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我国八年制与美国4+4医学博士招生与培养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已经建成了成功的现代医学教育体系,其4+4医学博士教育和完善的毕业后教育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医学人才。我国八年制医学博士教育是医学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改革举措,类似于美国的医学博士教育。笔者对我国八年制医学博士与美国(4+4)医学博士的招生和培养过程进行比较分析,为改进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医学教育关涉医疗人才培养和国民健康,各国都有一套适合本国国情政策举措和运行模式。我国人口众多,对医生的需求量远远多于其他国家。我国医学高等教育实行多轨并行,有三年制大专、五年制本科、七年制硕士、八年制博士等。而发达国家如美国医生采用八年制的培养模式,分为两个阶段实施即4+4模式,先在一般院校学习4年,获得学士学位,再参加医学院的入学考试,进入医学院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的八年制医学教育备受学校和学生的青睐,但其培养模式的构建却形式多样、争议颇多,引发了人们对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质量的质疑。本文通过文献和近3年的访谈调查,对截至2011年年底教育部批准12所院校试办的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培养模式进行分类比较,分析各类模式的优缺点并提出改革建议,希望能为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大学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医学博士学位)的基础上,教育部从今年起新增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五校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今秋,七校共有700余名新生将进入“八年制”轨道。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结束的“中国八年制高等医学教育峰会”上,来自教育部、卫生部及七所院校的相关领导就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模式进行了研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韩启德院士指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既要强调整体素质、人文素质的培养,也要考虑中国国情,注重临床能力的培…  相似文献   

5.
八年制医学教学属于长学制医学教育的一部分,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重点,单一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内科学教学发展的要求。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内科学见习教学模式与教学改革模式相结合,因材施教,能提高八年制医学生心血管内科学的见习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动手能力,同时满足社会发展及医学生的需求,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我国从2004年开始在部分高校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这一教育模式的参考依据主要是美国的医学博士教育.众说周知,美国的医学教育是全球公认的一种比较成功和有特色的教育模式.文章从医学教育制度、培养目标定位、临床医学培训、医学教育评价制度、人文素质教育五个方面比较中美两国医学八年制教育的异同,提出了几点值得我国医学八年制教育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八年制目前为止是我国培养医学生的最高等级医学教育制度,但随着这些医学生的的就业,临床医学八年制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这些弊端主要表现在临床与基础结合不紧密。转化医学则是连接临床与基础的桥梁。本文首先介绍转化医学与八年制临床医学的现状,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临床实习是医学专业学生培养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阶段。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培养模式不同于五年本科加三年研究生(5+3)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本文对七年制医学生放疗科临床实习的带教体会进行了总结,并结合七年制医学生的特点,探讨提高放疗科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方法,为临床医学生的实习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统计分析了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学术型博士生的毕业、学位授予及论著发表数据,从知识产出的结果评价基础医学博士生培养模式。结果显示五年制和八年制直博生发表的论著水平更高、博士生质量更好。认为基础医学创新人才培养应以直博生培养模式为主,放宽转硕时限,允许八年制直博生转硕。  相似文献   

10.
八年制医学教育是一种"精英"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采用科学的临床教学方法,探索适宜的临床科研训练模式,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1.
从总体看,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应树立立体的创业教育观,增强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最终通过政府、高校、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提升我国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2.
医院患者安全的保证必须建立在对医疗保健人员的普遍教育与培训上,医学院校教育作为培养医务工作者的起点阶段,必将产生重要启蒙与基础意义。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非常重视患者安全教育。儿科患者相对于成人有很大特殊性,儿童健康关乎社会稳定和国家综合发展进程,但国内医学院校对于儿科医学生的患者安全教育并未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在儿科医学教育中积极开展患者安全教育十分必要及迫切。针对加强儿科医学生的患者安全教育,提出"提高教师胜任力保障患者安全教学质量、将儿科医学生的患者安全教育融入医学院校课程体系、将患者安全意识作为儿科医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标志"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为更好地探讨校企合作视域下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体系,践行全员育人的理论内涵,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对288名临床实习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有94%的学生信仰共产主义;92%的学生对人生价值有正确的认识;当工作时可能导致自身健康受损或医疗风险的情况下,有51%的学生勇于冲到一线参与救死扶伤.结果表明:构建...  相似文献   

14.
德国的工科教育为德国培养了高素质的科技人才,使德国几十年来一直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前列。德国卡塞尔大学工科教育的主要特色是注重学生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这对我国高等工科教育大有启发。  相似文献   

15.
In modern curricula, the early integration of anatomy and clinical skills education at undergraduate level is seen as important. However, the 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cal students' competence in anatomy, and their clinical proficiency during early undergraduate years, has scarcely been studied. In this study, the marks for anatomy and clinical skills of three consecutive cohorts of medical students (n = 538 in total) during their first two years were correlated. The anatomy competence was measured using a new marker, the Anatomy Competence Score (ACS) which was calculated with equal contributions from theory knowledge and its practical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Proficiency in clinical skills was determined by OSCE performance marks for stations which examined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practical procedural skills. The possible compounding effect of students' general academic ability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mark for each student based on their performance in all subjects over the first two years of the medical curriculum. We found tha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natomy and clinical skills marks was weak to moderate. However, this correlation was virtually nullified once the effect of academic ability was accounted for. Although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anatomy education does not compliment early clinical education, the lack of complexity of clinical problems used in clinical skills assessments (OSCEs) during the early stages may well be the primary contributing factor to this finding.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提高高职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显得分外重要。以苏州市职业大学英语教育专业大一和大二两个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社会文化能力测试,分析后发现: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和英语语言水平基本成正比;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并未随着学习的深入而显著进步;在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中,其高级文化能力又逊于普通文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
探讨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进行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使学生在工程实际环境中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个人能力、职业能力和态度,并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学生学习评估方法。以"2010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为例,阐述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实现过程。基于CDIO的竞赛训练可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如何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来夯实公共卫生这道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要夯实公共卫生这道墙,在医学人才培养上,临床医学专业(无论是各医学专科还是全科医学)应该非常重视预防医学的教育;而公共卫生人才应该分层次培养,即以大专或本科培养在社区工作的公共卫生护士,以公共卫生硕士(MPH)培养高层次的公共卫生领导者。在能力培养上,要加强医学生预防医学的态度、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使他们在临床场所能敏锐地察觉和报告公共卫生问题,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能根据就诊者的实际情况提供个体化的健康维护计划,能参与促进社区人群健康的工作。对公共卫生专业的学生,除了教授传统公共卫生的内容(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职业与环境卫生、卫生管理)外,必须加强行为科学与健康促进、信息学、基因组学、沟通、文化、社区卫生、全球卫生、政策与法律、公共卫生伦理的教学。此外,还应吸纳非医学背景的人员进入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领域里,为公共卫生体系输送合格的领袖级人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国外学者对医学教育两种范式的产生与转换过程所作的回顾,概要描述了基于胜任能力与产出评价的医学教育新范式的基本特征、发展历程和相应的课程设计步骤。医学教育从现行的基于结构和过程的范式向基于胜任能力与产出评价的范式转换,是21世纪的弗莱克斯尼尔革命,而缺乏有效的评价策略与方法则是胜任能力运动发轫到被逐步接受间隔近30年的重要原因。对胜任能力的界定与评价是决定范式转换的关键,并仍然是目前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相似文献   

20.
M.D-Ph.D双博士学位计划是为培养具有临床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医学科学家而设立的.本文首先从招生、培养、毕业去向等方面概述了美国M.D-Ph.D计划新进展,然后以哈佛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为例介绍了M.D-Ph.D计划的课程安排模式,并指出该计划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试办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