津乐道的文学家,他的一生是经典的一生,也是辩证的一生。在顺境中的平静淡泊,在逆境中的泰然从容,苏轼进行人生思考和解决人生问题的两面性,恰恰是他“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态度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苏轼贬寓黄州时思想十分矛盾,提出了“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之说,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由于廪入不继,全家人都有挨饿之忧,为了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不得不在东坡地上躬耕,并自号为“东坡居士”。这一嬗变,在中国文化史上,尤其是在迁谪文化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从而达到了封建时代士人贬谪心态的最高层次。  相似文献   

16.
宋神宗元丰初年,作者被贬官到黄州,弃置闲散,生活很困窘。老朋友马正卿看不过眼,给他从郡里申请下来一片撂荒的旧营地,苏轼加以整治,躬耕其中,这就是“东坡”。诗人不只经营起禾稼果木,还在这里筑起居室——雪堂,亲自写了“东坡雪堂”四个大字,并自称“东坡居士”了。  相似文献   

17.
提起北宋文坛,没有人不会说到苏轼;说起苏轼,没人会不说前后《赤壁赋》。而千年以来,人们尤其津津乐道的是东坡居士在前《赤壁赋》(以下称《赤壁赋》)中的出色的才情、深邃的思想。人们忘情于文章对赋这种文体的创新、对后人思想智慧的启迪和文章在写景、抒情、议论等方面的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月以咏怀,情景交融苏轼的词中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抒写心中不悦,表达同胞情谊,实乃精品中的精品。“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陡然领起,破空而来,有“天风海雨逼人”之势,真是奇逸之笔,更见东坡居士超逸旷达的情怀。“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相似文献   

19.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八岁师从道士张易简学习小学,并在其兄苏洵的影响下,学业日进,成年时已“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1056年中进士,得到当时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在任职凤翔判官期间,苏轼针对财乏、兵弱、官冗等政治现象写了大量策论,希望能够通过改革得以改变。  相似文献   

20.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宋代最杰出的文学家,也是著名的政治家、艺术家、学者。苏东坡留给中国文化、留给这个世界的印象与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略举一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