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诗歌鉴赏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和应试的训练,还应凸显诗歌的人文价值,关注生命的意义,让流传千年的诗歌依旧可以在当今学生心中彰显出应有的魅力。一、反复吟诵,感受诗歌音韵之美"诗言志",诗歌的本质就是诗人情感的诉说,是包含着情感的吟唱。因此,诗歌教学的第一步应当是诵读。中国的诗歌非常讲究音韵之美,通过诵读,学生可以感受到诗歌的节奏、韵律与诗人的情感是相协调的。诗歌的音韵之美,不仅是一种美的外  相似文献   

2.
<正>一、诵读文本,体悟意蕴教学策略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满足学生学习需要而制定的教学计划和采取的教学措施。文言文教学应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积累。(一)读出文言文之韵文言文语言精练,具有音韵美和节奏美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相似文献   

3.
汉语散文集"形美、音美、义美"于一身,缺一不可,因此音韵节奏的再现对于译文之美至关重要。本文以刘士聪《我若为王》英译本为例,通过实例论证的方式具体探讨了汉语散文英译节奏美再现的三种主要手段:音步对比,交替重复;运用排比结构;押韵。  相似文献   

4.
诵读在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诵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从节奏、音韵等方面给学生以有效的指导。诵读的过程,就是从"最粗处"入手,通过对"稍粗处"的品味,进而把握"最精处"的过程。把握"最精处",是诵读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其切入点在"最粗处",联系二者之间的桥梁,就是诵读。这种做法可以让学生得到一把打开古典诗歌之门的钥匙,真正培养学生阅读古典诗歌的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5.
一、初读诗文,体味音韵之美 格律齐整,音韵有致是古诗词的一大特点。教师要根据这一特点把诵读教学作为最基本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古诗词的韵律。  相似文献   

6.
古诗词教学倡导以读为主,鼓励学生在读中品味感悟。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朗读训练点的确立,要引领学生关注诵读技巧,聚焦诗词意象,抓住诗眼和作者背景来品读,以使学生能够读出诗歌的节奏之美、画面之美、情韵之美、意蕴之美,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诵读在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诵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从节奏、音韵等方面给学生以有效的指导。诵读的过程,就是从“最粗处”入手,通过对“稍粗处”的品味,进而把握“最精处”的过程。把握“最精处”,是诵读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其切入点在“最粗处”.联系二者之间的桥梁,就是诵读。这种做法可以让学生得到一把打开古典诗歌之门的钥匙,真正培养学生阅读古典诗歌的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8.
师先诵读《虞美人》,并指定学生回忆《沁园春·雪》,小组讨论。上阙"看"如何领句,借景抒情句由女生激情诵读。后抽查背诵,学生感受到了诗词的音韵美、和谐美、澎湃美。以诵读为本、为纲,以诵读为基础。课堂气氛浓厚,活跃。  相似文献   

9.
在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中,诵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散文,不但题材、体裁多样,而且从语言表达来说,大多凝练生动、句式整饬、音韵和谐,适宜诵读。新课标也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的要求,进而能准确背诵。因此,本文从教师、文言文文本、学生三个方面入手,探讨文言文教学中诵读的有效指导方法,从而为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找到更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正>【专题解释】古代散文语句参差,常常骈散句结合,具有古汉语音韵和谐、整散错落之美。本专题在诵读基础上精读《陈情表》,参读《兰亭集序》和《种树郭橐驼传》。在对比中体会、在联系中思考这些文章的语言特征,并选择其中一两篇文章鉴赏。通过文本细读、比较阅读、背景探察和交流研讨等活动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品味艺术效果,欣赏语言的整饬与错落之美。  相似文献   

11.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在古诗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古诗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品味、剖析古诗的趣味,让古诗教学充满“灵秀”,让学生的心灵在诗意中徜徉。一、诵读,挥洒诗性的魅力叶圣陶把有感情地朗读叫做“美读”。在教学古诗时,也应该安排充裕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反复诵读,使学生眼观全文,心感其情,身人其境,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学生在反复咏诵的过程中,能够自行感知和品味古诗的节奏美、音韵美和意境美。  相似文献   

12.
<正>《相信未来》是食指的一首现代诗,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境和质朴的语言表明了人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逆境,因此在教学中引用了这首诗,希望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诗歌体会人生的态度。一、自由吟诵,读准节奏想要了解一首诗的精彩之处,首先要做的便是善读,即有感情有节奏的诵读,能够在自由的诵读中理清意象之旨、体会意境之美,能够身临其境体  相似文献   

13.
浩如烟海的优秀文化中,古代诗词是我国文化遗产中最值得自豪的瑰宝,要把诗中的意境美、思想美、语言美、文化美挖掘出来,就需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诵读进行正确的指导。古诗词的诵读不同于一般文章的诵读,这是因为古诗词的语言更具韵律美和图画美。所以在诵读中就要运用诵读技巧读出节奏,感受韵律美;激发想象,感受图画美。这样,我们不仅实现了"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的目的,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4.
王贤才 《甘肃教育》2009,(14):38-38
一、用“美”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选编入教材中的很多古诗,诵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声,让人感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如,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光”、“霜”、“乡”押韵,句内平仄交错,句间平仄相对,充分显示出语言的音韵美。古诗的语言美,还指语言的精确美、凝练美。  相似文献   

15.
在感受赏析诗歌时,应辩证看待诵读与赏析在教学中的相互作用关系,教给学生科学的诵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通过诵读完成对诗歌的赏析,感受诗歌的音韵美、语言美、情感美。  相似文献   

16.
罗利平 《教师》2010,(5):72-73
“田园有真乐,不潇洒终为忙人;诵读有真趣,不玩味终为鄙夫;山水有真赏,不领会终为漫游;吟咏有真得。不解脱终为套语。”小学语文课堂怎样引导学生去感悟山水田园的诗歌、散文,领会其中的自然画面美、生活情趣美以及意境音韵,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领学生走近作者身边.让田园之乐走入学生心灵。  相似文献   

17.
《学周刊C版》2017,(13):170-171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佳作,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散文。这篇散文不仅文字优美、结构安排严谨,而且意境超群,是一篇引导学生领略语文之美的经典之作。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会《春》这篇散文中体现出来的语文的图画美、音韵美、语言美、结构美和情感美。  相似文献   

18.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情感中正适度,读者在和谐的氛围中一步步领略美的境界。在艺术表现手段和方式上,表现为色彩适中,不浓不淡,以柔和的色调创造一种浓淡相宜之美;声音适度,仿佛在听一曲轻音乐,叫人平静而从容;节奏和谐,叠字的运用,创造了一种音韵美。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诵读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所谓诵读,不仅是将视觉上的文字语言转化为听觉上的有声语言的朗读活动,而且是一种美的创造。它既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课文中的诸多信息,又可以帮助学生展开联想与想像,在抑扬顿挫的节奏中感受语言之美,在优美和谐的韵律感悟声韵之美,在喜怒哀乐中激发情感之美,在知、情、意的融合中产生意蕴之美。  相似文献   

20.
<正>刘勰在《情采》中强调"文采",追求物、情、辞和谐的美。王国维又进一步指出"词乃抒情之作,故尤重内美"。古诗词篇幅短小精悍,用词凝练生动,有着独特的形式美、音韵美、意境美,品读的过程需如慢火微炖,才能闻其香,知其味。一、读节奏音韵美,让儿童悦耳悦目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古诗是最适合朗诵的作品,因为它们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