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江苏省扬州市育才小学"‘1+2’主题阅读"课题研究已经走过了五个春秋。"1+2",即在一套教材的基础上,围绕单元主题拓展《主题式·经典诵读》和《主题式·美文阅读》两套读本的内容。然而,每学期语文课的课时数并没有增加,如何在相同的时间内,使学生的阅读量达到传统教法的三倍及以上,研究之初,这确实是我们的一大困惑。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不应是教语文,更重要的应该是指导学生去学好语文。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语文教学,使学生习惯了听,习惯了服从,习惯了一问一答式的教学,厌烦了写作,语文课也就成了"一言堂",学生失去了阅读与写作的热情。虽然有些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实则没有脱离老师和教案的桎梏。语文主题学习,让每位语文老师看到了孩子们学习的潜能,激发了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兴趣,也点燃了老师创新教学的热情,让老师和孩子同时享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我有幸参与了我校"语文主题学习"课题小组,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小学语文老师的我一直认为,课外阅读应该从娃娃开始培养。近年来,育才小学“主题阅读”的教学主张一直吸引着我。学校在现行语文教材的基础上开发出两套“121读本”作为校本教材:《主题式现代美文阅读》《主题式古代诗文诵读》。依托教材,推出“精读品悟”“略读感悟”“现代美文阅读”“古代诗文诵读”四种课型,明晰了主题阅读单元教学范式。在平时的教学中又该如何高效利用这套教材,真正让主题阅读为语文教学推波助澜呢?  相似文献   

4.
"读写结合"课题研究在小学语文界已经有些年头了,但在教学中主题阅读与学生写作结合得还不够。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激起学生主题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要将学生的主题阅读和写作相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一、思辨写作诗词课的提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和"文学阅读与写作"安排在必修的课程结构中。在实施课程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将改革理念继续深化,组合研习鉴赏式、活动体验式和拓展探究式教学方式,我们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诗歌教学流程设置为:吟咏背诵—自选主题—自由分组—合作  相似文献   

6.
正2010年9月,在育才小学一次语文教研活动中,"主题阅读"作为新的研究课题被正式提出。第一次听到"主题阅读"这个词,我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主题阅读?围绕一个相同的主题,进行相关文本的教学?这与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研究、广东黄田小学的"新语文主题阅读"不是如出一辙?会不会是步人后尘?课题主持人的解读和对研究步骤的设计,让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些研究的方向,虽然它是那样模糊与邈远。迷茫——教什么  相似文献   

7.
一、模式简介"一主两翼"的课程模式是我们近期研究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它依托人教版教材的"单元主题",在众多读本中选取《新语文主题阅读》和《主题式·经典诵读》作为人教版教材的配套读物引进课堂,形成了以教材为"主",以这两套读本为"两翼"的"一主两翼"的教材体系。《新语文主题阅读》选编的文章全是现代美文,共12册,每册与教材一致,分8个单元,每个单元围绕同一个主题;《主题式·经典诵读》选编的是古今中外的经典韵文、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共6本,  相似文献   

8.
蔡月珍     
<正>江苏省扬州市育才小学校长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百年育才孕育了她醇厚的文化底蕴、宽广的育人情怀和丰润的教育智慧。三十年来,她触摸课程改革的脉搏,直击数学教学的时弊,改变教法、创新课堂,是扬州市"十大学习创新模范"。作为"智慧数学"的代表,2011年,在江苏省"苏派"教学研讨活动中,她为上千人上观摩课《画图——学数学》,其论文《数学课堂:从知识走向智慧》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相似文献   

9.
主题式教研写作,是指教师围绕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个中心点,展开深入的阅读和研究,最终形成教学研究论文的写作.本文由阅读开始,结合教学研究案例,从数学文化和数学写作两个主题谈了主题式教研写作的体会,并提出了教师进行主题式教研写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人教版新课标初中语文教材中,写作是与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捆绑在一起以活动方案形式呈现的,活动主题是对应于单元主题的。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为"自然景物",阅读部分选文为《春》《济南的冬天》《夏感》《秋》《古代诗歌  相似文献   

11.
《新语文主题阅读》《主题式·经典诵读》《主题阅读·三人行》主题阅读发起人刘宪华和她的老师们自主建构的新语文主题阅读一主两翼的课程体系,在全国得到广泛推广。一主是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主体,以教材单元主题为主线;两翼中一翼是与教材单元主题配  相似文献   

12.
廖妙华 《语文天地》2011,(14):11-12
金振邦在《文体学》一书中提出,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本写作和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文体意识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实践才能在头脑中形成不同文类的知识结构或文章图式。而所谓文体感是写作者对文体图式的自觉的、下意识的习惯运用。  相似文献   

13.
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个性化的读书风格,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当下语文教师迫切需要思考和研究的课题。根据初一学生学情,选择本身具有"融融暖意"的丁立梅的散文集《暗香》,以阅读任务为驱动力,以"融"为阅读模式,分步骤、有梯度地探究阅读整本散文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周娟 《湖北教育》2022,(10):47-48
<正>“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围绕阅读主题收录了大量的同主题文章,不仅为学生拓展课堂所学知识提供了帮助,而且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范文。“语文主题学习”背景下的主题写作课,通常以课内及丛书配套的多篇文章引入,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对这几篇文章写作共性的分析,提取契合学生写作实际的写作元素,打开写作思路,习得写作技法。下面,笔者以教材文本《背影》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老海棠树》《月是故乡明》的阅读教学为例,谈谈“寄情于物”这一写法的提炼与运用。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在1942年1月1日《国文杂志》上撰文指出:“从国文科,咱们将得到什么知识,养成什么习惯呢?简括地说,只有两项,一项是阅读,又一项是写作。要从国文科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每一个学习国文的人应该认清楚: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就是学习国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辅导员》2014,(Z1):3
正"主题阅读课题"通过十几年的潜心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全国已有500多所实验校在进行主题阅读子课题的实验。其研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感受、理解、评价、鉴赏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意识,注重学生语言积淀、情感体验及良好语感的形成,并逐步提高阅读速度和对阅读主题的把握能力,帮助学生有思考地读书,  相似文献   

17.
<正>一、前期积累——主题阅读为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能,我们开展了一系列"重塑阅读灵魂,打造主题阅读高效课堂"的教改活动。结合我校多年的"生本教育"理念,构建了一种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新语文主题阅读课堂模式。一是建构"一主两翼"的阅读课程体系。一主:是以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教材为主,两翼:即《主题读写》和《经典诵读》为辅,以"单元主题教学"为策略的课堂教学模式。二是探索主题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我们的主题建构教学是以教材单元主题为  相似文献   

18.
<正>陈建伟教授在《为写作的阅读》中谈到:"阅读教学中,应当从整体阅读中把握文章为着主题表达设计的结构方式。还应当在段落分析中仔细领略文章的表现手法,从而使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要领。"在日常教学中,我借鉴优秀课例,从写作技法这个角度,提炼文本阅读对写作的借鉴作用。一、挖掘文本,读写结合,提高学生设波澜的能力杨朝青老师在《读写结合的方法》中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抓写作知识和技艺的学习,更要抓写作思维的训练。"执教王鼎钧先生散文《那树》时,学生首先  相似文献   

19.
<正>第一类是教材性语文校本课程。如编写《各年级读写目标指导纲要》,采用纵横坐标式:横坐标有阅读目标、阅读范围、阅读数量、读写指导、读书笔记、写作(口语交际)数量等;纵坐标有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阅读能力等。也可以将名篇名著、时文、同龄人的习作等,分门别类编辑成小本子,作为校本课程的阅读教材,供学生课内外阅读。"名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要求作文必须回归真实的生活,必须让学生自主作文。这就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挣脱束缚,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实现由重"怎么写"到重"写什么",由重"写作知识"到重"写作实践"的转变,要不断地丰富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