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一个诗学概念。本文分析了文学作品中文学语言和文学形象的"陌生化"。文学语言和文学形象的"陌生化"能使文学作品增添艺术魅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2.
在英美文学中会存在一些陌生化的语言,文学语言的陌生化就是指用不同的语言模式来对英美文学语言进行改变,这样文章就更加注入活力,不会显示出死板、无趣。对于不同的作家对陌生化语言的改变也是不尽相同的,表现方式也各有差异。语言陌生化的目的就是为了使读者对文章的感受更有意蕴,理解更加透彻。本文将进一步分析陌生化语言中的精华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3.
文学语言是不同于日常语言的话符和语符链,文学语言或诗歌语言是原生性的、充满隐喻特性的语言,这就决定了文学语言的特殊表现手段:陌生化。陌生化是通过对普通语言的“扭曲”即“有组织的违反”,造成对事物感觉的“惊奇感”,从而达到“更新我们对生活和经验的感觉”。在这样的理论支持下,“陌生化”在对文学的阐释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文学语言的"陌生化"与词语的超常搭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语言的“陌生化”是本世纪初俄国文学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等人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文学主张。它是语言运用的一种技巧,造成文学语言“陌生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词语的超常搭配。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进行了陌生化语言模式的解析,分析了英美文学中的陌生化发展,提出了英美文学中的陌生化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6.
陌生化作为一种形式手法用来表现文学的独特性,即文学性具有三个层面的意义:文学语言区别于简洁经济的散文语言或实用语言;文学语言自身总是在不断地翻新;文学作品的结构背离传统的时序或因果关系。文章从上述三个层面分析了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陌生化手法,即:时序的倒错,玫瑰喻意的陌生化和细节描写上的陌生化。  相似文献   

7.
当代作家王朔小说创作中,创造了许多具有新奇性、生疏性、耐人寻味的小说语言。即陌生化的文学语言,本文通过对其调侃语言的引入、多种语言系统的整合、历史性事件典故的话语变幻等多种构成文学语汇方式的探讨,挖掘出他的小说在语言陌生化方面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8.
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语言经验的界限即存在的界限、生活的界限.本文正是以此为视点来观照晚生代文学语言陌生化这一审美现象的.晚生代文学语言陌生化即生活的陌生化,具体表现为创作主体、创作意象与创作风格的陌生化.  相似文献   

9.
姜曼 《现代语文》2010,(3):23-25
"变异性"是文学语言的本质属性,而"变异"最终是为了实现"陌生化"。在当代作家贾平凹的小说创作中,就有不少新奇性、生疏性且耐人寻味的"陌生化"的文学语言。本文具体分析了贾平凹小说语言的"陌生化"在激活旧词、自造新词、巧选词语、方言土语文明化、口头语言文字化这五个方面的体现及其产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语文》2007,(11):125
作文语言是一种文学语言,而文学语言是一种陌生化的艺术性语言,陌生是作文语言的本质,是文学语言之为文学语言的根本所在。关于"陌生",俄罗斯形式主义文论学派代表人物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有过这样的表述:"陌生的手法是将事物‘奇异化’的手法,是把形式艰深化,从而增  相似文献   

11.
简述文学作品中传统语言方式显著优势与潜在的某些缺陷。指出文学语言陌生化有助于补传统语言之短,并从词类运用、超常组句、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审美观念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文学语言陌生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就文学话语而言,由俄国学者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是它的一种特征,即指文学语言对日常话语的偏离或者反常。由此带来的效果,就是打破了人们对日常语言的习惯性反应。举个例子来说,有这样两句话:"我在树下等。"我的等待是一棵树。"从它们所表达的等待的意思来说,每个人都能读懂。但是,就人的审美体验而言,很明显第二小句更容易抓住读者的心,更能引起一种诗意的联想和美感。它把我们对等待的表达陌生化了,其效应诚如文学评论家南帆在《文学理论》一书中所言,正在于。唤回人对生活的感受,使人感受到事物,使石头成其为石头",从而引领我们进入一个新奇的世界,一种仿佛是第一次见到语词所指称的那个事物般的感觉攫住了我们。这就是文学作品吸引人的一种魅力。可以说,如果文学没有语言的陌生化这一机制,那么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也就可能少有人问津了。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思考与探究三提出了语言的陌生化现象,第四单元诗歌《河床》后的导读也提出诗的外在形式的陌生感。无论是语言的陌生化还是诗的外在形式的‘陌生感’,实际上都意味着一个文学概念——陌生化。所谓陌生化,就是把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用一种异于常规的手法表现出  相似文献   

14.
试谈文学语言的“陌生化”教学及其训练●江苏郭雪飞一、文学语言的作用和特征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占中学课文70%以上的文学作品,担负着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任务。“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披文以入情”,文学作品的内容、情感是粘附于一定的语言...  相似文献   

15.
"陌生化"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批评流派提出的重要概念,俄国形式主义者认为文学的文学性是通过"陌生化"表现出来的,是艺术形式的"陌生化"使文学的文学性获得了实践的价值.文中用"陌生化"理论分析了玄学影响下的魏晋游仙诗发展过程中的三种变化,从而证明了俄国形式主义所提出的研究文学的理论值得很好地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陌生化"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大师什克洛夫斯基对文学何以具有审美魅力的解答,也是俄国形式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这里借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上,目的就是为了打破教学过程的惯常定式,在日常教学中通过教学"陌生化"的实施,改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并激发教师对教学工作进行有效探究与改革,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探索有效教学途径,提升课堂效率,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兴趣,进而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此,本文对教学"陌生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陌生化作为二十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无论是纯文学研究还是文学翻译研究,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即语言范畴的框架语义学来探讨诗歌中的语言陌生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陌生化"理论是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后来被运用到整个文学艺术界,并在世界范围产生重要影响."陌生化"是通过对传统的解构和翻新,使欣赏者和作品之间产生距离美的一种创作方式.本文从油画创作的角度切入"陌生化"理论,重新整合其中"油画语言陌生化"的内容,发掘其内涵,探讨油画创作中"陌生化"方式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文学语言的陌生化运作、文学语言的含混性与文学的审美特性是密不可分的。语言的陌生化凸现语言的形象性、情感性,并使语言具有含混性;文学语言具有含混性,既是语言本体与艺术表达辩证统一的结果,也是文学活动与现实生活辩证统一的结果;文学的审美特性包括语言自身显现出来的因含混性而具有的诗性功能、文学活动的艺术虚构性、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三个方面。生活和语言矛盾对立的丰富复杂性从而作者自身和读者自身矛盾对立的生活-心理世界的丰富复杂性,是陌生化运作得以成功实施从而形成文学的审美特性的人类学基础;语言陌生化具有较为深远的审美人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陌生化”原理本来是针对文学艺术而言的,是指文学语言的反常化。用“陌生化”原理进行文学创作,会收到特殊的审美效果。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灵活运用“陌生化”原理进行教学,那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有很大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