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落井不下石     
明永乐年间,有一次成祖朱棣突然传召时任左谕德的杨士奇进宫,好像有什么急事。杨士奇没敢耽搁,赶紧前去报到。不等行过大礼,成祖就递给他一张纸,杨士奇仔细一看,原来是张礼单。  相似文献   

2.
侯显,生卒年代不详,明成祖时宦官,在靖难之役中有功,为人诚实,善于辞令,办事干练,深得成祖的信任,常常委以重任,先后担任过司礼少监、司礼太监等职。 永乐元年(403年)曾奉成祖之命去乌斯藏延聘有道术的僧人。由于侯显圆满地完成了使命,受到了明成祖的称赞,“自是中官衔命异域者,先后接踵矣”。 侯显作为郑和副使,随郑和参加了第二次和第三次下西洋,他协助郑和,处理了大量的在贸易、外交上的事宜。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敕建大岳太和山志》等书籍中有关张三丰事迹,以及明太祖、成祖寻访张三丰的记述,探讨明太祖、成祖寻访张三丰的事实与目的,从而得出张三丰是一位生活于元末及明初洪武、永乐年间(1368-1424)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4.
郑和是一位伟大的航海家,他七下西洋,遍访亚非三十多个国家,促进了与到访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然而,关于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却有多种说法,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宣扬国威说。《明史·郑和传》载:“成祖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王景弘等通使西洋。”郑和的随员巩珍在《西洋番国志·自序》中也说:“永乐之初,遣中外重臣,循西海诸国昭示恩威。”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探讨明代前期永乐、洪熙二朝政治,揭示成祖朱棣与太子监国时的仁宗朱高炽的分工合作与矛盾积怨,分析永乐、洪熙二朝政治政策的异同,并从政治制度和社会时代诸方面揭示其根源所在,从而对明代前期政治主线以及政治家的作为做出描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一、郑和下西洋之目的关于郑和下西洋之目的,《明史》是这记载的:“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照《明史》记载看:其目的就有两个,将寻找建文帝(惠帝)之下落这一目的置于前,在“且”  相似文献   

7.
编辑导语 解缙,明初学者、文学家。解缙生而秀异,颖敏绝伦.其母画地为字,于襁褓中教之。一见不忘.六七岁就能即席吟诗作对,一时传为神童。解缙历明太祖、建文帝、成祖置朝,仕途曲折。解缙才气放逸,下笔不能自休。解缙一生业绩最足称道的,便是主持撰修了闻名于世的《永乐大典》。  相似文献   

8.
《明史·代王传》辨误王世华《明史》卷一一七《代王传》曰:“成祖即位,复爵。永乐元年正月还旧封。十一月赐玺书曰:‘闻弟纵戮取材,国人甚苦,告者数矣,且王独不记建文时那?,寻命有司,自今王府不得擅役军民、敛财物,听者冶之。已复有告其不轨者,赐敕列其三十二...  相似文献   

9.
(二)朱元璋的养士、用士方针和路线,也为后代嗣君所沿用.尤其是从读书人中选拔监管官,重用监察官这~条,不仅继续执行,而且日臻完善和严密。在监察官选人资格上,成祖指出:“御史当用清谨介宜之土,清则无私,谨则无忽,介直则敢言。””英宗则进一步指出,御史“须慎选识量端窝,才行老成任之,其有不请大体,用心酸刻者,并以都察院堂上官考察降黜。””首先坚持了从读书人中选拔监察官.永乐元年二月,招临桂县丞潭脏受,建阳知县陈敏。蒲县知县文郁,监生孔复,杨伦、张文明等为监察御史。”同年四月,摆监生活秀为给率中.@永…  相似文献   

10.
督东厂官校缉事,是明代宦官掌握的一项重要权力。一般认为,宦官刺事始于永乐朝。事实上,太祖朱元璋已开始用宦官刺察外事。成祖朱棣夺位后,营建北京,始正式建立东厂。正统以前,东厂"行事权"尚有限。景泰帝代位后,大大强化了这一权力。而复辟的天顺朝,却是锦衣卫权势大张的时期。成化初年,再命内臣领校尉缉事,东厂始为定制。  相似文献   

11.
户口食盐法,亦称计口配盐法,即由政府按口配给食盐,征收盐课。本文拟就明代户口食盐法的推行及其向户口盐钞的演变作一考察,以求正大家。一、户口食盐法的实行与推广一般认为,明代户口食盐法始行于成祖永乐二年。见诸《明会典》:“令两京官吏人等及各处官民户口食盐。每岁大口纳钞十二贯,支盐十二斤;小口纳钞六贯,支盐六斤。”  相似文献   

12.
元明之际的著名道士张三丰,是一个不仅在中国道教史上而且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相当地位的人物。他以创编太极拳和武当内家拳知名于世,又有《张三丰先生全书》传留至今。声名显赫为皇帝所景仰,却又行踪飘忽不知所终,给人们留下难解的谜团。近年出版的由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道教史》指出:“永乐间,属全真一系的道士张三丰,受成祖的歆仰而隐遁高蹈,以  相似文献   

13.
何景明生活的时代,正当明孝宗和武宗两朝。孝宗是个中主,武宗是个昏君。景明成长于孝宗弘治年间,仕宦则主要在武宗正德年间,仕于昏君之朝,且当权阉专政之日,主暗臣奸,仕途很不平坦。 景明入朝登仕之日,又恰值孝宗死、武宗嗣位之时。《明史·孝宗纪》云:“明有天下,传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就是说,孝宗以下,无可称者。现在看来,明朝的帝王,从太祖成祖开始,就已空前专制,但史家尚且以为有“可称者”。至于孝宗以下的那些“无可称者”,其为君之恶劣,也就可以想见了。  相似文献   

14.
《邢台学院学报》2015,(4):22-24
明清两代的皇家建筑是中国最后两个封建王朝留给世人的珍贵文化遗产。不论是皇家宫殿还是陵寝,都极具时代特征,而这些建筑,都是由一块块贡砖堆砌的;现在的临西县,明清时属临清州,明永乐初年,成祖朱棣为迁都北京大兴土木,钦定临清州烧制的城砖为贡砖,专供皇城建筑修缮与增建。自此,大批的贡砖沿运河北上直达京城,直至清末乱世方止,可以说,是大运河和一块块贡砖,构架起北京城的基本风貌。  相似文献   

15.
僧保"谓谁     
高中语文第一册崔钅先的《记王忠肃公翱事》里有一段文字:太监泣曰:“是非贿得之。昔先皇颁僧保所贷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今以半别公,公固知某不贪也。”课文有关于“僧保”一词的注释,曰太监名(见注19)。注释很笼统,未说此太监是谁,令人颇费猜测。其实僧保即三保(三宝),也就是注20中提到的那位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伟大航海家郑和。据《明实录》记载:“当成祖锐意通四夷,奉使多用中贵,西洋则和、景弘,西域则李达,迤北则海童,而西番则率使侯显。”永乐、宣德年间奉使西洋的行人中官(即太监)为数甚多,除了上面提…  相似文献   

16.
《明史·地理志》在部分地名词条注有朝廷修建王府的时间,该时间恰好与《明史·诸王世表》中藩王被册封或要求移藩的时间吻合。这一特点一般适用于关外移藩者,对于一般新封亲王而言,建府时间要稍晚于册封时间。结合洪武时期倚河、倚重(镇)、文武分界和永乐时期重视建府基础等封藩特点,再考察庆、岷二王的移藩时间和移藩地的府邸修建时间后可以发现,二王府的建府时间明显也晚于移藩时间。韩、沈、安、唐、郢、伊等六王的实际藩地建府时间也并非洪武时期的封藩时间,而应早于成祖下达就藩命令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明代大学士解缙文思敏捷,出口成章,才情横溢。他多次奉命吟作“转弯诗”,被人传为佳话。一明成祖(朱棣)的皇后生了孩子,解缙奉成祖之命作《有喜》诗。“君王昨夜降金龙。”解缙  相似文献   

18.
薛瑄(1389—1464),字德温,号敬轩,谥号文清,明河津平原村(今平原村属山西万荣县)人。明永乐辛丑(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曾任广东道检察御史,山东提学签事,大理寺左少卿,大理寺卿,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入阁预机务。天顺元年(1457),六十九岁时告老还乡,在河汾设教,至天顺八年(1464)卒。殁后赠礼部尚书。著有《读书录》、《读书续录》,二书于明万历时由候鹤龄分类合编为《读书全录类编》(以  相似文献   

19.
明代官俸始定于太祖洪武时,至成祖永乐时颁"俸粮支米钞格"而成定制。明代官俸较历代为薄,原因有二:一是折色,二是相沿二百年不变。官员于俸禄之外,时路有五:乞请与赏赐、占田收租、逃避赋税、贪污受贿、以权经商。俸薄不足以养生,是导致明代政治腐败的重要因素,但是要使官风廉正,在提高官俸的同时,必须强化自下而上的监督机制,而这在君主专制制度下,却是无法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永乐大典》中尚存有现已出版的各种点校本曾巩诗文集未收之作,栾贵明《永乐大典索引》所列曾巩诗文篇目又有错漏,对此进行考辨,有利于弄清《永乐大典》所录曾巩佚文的确切篇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