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网瘾问题形成的原因纷繁复杂,以往实施单一矫治方法很难取得理想效果,传统干预矫治方法的弊端日渐明显,所以构建大学生网瘾干预矫治方法新体系,对于沉迷于网络的大学生来说显得尤为迫切。针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行为和心理特点,我们将思想疏导法、心理矫治法、行为干预法进行整合应用,可有效矫治大学生网瘾行为。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如何构建科学的网瘾干预矫治策略,正确、有效的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理念,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已成为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网络心理需求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网瘾产生的具体诱因,并系统的阐述了高校学生网瘾干预矫治策略构建的原则和基本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校学生网瘾干预矫治的双层级策略体系,旨在为高校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和化解大学生网瘾等热点问题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陈颖 《成才之路》2010,(34):7-7
当前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较高,网络成瘾对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诸方面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要改善大学生的网瘾问题,就要从心理方面着手,拓展训练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大学生的信心,磨炼毅力,改善人际关系,减少对网络的依赖,从而对网瘾产生良性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网瘾包括网络游戏成瘾和网络聊天成瘾,除网络本身原因外,家庭和学校教育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马斯洛高层次需要得不到满足是根本原因。大学生网瘾有生理、心理于口社会三方面的不良表现,可以据此诊断是否网瘾。网瘾的预防和矫正,有管理引导、传统文化、学习迁移和聆听疏导等方法。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网瘾问题的成因多元复杂,传统干预矫治方法的弊端日渐凸显,构建网瘾干预矫治新型方法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构建网瘾干预、网瘾矫治、网瘾转化三位一体的新型方法体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多方协同的原则,采取内部综合协调与外部拓展渗透的新思路。通过实施思想调控、心理介入、行为干预及社会体验法等十余种新方法,实现网瘾干预矫治工作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通过对青少年网络成瘾以及网瘾形成的心理机制的分析,从网瘾的预防和心理干预方面进行一些尝试性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7.
辅导员是帮助大学生摆脱网瘾危害、理性对待网络的重要力量。辅导员参与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要明细角色定位,不可越权,要做好学生上网情况的掌握者、心理老师干预的协助者、理性使用网络的引导者。辅导员要秉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积极组织协调心理老师、同学、学生家长等社会支持系统,积极开展预防、识别、干预与跟踪教育,引导大学生理性对待网络。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上网成瘾现象已产生严重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耽误学习、危害身心健康、损害人际交往、引发道德问题等方面。究其心理成因主要有猎奇心理、孤僻心理、娱乐心理、自我减压心理等。对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应通过调整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开辟课堂内外互动交流平台等途径,采取认知疗法、替代疗法、心理脱敏疗法、强化疗法等心理干预策略,帮助网络成瘾大学生戒除"网瘾"。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网络成瘾在学业、身心健康、人际关系、认知能力与人格的发展以及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等方面造成消极影响.我们应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癌,对已经网络成瘾的大学生要采取适当措施进行心理干预,帮助他们戒除网瘾,回归正常的生活与学习.  相似文献   

10.
徐涛  韩伟 《文教资料》2009,(16):233-234
大学生网瘾患者日益增多.网瘾的危害有目共睹.本文从网络自身、社会、学生心理、学校和家庭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并提出了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进行分析,把具有良好效能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中,分析了高校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重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强化文化氛围、无意识熏陶和有效应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干预弱化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让"网瘾"大学生成为"网创人才"。  相似文献   

12.
网络成瘾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心理疾病,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和实证对比,分析研究了大学生网瘾的成因和危害,从户外拓展运动的角度,为大学生有效矫正网瘾、保持心理健康提供了一种经济实用、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浅论大学生网瘾形成的心理因素及干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上网成瘾现象已成为当前高校和社会关注的问题.上网成瘾表现为网络交际成瘾、网络信息超载、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强迫行为、计算机程序成瘾等.网络成瘾对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诸方面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解决大学生的网瘾问题,要在现实生活中积极创造条件满足他们各种心理需要.同时,可以采用认知疗法、代替疗法、心理脱敏疗法、强化疗法等策略帮助大学生戒除网瘾.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及其预防策略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瘾是个体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的一种现象,大学生网瘾的形成有大学生向网络寻求自我认知、寻求情感慰藉的内在因素,也有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影响.控制网瘾,重在预防,要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丰富业余生活,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相似文献   

15.
为调查湖南省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分析网瘾形成的因素,为有效防治大学生网瘾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网瘾者与未成瘾者的对比分析,可知成瘾大学生的网络使用偏好主要集中在网络游戏、网上购物、网络色情、网络交友四个方面,必须对大学生开展针对性强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的广泛普及与发展,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与网络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我院部分学生因"网瘾"和"手机病"导致课堂纪律散漫、作息时间混乱、学业成绩下降、人际关系紧张和夜不归宿等问题。本文针对"网瘾、网迷和手机病"的形成过程、心理变化和行为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认识了其规律并提出了预防和戒除"大学生网瘾和手机病"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网瘾"已经成为新世纪一个让学校和无数家庭困扰的问题。"网瘾"会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耽误他们的学业,甚至引发犯罪。用"五导法"解决大学生"网瘾"问题,主要包括德育教导、文化倡导、心理辅导、规范引导、合力疏导五个方面,通过学校和家长齐抓共管,长期监督,能有效帮助大学生摆脱"网瘾",使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重新走上正轨。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对某高校的30名网瘾贫困大学生进行干预研究,并在团体辅导前后一周进行前后测以及结束后两个月进行追踪测量,与控制组不进行干预的30名网瘾贫困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网络成瘾贫困大学生在进行认知行为团体辅导之后,网络成瘾症状得以改善,自尊、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抑郁与焦虑情绪也显著降低,且两月后追踪发现干预效果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网瘾防治方法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网络迷恋成瘾的问题,开始几年,比较传统的干预矫治法还具有一定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网络游戏的不断升级,其已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必须加快构建新一代网瘾干预方法体系。基于此,本文对大学生网瘾防治方法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李满林  姜新生 《考试周刊》2012,(33):160-162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干预模式主要有四: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教育管理和军训管理。生理、心理、家庭和社会四位一体的整合联动干预将是最佳的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