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作为成熟较早的叙事文体,史传对志怪小说《搜神记》有着多方面的影响。首先,史传的实录精神对干宝辑录《搜神记》的态度影响较大。实录精神不仅体现在干宝对材料的处理上,还在于他采用了史传常用的全知视角。其次,史官"究天人之际"的创作目标也对《搜神记》影响较大。干宝不仅仅对神异的事件进行记录,而是立足于现实,力图解释这些事件与历史兴废的关联,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再次,史家"惩恶扬善"的道德观念也对《搜神记》有着影响。最后,以人物为中心、叙述干预、语言简洁等史传叙事笔法也对《搜神记》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搜神记》在志怪的同时也在记侠,塑造了一批侠客的形象.《搜神记》在侠客形象的身份(社会的与性别的)、行侠主题和行侠处所等方面皆有一定的特色.《搜神记》中的侠客形象对于研究六朝志怪和后代的侠义小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郑海凤 《学语文》2014,(6):49-50
魏晋志怪小说以丰富多彩的神仙鬼怪以及神奇的传说异闻开中国小说之先河,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开端,影响深远。而《搜神记》作为魏晋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以其众多的蛇类形象为我们展示了魏晋人对于时事、世态和人情的观念和对于生命、道德和伦理的深刻思考。《搜神记》中关于蛇形象的故事共有三十篇,其中蛇形象以本相出现的故事较多,以幻象出现的仅有五篇,但每篇都为后世小说中蛇形象描写开创了范式,具有典型意义。《搜神记》中的蛇形象描写具有丰富的时代特色,根据出现的频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阐释。  相似文献   

4.
《搜神记》绝非一般用作消遣的志怪小说。创作《搜神记》时,干宝采用了部分史书中的材料和正统的史家笔法。不论是叙事模式还是记述风格,《搜神记》都体现出较为浓郁的史家色彩。《搜神记》的创作意图极其复杂,其中的主要角色龙形象多变,有同类所生,有人类胎生;有作乱妖孽,有显圣神灵,但每一种形象都是屈居在得道人类之下的,《搜神记》中的龙同时具有吉祥尊贵和预示凶兆的两面性,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5.
《搜神记》中的动物世界与人类世界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二者是道德观念下同条共贯的整体。《搜神记》大量动物故事的背后暗含着当时普遍流行的动物观念,这一受阴阳五行、天人感应学说深刻影响的动物观传达着人的自我意识及对宇宙自然的理解。被人格化、道德意志化的动物受人类社会伦理的“影响”,而作为人类道德世界中的一环,动物也能协助人类伦理道德的建构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姜丽凤 《现代语文》2007,(3):116-116
干宝《搜神记》是我国魏晋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李寄》是其中的一篇优秀作品。本篇塑造了有勇有谋、智杀蛇妖、为民除害的少女李寄的形象。在《搜神记》中,李寄是最为鲜明、最有光彩的人物形象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搜神记》记载了一批降妖除怪故事。按故事主人公的不同身份,这些故事可分为英雄降妖和术士道徒除怪两类,分别折射出人们渴望正气、关注自身安全的社会心理。《搜神记》中的降妖除怪故事,对后世同类题材的精怪小说发生了深远影响,其开创之功不可埋没。  相似文献   

8.
《搜神记·女化蚕》将一位“背信弃义”的女子如何化身为蚕,生生世世遭受蜕皮之苦、吐丝之累的前因后果娓娓道来。作为“蚕神”的原型,故事的女主人公已成一道独特风景线,其形象以及命运背后可能已非全然一种纯粹的原始意象,有必要从历史文化、社会演进、风俗价值观等的视野背景下重新观照《搜神记·女化蚕》背后潜藏的诸多复杂的时代价值观演进的痕迹和意蕴。  相似文献   

9.
李剑国先生认为干宝作《搜神记》在曹毗《杜兰香传》前,必不能取《杜兰香传》入书.故其《新辑搜神记》一书中删掉了“杜兰香条”.但通过深入考察曹毗、干宝的生卒年及作品成书时间发现,二者写作时间接近,再结合干宝《搜神记》著录方法来看,亦有抄录曹毗《杜兰香传》之可能;从之后的各种类书中所引《杜兰香传》篇名之不同来分析,似乎也不能断定诸类书未曾引干宝《搜神记》;西王母形象至东晋初已演化为道教女仙,与《杜兰香传》主题吻合.  相似文献   

10.
徐珊珊 《文教资料》2012,(26):146-147
《搜神记》是一部较重要的古代民间志怪小说集,但早已散佚。敦煌石窟中发现的句道兴本《搜神记》为人们探求其原貌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已有不少学者进行了整理、校注,但仍有缺憾存在。现以潘重规《敦煌变文集新书》中收录的中村不折本为底本,校以英藏S525、S6022、法藏P2656、P5545,期望对阅读和研究《搜神记》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搜神记》中人兽婚恋故事在异类婚恋故事中所占比例最大,其存在价值不可小觑。本文对《搜神记》中12则人兽婚恋故事进行分类与分析,分成"推原神话衍化模式"和"异形妖兽魅惑模式"两种。考究两种模式之间或单个模式内部的关系,可以见出干宝《搜神记》所投射的魏晋"人为中心"及"男性视角"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正初识经典《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的小说集,编撰者为东晋初年的史学家干宝,全书共二十卷,共有大小故事四百五十多个。在书的《自序》中,干宝称"及其著述,亦足以发明神道之不诬也"。可见作者的著述目的是想通过搜集前人著述及传说故事,证明鬼神确实存在。所以《搜神记》所讲述的多为神灵怪异之  相似文献   

13.
《搜神记》为六朝志怪小说之代表作,学界对其关涉甚多,然观学界之研究成果,对书中自然灾害之书写关涉不足。通过梳理《搜神记》中的自然灾害书写,可知《搜神记》中自然灾害数量众多,除对自然灾害书写以外,作者还记述了应对自然灾害之措施,对灾害史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同时,《搜神记》中的自然灾害书写,亦具有篇幅短小凝练、风格奇崛、情节曲折之文学特点。最后,《搜神记》自然灾害书写亦具思想义涵,其中既有天人感应之思,又有根治现实与强烈的忧患意识。探其缘由,实于干宝其人生平,思想与时代思想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对语料《新辑搜神记》全部语言事实进行考察的基础上,采用专书语法研究的方法穷尽性地统计、描写、分析了《新辑搜神记》中的动相补语。依据学术界广为认可的观点,确定《新辑搜神记》中动相补语的划分标准,并具体详细地统计、描写、分析这些动补结构的形式内容、语法功能及语义指向;同时将《新辑搜神记》中动相补语与其他历史文献中的动相补语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了《新辑搜神记》中动相补语的语法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六朝志怪小说代表作的《搜神记》深受各种思想影响,但人们却往往忽视了曾炽盛一时的阴阳五行思想对它的影响.笔者在天人感应这一命题之下,从谴告论、祥瑞说和五德终始说三个方面阐述《搜神记》中的阴阳五行思想.《搜神记》中之所以有这种浓重的阴阴五行思想,与当时社会深受阴阳五行思想影响及作者干宝本人"性好阴阳术数"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6.
《搜神记》作为魏晋时期志怪小说中比较完整的一部,它对中国志怪小说、传奇、戏剧及明清小说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目前的学术界对其研究却不甚完备。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作进一步研究:一、《搜神记》的话语生成空间;二、从创作意旨、题材两方面进行再认知。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虽然《搜神记》中文本故事情节大多相对简单、艺术构建还很粗糙,但这都是由小说自身发展的区间所决定的。我们若从其"以明神道之不诬"的创作意旨上看,客观上它对当时人以及后人广见闻、泛涉猎还是大有裨益的。所以我们说《搜神记》堪称中国叙事文学(这里多指小说、戏剧)的武库之一。  相似文献   

17.
《梁四公记》主人公高贤年迈、特性各异。四公被萧梁太子萧统礼而识之并归附于太子之事与史载中汉惠帝得"商山四皓"辅佐以巩固太子之位的情节颇为相似。其中,四公形象是对"商山四皓"形象及作用进一步细致分化的结果,但四皓在隐逸之志与人生志趣方面又不同于梁四公。《梁四公记》思想倾向更接近崇尚神异、博物的道教思想,体现了搜奇志异、博物尚奇的创作观念。  相似文献   

18.
干宝以史学家的身份写《搜神记》,使得小说与历史互相掺杂,增强了《搜神记》的真实性,同时《搜神记》一书也真实地保存了当时民间的一些古代礼仪习俗的资料,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作品的社会背景与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介词“以”及其语法格式为出发点,以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为基本资料,对其中的介词“以”及“以”字介宾结构按意义和用法进行分类,并对“以”字介宾结构在动词谓语前后出现的情况进行数量上的统计、归纳、分析,从中得出如下结论:1.“以”字介宾结构在先秦以后趋向前置,《搜神记》中动词谓语带宾语的,“以”字介宾结构98%前置在动词谓语前。2.表时间的“以”字介宾结构在《搜神记》中出现新特点。3.《搜神记》中出现数量较多的“把”字句的萌芽形式,即由“以”构成的固定语法格式表示处置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以《搜神记》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人仙恋和人鬼恋故事中对现代依然具有积极意义的婚恋思想和出现这种故事题材的原因。《搜神记》中的异类婚恋故事创作在文学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