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熟悉识记内容《考试说明》中对识记的要求是:①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②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③识记文学体裁常识。我认为,《考试说明》中规定的考查内容细分起来,实际有五项。(1)重要作家;(2)代表作品;(3)时代(仅限中国重要作家);(4)国别;(5)体裁。因此,教学中,非重要作家和非重要  相似文献   

2.
《考试》2007,(Z3)
第一节支学常识考纲要点能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A。(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试题回放1.(江西卷,15)文学常识与名篇填空。(1)宋词的主要流派有____和豪放派。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代表作品《变形记》的作者是____。(2分)  相似文献   

3.
《考试》2007,(Z4)
金牌教练精讲考纲细读2007年《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是:(1)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的识记;(2)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的识记;(3)文学体裁基本常识的了解和识记。具体阐释如下:(1)中国重要作家及代表作包括中国古代、现当  相似文献   

4.
一、文学常识高考大纲对文学常识考点的要求是:(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包括中国古代、现代和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的年代及其代表作品。从范围看,它主要是考查在文坛上有影响、有名气的作家和历代文学史上富有代表性、具有深远意义的典范作品。从考试目的看,主要是让考生熟悉初高中教材所接触到的作家及作品,系统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轨迹,培养其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进而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近几年的高考考题已经延伸到教材之外的一些中国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产生广泛影响的作家作品,这就要求考生广泛吸收,拓宽知识,从而提高文学素养。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的要点是:理清外国文学的发展脉络,掌握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知晓外国文学的潮流和重要作家的风格流派,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及特点,扩大知识视野,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文学体裁包括古典文学体裁和现代文学体裁。古典文学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是诗歌、散文、戏曲、小说。诗歌包括诗、词、散曲等。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散文,按内容有叙事、记游、说理、抒情等类别。小说,...  相似文献   

5.
2005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去掉了“识记文学常识”前的星号,这意味着停考了两年的“文学常识”将可能重出江湖。下面,谈谈备考“识记文学常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明确要求,有的放矢“识记文学常识”这个考点有三个具体的要求。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对中国重要作家的复习要注意这样几点:①重要作家指教材中出现过的知名作家和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的作家;②识记他们生活的时代;③识记他们的代表作及其体裁;④识记作家、作品和常见文学流派。2.识记外国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对外国文学常识的识记,也要落实在重要作家的国别…  相似文献   

6.
《学语文》2005,(1):29-32
2004年的《考试说明》要求:能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查的能力层级为A(识记)。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其代表作;②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其代表作;③识记文学体裁常识;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相似文献   

7.
《考试》2008,(Z3)
领先起跑线一、考查重点《考试大纲》对文学常识考点有三个具体要求:①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②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③识记文学体裁常识。从这三个具体要求来看,其考查重点为在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著名作家,且中外有别:中国作  相似文献   

8.
2006年的语文《考试大纲》与 2005年相比,有些方面做了稍微变动, 文学常识题就是其中之一。一、考纲变动 (1)2005年: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 2006年: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 (2)2005年:识记外国重要作家  相似文献   

9.
[考纲解读] 对于文学常识的考查,2006年的<考试大纲>与2005年相比,有些方面作了微调,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将2005年的"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改为2006的"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二是将2005年的"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改为2006的"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文学常识的知识点、能力点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重要作家,即了解中外文学史上重要作家所处的时代或国别,他们的风格流派和主要文学成就;二是重要作品,即了解中外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作品,其思想内容、表现技巧、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包括对人物形象的评价);三是文学文体常识,即了解文学体裁的一般知识,识记重要作品的体裁.  相似文献   

10.
文学常识和文学鉴赏分属高考语文五个能力层级中的最低级(A-识记)和最高级(E-鉴赏评价)。文学常识的识记包含三个要点:1.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  相似文献   

11.
邱文华 《中学生阅读》2005,(3):40-42,36
一、2005年考纲要求。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3.识记文学题材常识。  相似文献   

12.
一、考点分析 《考试大纲》对文学常识的考查要求是: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识记文学体裁常识。所谓“重要作家”,是指初、高中语文课本所涉及的选用其作品的作家或者在单元知识短文和课本注释中介绍过的一流作家(这里也包括一些古今中外作家,他们的知名度较高但没有文章入选课文)。应识记涉及的作家的姓名、国别、代表作等,其中部分中国作家还要记住原名、笔名、字、号等。  相似文献   

13.
高考《考试大纲》对“文学常识”的考查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能力层级为A级。这部分内容知识性强,学习时以识记为主,但并不要求死记硬背,而是要求能运用有关知识分析具体问题。1991~2001年高考试卷中的“文学常识”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命题方式:一是配伍对应题。这类题目既可以单独考查“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又可以和“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综合起来考查,以“四选一”的选择题形式出现。如:(1)(1991年全国高考试卷第12题)…  相似文献   

14.
“前度刘郎今又来”,2005年,“文学常识”又将重返高考舞台。本能力点的要求有三:①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②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③识记文学体裁常识。文学常识的识记,最重要的是抓住重点强化记忆。要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块,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分别找出最能代表该时期(或该国度)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进行记忆。建议广大考生着眼教材,以“本”为本,把文学常识的复习备考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对文学常识的要求:①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②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③识记文学体裁常识。但近年来高考文学常识考查题已把设题触角伸向了文学流派、文学运动和文学社团这三个方面,这是考生文学常识复习中的三个盲点,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这里笔者结合近年来的高考语文试卷和各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中文学常识  相似文献   

16.
2005《年考试大纲》把考点前的“”号都去掉了,*其中包括能识记文学常识,这预示着文学常识在沉寂了三年之后,将“前度刘郎今又来”。下面对这一考点作一预测并对考生备考提出一些指导意见。一、考查重点《考试大纲》对文学常识考点有三个具体要求:①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②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③识记文学体裁常识。从这三个具体要求来看,其考查重点是在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著名作家,且中外有别:中国作家要记住其生活时代及代表作,外国作家要记住的是其国别及代表作。对文学体裁而言,重点应是高中毕业生应该了解的一般…  相似文献   

17.
2005年文学常识这一考点被纳入考查范围,说明在今年的考题中必有这一能力的考查。《考试大纲》规定: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识记文学体裁常识。能力层级A。虽然考查  相似文献   

18.
[复习提示] 《考试说明》对文学常识的考试要求是“识记”,能力层级为A级。具体内容是:①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⑦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③文学体裁常识。  相似文献   

19.
[知识整合] 2002~2004年,识记文学常识的考查曾经中断, 2005年《考试大纲》则将这一考点前的星号删除,重新将其纳入考试范围。其要求是:①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②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③识记文学体裁常识。能力层级为A级。  相似文献   

20.
《学语文》2006,(1):10-15
(一)识记作家作品和文学体裁 [致误统象]《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确定的一个考点是“能识记文学常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能力层次为A级(识记),这一考点在2002年之前,被列为必考内容,2002-2004年均被列为“不作考查”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