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副词"过于"的虚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于"是动词"过"和介词"于"连用后,由于词汇意义的虚化、词汇双音节化等因素的影响凝固而成的程度副词。从结构上来说,这种构词属于跨层构词,是经过句法结构的重新分析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2.
引言词汇化的一个重要含义就是指词的组连(包括"词组")到词的演变,这种意义上的"词汇化"十分常见,而且往往和"语法化"重合在一起[1](249)。本文主要探讨"开心"由动词短语凝固成词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无所谓"的词汇化经历了"所谓"的词汇化和"无所谓"的词汇化两个阶段,词汇化的机制是重新分析和类推。在重新分析作用下,"无/靡+所+V"结构中"所"和处所相关类的动词结合为词汇单位。在类推作用下,"所V"结构大量出现,并扩展到包括"所谓"等言说类在内的其它动词类型;"无所谓"之后的名词性成分变为动词或形容词短语。词汇化过程中,"无所谓"的词义产生了虚化,从表示"没有什么说的"演变为可以反映说话人主观态度的"不在乎"。  相似文献   

4.
连动结构在形式上是几个动词连用,在语义上描写概念上的单一事件,因此具有一种明显的词汇化倾向,这种词汇化倾向具有很强的民族性。现代汉语中,很多词语,包括成语、俗语、词语的框架是连动结构凝固而来的。其中,动作-结果类、原因/方式-动作类、序列动作类、肯否联结类连动结构表现出规律性的词汇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生活”在东汉以前是一个松散的并列结构,它是由表示“活着”义的“生”和表示“生命存在”义的“活”组成的并列词组。六朝以后“生活”逐渐词汇化,凝固成词后,其词义也在不断发展。“生活”词汇化的动因和机制除复音化趋势的影响外,还与表活着义的动词“生”在使用过程中被动词“活”逐渐取代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根据Talmy运动事件词汇化理论,以莫言《丰乳肥臀》及葛浩文英译本中动词"流"及其激活的流动类运动事件为实例,采用定量观察和定性分类分析的方法,探寻汉英小说翻译中激活流动类运动事件的核心动词再词汇化模式特征。研究发现,葛浩文译文中再词汇化后的运动事件核心动词语义包容信息与原文核心动词相比存在差异,且语义包容量普遍大于原文,词汇化程度高于原文;不同的语义成分也表现出融入动词的不同潜力。本研究借助现有的小说平行语料,寻找汉英小说翻译词汇化模式的整体倾向,以期对移动类动词的汉英翻译实践以及翻译批评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将就"一词的成词,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短语"将就"的词汇化,一是动词"就"的词义制约,一是"将就"语源义及认知的影响。最早在南宋时期"将就"凝固成词,最初表示的是"迁就"义,到了元代才产生了今天我们所说的"勉强"义。从历时层面来看,其词义由多样性向单一性集中。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中的动词"后悔"由状中结构"后+悔"词汇化而成。"后悔"结构在先秦就已大量使用,其中"后"是时间名词,意思是"动作或事情完成之后",用来修饰谓语中心词"悔","悔"的意思是"后悔"。汉时"后+悔"结构开始词汇化,汉以后基本词汇化为复合动词,并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中。导致"后悔"词汇化的动因一是"悔"的语义要求,二是"后"与"悔"的一个义素义重合,三是汉语词汇复音化大趋势的影响,四是重新分析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词组词汇化是汉语词汇衍生的一条重要途径。"趋向"由于在线性序列上紧邻,出现高频连用,从而由最初松散的并列短语发生词汇化演变为动词和名词,本文通过对词组"趋向"进行考察,在对其词汇化历程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其词汇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名词"知己"是由动词"知"与代词"己"通过连用逐渐词汇化而形成的,它是句法位置、音韵发展、以及认知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知己"连用可见于先秦,在三国时初步完成词汇化。  相似文献   

11.
从历时的角度,考察了现代汉语"消息"词汇化的过程,指出其动因是高用频、汉语双音化趋势和VO句法结构的类推影响。反义复合词"消息"在先秦时代已经萌芽,由反义并列短语变为反义复合动词,成熟不晚于西汉,由反义复合动词变为名词,不晚于东汉末。名词"消息"词汇化之后,旧有义项与用法消失,新的用法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不够"经历了由句法结构"不够"到动词、再到程度副词这样一个词汇化与语法化过程。这一过程从元代开始,多出现在一些对举格式之中。随着"不"与"够"连用的频率越来越高,"不够"之间的联系就更为紧密了,逐渐词汇化为一个动词。同时,"不够"成词后进一步语法化,最终语法化为程度副词。在由句法结构变为动词时,使用频率、重新分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由动词虚化为程度副词的过程中,重新分析是重要的演变机制。  相似文献   

13.
复音连词"不止"是由否定副词"不"和实义动词"止"经常共现而进一步虚化成的凝固结构。作为偏正短语,它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作为连词,它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明代进一步发展。但从清代开始,直至现代汉语中,"不止"因受平行语法化的影响,其连词用法趋于停滞,偏正短语"不+止(V)"反而被高频率地使用。主要从"不止"的词汇化;"不止"的语法化;平行语法化的发生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词汇化动词 NP”的口语用法是当前社会中年轻人较为流行的一种表达方式,且有蔓延的趋势,但是严格地按照语法来讲,这是一种错误的语法格式。本文在列举种种“词汇化动词 NP”语法格式个例的同时,还对它们作了结构上的分析,发现这种本不能带宾语而今又能接宾语的动词都是词汇化了的动词,“词汇化动词 NP”新用法之所以出现的原因可能是语言经济原则的作用以及这种动词结构的特殊表现力。  相似文献   

15.
连词"以免"最初是"连词'以' 动词'免'"的非句法结构."以免"最初连用在先秦,词汇化的过渡阶段在宋代,发展和成熟在明代和清代."以免"的词汇化是句法、语义、语用和韵律等方面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词汇语法化是人类语言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现代汉语中绝大多数的介词都由古代的动词语法化而来,由于语言发展的不平衡及虚化过程的渐进性、复杂性,介词与动词一直存在着交叉、纠葛。词汇化是由短语到词的过程,而语法化则是词性由实到虚的过程,是一个词语的发展历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从共时、历时两个层面对"根据"进行考察,并在跨语言的角度上进一步探讨"根据"的根源。  相似文献   

17.
"开"在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它是词汇系统中活跃的一员。纵观"开"的语义演变,发现"开"与其前面的动词发生了词汇化,产生很多新词。造成"V开"词汇化的动因主要是韵律和高频使用两方面。"开"作为单音节词有进一步语法化并演化成类词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先秦有代表性的文献为研究对象,穷尽性搜集了其中动词作定语的用例,并从语义、句法和语用方面进行分析,认为:1.在语义组合方面,动词与中心词的结合以意合为主,与语境联系非常紧密;2.在句法结构方面,"VP+之+NP"形式占大多数,"VP+之+NP"形式的用例中,偶数音节占绝大多数,这与词汇的复音化和句法的严密化有关;3.在语用方面,动词直接作定语的双音节定中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凝固为固定形式,在类推造词的作用下,不断创造新词.  相似文献   

19.
名词通过转化法转化为动词,能表达更复杂的概念。物象化动词是物象名词转化而来的动词。物象化动词语义范围内,表达相同语义时英语更多采用综合型表达法,而汉语常常用分析型表达法。充分利用英汉物象化动词词汇化差异,克服英汉语际负迁移,能够有效帮助词汇习得。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朝阳地区的方言中特有的"治不得V"结构。究其来源是由于"治不得"结构中的动词"治"的使用范围的扩大和"治不得"结构的逐渐凝固,最终产生了一种词汇意义和语法功能都近似于"不能"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