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更是处于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新课程改革把教育民主、回归生活、发展个性作为其基本的价值取向,这符合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观教育理念,从知识方面来说,有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更是处于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新课程改革把"教育民主"、"回归生活"、"发展个性"作为其基本的价值取向,这符合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观教育理念,从知识方面来说,  相似文献   

3.
微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表达范式的转向是开展教育活动的本质要求、增强教育渗透性的需求、发挥教育实效性的诉求。"网络泛在化"促使公共能量场的集聚,"时空开放化"促成异质意识形态的涌现,"社会扁平化"促进"主体间"关系生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范式转向的时代之境。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表达范式尚存在控制型话语偏好、隐性话语表达缺失、共情性话语意识淡薄的实然困境。因此,重视公共能量场作用,注重共享型话语范式建设;柔化异质意识形态纠偏,强调隐性话语功能发挥;树立"主体间"关系意识,增加共情性话语表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范式的逻辑策向。  相似文献   

4.
课标提出"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前提是"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文本的主体价值应"形散而神不散".那么怎样才能既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能较好地实现文本价值意义的"神聚"呢?我们认为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寻求演绎和归纳的相互交融之路.演绎,在个性释放中追寻语文教学的一片诗意.归纳,在深层阅读中还原阅读教学的文本价值.从"演绎"到"归纳",阅读教学文本价值的"神聚"之路.  相似文献   

5.
人文话语,简言之就是指承载了一个民族核心价值的话语形态。它标志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指向,凝结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体现着一个民族的个性风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整体心理,是一个民族区别于他民族的重要标识,对于一个民族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认真分析当代中国人文话语环境的诸多问题,科学把握人文话语的内涵特征,对于指导青年成长、成才、成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批判性话语的构建以主体间性、互动论为基本理念,以现实具体案例进行逻辑分析与讲解,强调在对"审慎选择的批判对象"的批判中实现对知识、价值观的建构。批判性话语代表了当代教育的价值理念和信息社会对于创新理念的现实诉求,连通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隔阂,是实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育目标的一种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厘清"为什么要贯穿"和"如何把握与理解"的基本问题;在思维转换上实现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理性世界与生活世界、社会价值取向与个人价值取向的融合与对接;在方式选择上做到因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为大学生报效祖国、奉献社会、服务人民注入"正能量"。  相似文献   

8.
价值观是个性心理结构的核心因素之一,大学阶段是个体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运用Rokeach编制的"价值调查表"对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473名一至四年级大学生的价值观发展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得出以下研究结果:"90后"大学生的价值目标实现了从理想价值观向理想价值观与现实(世俗)价值观共存的转化;价值取向方面表现为整体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相融合;价值评价方面呈现出一元与多元价值观互动转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应结合"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逐步探索出适合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策略与切实途径。  相似文献   

9.
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让学生拥有良好的个性和价值观,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完成这一任务,就要让情感教育与语文阅读教育巧妙融合。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拥有真善美,而通过德育教育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相辅相成,学生提高了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在学语文的同时也对祖国产生了认同感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10.
正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公布和实施以来,关于确定课文教学"语文核心价值"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是,阅读教学"语文核心价值"的提出者是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者,她所针对的主要是中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学语文教学有许多相同、相通之处,但是,由于学段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必然使中、小学课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大政治报告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深入挖掘标识性概念的话语价值,扩大话语影响力,推动话语体系建设,是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作为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标识性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扩大中国道路在国际社会中的传播与影响,确保在各种社会思潮交锋中占据优势并赢得和增强话语权。它是实现中国梦的巨大精神动力和话语价值支撑,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重要切入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具有重要的话语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与公众对话"作为一种学术研究活动,是以实证的社会调查研究为手段,认识公众价值观,准确把握当前我国社会价值观现状及公众对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接受的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功能实现的条件。社会价值观复杂性的特点,要求其实证研究须以多学科综合视角和贯通式理论方法来进行。本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公众高度认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但认识与实践存在差距,这要求我们对核心价值如何实现其功能作进一步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为了“尊重学生独特体验”,鼓励求异创新,以致心存犹疑,不敢否认学生。这样就忽视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因而陷入了“似是而”的迷惑和无奈之中。而有些专家又呼唤“语文教学要重视正确的价值取向”,要敢于对学生的一些错误观念说“不”,要旗帜鲜明地否定。不知不觉中,“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就成了阅读教学中令人头痛的问题。那么,语文教学如何才能摆脱这种“非此即彼”的单极思维,把握好两者间的“度”,做到既“注意价值取向”,又“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共性”与“个性”水乳交融呢?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拓展与延伸对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从拓展教学目标、语文审美能力、合情合理、创新能力培养等几个方面阐述阅读教学中拓展与延伸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来只重视知识能力传授的教学方法逐渐遭人唾弃,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方法.新课标的总体目标注重学生的发展,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实现人的价值.因此,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作为语文教学重要一环的阅读教学的改革尤其显得举足轻重.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倡导多元解读和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有的教师在文本的价值取向和人文内涵上出现了一些误区。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多元解读中出现的有价值的争鸣问题,正确处理好多元解读与正确价值观的取向和标准导向的辩证统一,使学生从教材蕴涵的"美"和"理"中感悟出美与丑、是与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7.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政课话语建设是新媒体背景下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的要求,也是国内体制转型以及各种社会思潮影响下思政课坚守阵地的举措。马克思主义话语、价值观教育话语、传统文化话语、时代生活话语以及新媒体话语是思政课话语建设的五大重要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政课话语建设的理论指南。推动思政课话语建设,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政课这五个方面的话语建设,使高校思政课话语在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更具魅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文以载道",是语文教科书的基本特点与重要使命。聚焦价值取向,基于四个维度,即场域取向、人物取向、道德取向以及政治取向,比较研究民国"开明版"与当代"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可以窥见我国语文教科书历经70余年其价值取向变更的基本图景。这一变更的特点既表征为超越时空的稳定,也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革新。这些透视,将为我国未来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之基本格局的构建提供有益观照。  相似文献   

19.
正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绝非易事,它是一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的艰苦过程。要真正发挥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也绝不是一日之功,只有长期坚持下去,才会收到实效。 策划者说众所周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成长历程和行为表现。作为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大师生座谈时指出:  相似文献   

20.
"群文阅读"是围绕议题进行有架构性的多文本阅读教学,它是语文教学的新尝试,是提升学生们学科核心素养的新课型。所谓,"群文",顾名思义,就是不止一篇文本,一般指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在同一个议题、多个文本的教学作用下,倡导学生开展"1+X"的阅读活动,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与思维品质。这种"1+X"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于大部分教师而言都是耳目一新的,而之所以值得我们去尝试、去探索、去研磨、去实践,就在于把语文知识与人文精神以"真正的阅读"的形式转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