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一位做过教师的朋友回忆自己从教的经历时,曾经“心有余悸”地说过这么一句话:我最害怕写教案了!朋友当初属于那种“教而优”型的教师,他说的害怕写教案,绝不意味着不愿意备课。还是来看看我们的教师是如何写教案的吧!现在我们许多教研部门和领导都很强调备课,一些市、县搞的“教学五认真”、“质量在课堂”等主题活动无不把备课置于首要位置。但强调的往往是刻板的备课模式,写出详尽的“规范”的教案。比如语文每一课教完都要求写课后小结,每一课时要有板书设计,大小测试都要做卷面分析,要写讲评教案,每一次教案都要写满两页纸…  相似文献   

2.
王成 《宁夏教育》2008,(12):31-31
提到教学反思,好像成了当前学校教师提高自我教学能力的灵丹妙药。如我所熟知的一所高中,要求每位教师必须每节课都写所谓的“教学反思”,并且明确要求必须要写在教案本上。把教师一种自觉行为制度化,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一线教师们根本是力不从心。每次到月底检查教案时,必须得一天写好多篇“教学反思”,真是苦不堪言。作为一名旁观者,我也不得不谈谈自己对此问题的浅显认识。  相似文献   

3.
备课的革命     
一位老师曾给他的上级领导写过一封信信中有这样一段话:从教以来,我感到最厌恶最痛恨便是造假材料。这些假材料名目繁多被冠以“教学常规”的美名,但实则是一些浪费教师们时间与精力、不干不行、干了白干的任务。……单是“备课本”,就非常压制人。首要的要求就是“项目齐全”、“字数充足”,但备课本上却有许多毫无必要的项目,并且无论教龄多么长,一本书教过多少年,一样的教案写过多少遍,每次都是从头再来。这些东西对教学本身没多少帮助,然而老师们却不得不整天忙于编造这类东西。人们都说中小学教师的劳动量大,工作辛苦。他们辛苦在什么地方?有专家曾公布过调查统计结果,中小学教师的无效劳动大约占50%教师的无效劳动大多表现在七个方面:常规项目多,重复工作多,作业批改多,编造材料多参加会议多,应付检查多,重复培训多。在这七多中有“四多”都和教师的教案有关。如在教师的常规项目中,备课是牵扯老师们时间和精力最多的一项内容。其中包括计划、单元备课、课时教案。对教案的要求是课型齐全,课课都要填全,年年都要从头再来,这些材料,做不过来就补,就应付,就抄,就造。无效劳动所带来的危害是很大的,概括起来就是无用,无味,有害。问题是谁造成的呢?其实还是管理的问...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教师上课一定要写教案,这是学科教学的常规要求之一。教案是教师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内容包括教学目的、时间、方法、步骤、检查以及教材的组织等等,是有利于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但是,教案包括的诸多内容,又让老师们感到很困惑。有一些教师认为,教案只是形式上的东西,上课时根本用不上,写教案是在浪费时间,根本没必要写;也有的老师认为,教案写得过细,限制了教师课堂上的发挥,所以应根据个人情况写教案,不能统一要求;还有的教师认为,教案应该有统一的格式及要求,否则课堂的随意性太大。让我们看看下面几位教师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相似文献   

5.
方达 《学周刊C版》2014,(3):178-178
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高中课程的课程标准,本文立足于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物理教师教学的新要求,就高中物理教学谈几点体会。一、由“教书匠”转向科研型、创新型教师教师要成为主动的课程研制者,积极设计新颖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在课前严格按照教材和教参备课,写好教案,制定详细的课时计划,课上按照提前准备好的教案向学生传授知识,俨然旧时的“教书匠”。  相似文献   

6.
一位做过教师的朋友回忆自己从教的经历时,曾经“心有余悸”地说过这么一句话:我最害怕写教案了!朋友当初属于那种“教而优”型的教师,他说的害怕写教案,绝不意味着不愿意备课。还是来看看我们的教师是如何写教案的吧!现在我们许多教研部门和领导都很强调备课,一些市、县搞的“教学五认真”、“质量在课堂”等主题活动无不把备课置于首要位置。但强调的往往是刻板的模式备课,写出详尽的“规范”的教案。比如语文每一课教完都要写课后小结,每一课时都要有板书设计,大小测试都要做卷面分析,都要写讲评教案,每一次教案都要写满两页纸……这就好…  相似文献   

7.
一、农村初中教学常规管理三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1.关于备课、撰写教案管理 是的,教师要能上好课,应该首先要备好课,并且撰写出适用的教案。但是现行管理要求太机械太僵化了。大课小课都要求每一位教师“认真”编写教案,每个教案都包含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手段方法、课时分配、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等等,这既没必要也不可能。农村初中教师编制紧,常常一个教师教几个班或几门课程,课多,工作压力大,每门课都要这样备,哪里还有时间上课、辅导学生?更别说自学充电了。  相似文献   

8.
对当前教学反思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学校调研,有些教师关于教学反思所谈的话题令我始料不及,他们说:“教学反思是不是一定要课课思?”“有时候课上完了什么感觉也没有,思什么?写什么?”“写教学反思究竟以多少字为宜?我们学校规定必须要在两百字以上,愁呀!”“教学反思到底应该写在哪里?是写在教案上,还是要专设笔记?我们学校要求既写在教案上又抄在教学反思录上,一月还要选交一篇到学校,忙呀!”“就那些内容那班学生,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有什么可思的?  相似文献   

9.
作为教师都知道,“备课、上课、批改、辅导、检查”叫做教学的五环节,——也有把“复习”作为一个环节,放在“辅导”和“检查”之间,但未形成共识,——备课是第一环节,包括熟悉教材,准备教具,写好教案等。“开头一半功”,要想上好课并取得满意的效果,必须备好课,写好教案。 一、教案 所谓教案就是教学计划的书面形式。从广义上讲,教案包括学期教案、单元教案和课时教案。学期教案也叫学期教学计划,是一个学期教学工作的战略部署或整体设计,要求明确一学期的教学内容,确定一学期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状况,制定出实现目标的相应措施,并对教学进度做出规化。单元教案也叫单元教学计划,是对一学期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0.
量化考评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过度细化.认为量化条目越细越客观、越准确.对教师教学工作的量化考评是和分数相连的.所谓量化中的细化,就是把每一次考核内容的每一个环节都要量化成分数.比如,某学校对教师的业务考核的内容中,对教案的考核就细化到如此程度:每课时是否有教案、每教案是否按时签阅、教案设计是否规范(如有无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板书设计等).不同学科的教学对教案的设计肯定是不一样的,即使同一学科的内容,教案的设计也未必要求一个模式.  相似文献   

11.
梁涛 《辽宁教育》2004,(3):39-40
通常意义上的教案,是指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但是,决定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并不在于这些写在白纸上面的内容,而更多的应该是蕴涵在教师思想和情感深处的“隐性教案”。“隐性教案”隐含着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对教育目标的认知,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的选择,往往与他的教育理念有关。同一教案,不同的执教者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究其根源,便是执教者教育理念在发生作用。“隐性教案”隐含着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要想打开学生的视野,教师的视野必须开阔。“隐性教案”隐…  相似文献   

12.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40 分钟要质量,就一定要抓好备课。教师们在备课上下了很大的工夫,每学期要写三四本教案,全册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一应俱全。从教学目标到重点、难点,从教具准备到课时安排,从导入新课到板书课题,从提出问题到可能出现的各种答案,从过渡总结到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大到总体结构,小到一个标点符号都要认真对待,真可谓煞费苦心。但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备课是一种负担。他们认为,备课只是应付检查的一种无奈劳动,与提高教学质量关系不大。以语文教案来说,段意、句意、解词、中心思想等,教学参考书上写得清清楚楚, 还要再把它抄到教案本上,可关于怎样教的教学设计内容却很难找到一处。有的教案好一些,但认真一看就会发现,它和范例教案是一样的,是照抄的范例教案。  相似文献   

13.
到学校调研,有些教师关于教学反思所谈的话题令我始料不及,他们说:“教学反思是不是一定要课课思?”“有时候课上完了什么感觉也没有,思什么?写什么?”“写教学反思究竟以多少字为宜?我们学校规定必须要在两百字以上,愁呀!”“教学反思到底应该写在哪里?是写在教案上.还是要专设笔记?我们学校要求既写在教案上义抄在教学反思录上,一月还要选交一篇到学校,忙呀!”  相似文献   

14.
但凡听观摩课、公开课时,上作文课、写话课的老师并不多,可见“大家”也对作文、写话教学还是怀着“敬畏”之情的。而活跃在一线的语文教师们更是感到头痛,无论把写作(写话)要求说得多么清楚,学生的作品还是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病句连篇,层次混乱,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仔细分析一线教师的教案,我们就能发现,教师们对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叙写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有的教师认为叙写一个教案只要把教学过程写清楚就可以了,教学目标可有可无;有的教师叙写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的设计毫无关联,教学过程不为教学目标服务;有的教师认为新课程要求叙写三维教学目标,则每课时必写三维目标,面面俱全,牵强附会,等等。  相似文献   

16.
程军 《高中数理化》2014,(10):52-52
课改时代,教学目标起着统领教学的作用,但纵观现在教师对课时目标的定位,大多沿用教参的说法,缺少对课程本意的真正理解。过去教案上写“教学目的”,现在写“教学目标”,一字之差,原来过于强调的是教师的意图,而不考虑学生的意愿,而“目标”则是师生共同努力要达到的方向,就相对有了设计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徐陈  高伟 《教育艺术》2010,(3):78-79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一般教案都没有“教后感”(或“教后记”或“教学反思”)部分,这一栏有什么作用.该写些什么,怎样写。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大部分教师在这一栏中都不写。或为了应付领导检查只粗略地写上几笔,似乎这部分内容无关紧要。其实不然.“教后感”作为一篇完整教案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对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撰写“教后感”,对我们每一位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更为有益。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怎样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呢?我想,作为教师只注重专业知识积累,而忽视教学技能的提高是行不通的。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使学生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使我们的课堂更精彩呢?一、“教”字成功。必“备”字先行作为一名教师,要上好课必须先要备好课。但每当谈到备课时,很多教师总是与“写教案”相混淆,其实备课不等于写教案。  相似文献   

19.
崔秀忠 《甘肃教育》2010,(14):45-45
教案也叫课时计划,是教师在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内容包括教学目的、时间、方法、步骤以及对教材的组织等。一般情况下,教案只供授课教师本人使用。会用英语写教案,并能正确使用教案术语是英语教师的基本素质。笔者听一些教师的示范课、公开课、竞赛课和汇报课时,发现很多情况下,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应该怎样写教案?答案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处于教学一线的教师真切地感到,教案不能再戴着镣铐跳舞,教案的改革势在必行。一、管理教案———不应做“管家婆”要回答怎样写教案的问题,不能绕开教案的管理。教案管理的现状如何?众所周知的是教师上课之前必须写教案,而且要写得格式统一、项目齐全。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一些地区甚至还规定了每课时教案必须达到的字数。哪怕教师多年任教同一年级、同一学科,哪怕教材的内容没有任何变化,教案还得从头再写。对此,质疑的老师不在少数。而一些管理者则认为,这样做既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