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安波 《文教资料》2005,(23):176-177
【问题背景】近日,笔者听了一节内容是“5的乘法口诀”的课。教学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经过适当的引导后,安排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编写5的乘法口诀。经过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各个小组都完成了自己的创作。汇报交流开始后,一个小组的汇报中有这样一句口诀:三五一十五。当汇报的学生刚说完后,教师就问:“你觉得‘三五一十五’顺口还是‘三五十五’顺口?”这个学生沉默无语,其他小组的大部分学生回答道:“‘三五十五’顺口。”接着,课又继续进行下去了。当时听后,头脑中立刻涌动起些许疑问和想法:“三五一十五”是孩子自己的创造…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 :“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 ,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 ,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打好基础。”随着英语教学的不断发展 ,听、说教学的重要已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 ,听、说教学的地位也在日趋提高。英语口试早已成为部分学生考试的必考内容 ,听力测试成绩从 2 0 0 1年开始被列为参考分 ,短期内将记入总分。本文试论值日报告对培养学生听、说训练的作用。外语课上的值日报告是在每天上课开始的前几分钟里一名学生来到讲台上为大家讲一段话。内容要求报告当天…  相似文献   

3.
每一位刚走出大学校门踏上教学岗位的新教师,都会怀着满腔热情,对自己未来的教学充满着期待与信心,更期望把自己的所学所知,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们。但当他第一次站上讲台,面对着讲台下那些满怀期望注视着自己的年轻而又富有朝气的面孔,开始进入到第一堂课的真正的教学环节时,却发现现实的课堂和教学活动与自己之前所设想的有很大的差别,甚至会在讲台上产生“不知所措”之感。  相似文献   

4.
祝旭 《贵州教育》2022,(8):29-31
<正>受功利主义影响下的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量存在着浅表化教学,要么是教师上演“独角戏”,教学中教师只关注“自己需要的答案”,决不允许学生“节外生枝”;要么是学生上演“背多分”,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压缩具体内容,只讲结论与算法而不讲道理;要么是课堂表面的热热闹闹,教学中教师精雕细琢,完美无缺,“为合作而合作”“为讨论而讨论”。这样的浅表化教学重教轻学,重结果轻感悟,重形式轻实效,致使学生的学习止于表面、表层、表演,学生的学习没有真正发生,这是数学教育的悲哀。那么如何才能纠正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浅表化教学呢?  相似文献   

5.
过去,很多教师似乎已经习惯了那种自己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安安静静地听的课堂教学氛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们越来越意识到:过去那种唱“独角戏”的课堂教学,只是实现了教学中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教”重于“学”恰恰是教学中的本末倒置。 改变过去本末倒置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去,建立起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6.
侯庆玲 《考试周刊》2013,(69):82-83
学生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接触英语,但学习数十年,要么羞于开口,要么一开口就是“洋泾浜”.一段百来字的英语作文状况百出,有的满篇尽是Chinglish,更不用提时态和语病.究其原因,作者认为Chinglish的根源在于传统的英语授课法: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注重教学的完整性,关注教学重难点的教学,很少留时间给学生自主思考.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惰性,很少积极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更不用说用英语思维来思考问题、表达看法,成就了典型的“一言堂”.本文立足教学细节谈一谈如何在细节中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前 ,在不少的阅读课堂上 ,要么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 ,学生只是安安静静地听 ;要么是教师连珠炮似地问 ,学生只是反反复复地答———很少有琅琅的诵读声 ,语文教学丢弃了自己的传统特色———“读”书 ,走入了教师讲风、问风太盛和学生“听”书、“答”书的误区。对此 ,我们提出 :让读书声回到课堂。强调把对读书的指导摆在第一位 ,变“以讲为主”、“以问为主”为“以读为主” ,做到“以讲带动读 ,以问促进读 ,以议加强读 ,以练巩固读” ,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这里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以读为主”抓熟读 ,落实语言的…  相似文献   

8.
【关注理由】数学测试后的试卷评讲课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型,是中学数学复习教学的重要环节。评讲课效率的高低,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的关键^[1]22。通常情况下,教师在阅卷后,不对其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和备课,就急急忙忙上评讲课,而且大都要花上几节课的时间。教师要么把试题从头到尾不厌其烦地讲一遍;要么对对答案,只选取几个自己认为重要的试题讲讲;要么把一节评讲课变为一节“训斥课”。这种评讲课,教师独霸讲台,学生只是被动地听,没有充分参与到评讲的过程中,结果是学生疲惫,教师辛苦,教学效益低下。成都市龙泉中学牟林老师在学校进行的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课型规范研究活动中所作的一堂试卷评讲课,克服了传统评讲课的弊端,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9.
一、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在很多语文教学中,教学的着力点要么是对课文内容的深究,或是对知识内容的扩展,或是对思想内容的提高,大多把听、说、读作为训练的重点,使课堂教学习惯于“君子动口不动手”.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都比较重视让学生读、思、议,也能够花时间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积极地思考,热烈地讨论,却很少让学生在课上写(作文课除外).  相似文献   

10.
【关注理由】数学测试后的试卷评讲课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型,是中学数学复习教学的重要环节。评讲课效率的高低,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的关键^[1]22。通常情况下,教师在阅卷后,不对其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和备课,就急急忙忙上评讲课,而且大都要花上几节课的时间。教师要么把试题从头到尾不厌其烦地讲一遍;要么对对答案,只选取几个自己认为重要的试题讲讲;要么把一节评讲课变为一节“训斥课”。这种评讲课,教师独霸讲台,学生只是被动地听,没有充分参与到评讲的过程中,结果是学生疲惫,教师辛苦,教学效益低下。成都市龙泉中学牟林老师在学校进行的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课型规范研究活动中所作的一堂试卷评讲课,克服了传统评讲课的弊端,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11.
一、导入设计引进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数学教学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来开头,既能成功地导入新课,又能使学生感到亲切产生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开始教学“相遇问题”时,我先请两名学生分别站在讲台的左侧和右侧,听教师喊“走”之后,两名学生同时相向而行,当两人相遇时喊“停”。问:“这两名同学怎么了?”同学回答:“相遇了。”老师说:“对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相遇问题的应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讨论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就是一种以学生讨论、发表见解为主,而以教师归纳总结为辅的教学模式。讨论式教学有四个环节:即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问题、学生发表见解、教师归纳总结。 第一个环节:教师提出问题。这其实是一个教学准备活动。每  相似文献   

13.
《华章》2007,(10)
课堂教学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知识传授的主要阵地,德育作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该渗透到整个教学环节中去。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呢?一、教师应塑造良好的讲台形象教师的讲台形象应当充分展示自己的德、识、才、学,表现  相似文献   

14.
一、导入设计引进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数学教学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来开头,既能成功地导入新课,又能使学生感到亲切产生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开始教学“相遇问题”时,我先请两名学生分别站在讲台的左侧和右侧,听教师喊“走”之后,两名学生同时相向而行,当两人相遇时喊“停”。问:“这两名同学怎么了?”同学回答:“相遇了。”老师说:“对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相遇问题的应用题。”又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我让一名学生上来给前面三名学生分苹果,先给一个学生切二分之…  相似文献   

15.
近日,笔者听了一节内容是“5的乘法口诀”的课。教学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经过适当的引导后,安排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编写5的乘法口诀。经过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各个小组都完成了自己的创作。汇报交流开始后,一个小组的汇报中有这样一句口诀:三五一十五。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师要写好“下水文”江苏东台市溱东镇中心小学蒋则徐,张金荣长期以来,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形成了一个老套子:教师出题学生写,教师批改学生看,教师讲评学生听。结果,学生一到写作文,要么是翻箱倒柜寻《作文选》,从中找出可以“参考”的作文抄一通缴卷;要么是...  相似文献   

17.
“弹塑性力学”是土木工程研究生的专业学位课,也是一门内容抽象、公式繁杂的理论课程。为了激发研究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进行了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具体举措有:(1)压缩教师讲台授课,推出网络课程;(2)增加土木工程实例与前沿教学;(3)尝试“请学生走上讲台,让同学讨论评价”的教学形式;(4)推行全过程、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通过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评价上的改革,发展了研究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也获得了他们的好评。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众多教师不再呆板地站在讲台上讲课,而是走下了讲台。从一定程度上说,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是件好事。至少,教师走到了学生中间,便于进行交流和合作。相对于以讲台作“阵地”,以讲桌作“扶手”的呈现“师道尊严”的教学,是一种历史的进步。然而,当我们在听课时看过了许多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行为之后,就会觉得,有些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行为令人称道,也有些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行为让人忧虑。因此,值得我们思考和讨论的是,教师走下讲台做什么?  相似文献   

19.
多少年来,三尺讲台一直是教师施展才华的阵地,是只属于老师的舞台。长此以往,学生就成了一群只会听老师讲话,只会看老师表演的观众了。《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建议”中又重申:“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明确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必须打破教师独霸讲台的藩篱,让学生也能走上讲台,展示才华,体验初获成功的滋味。让学生成为老师式的学生,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最近的数次听课中,发现一个现象:过去讲课时脚步很少离开讲台的教师,有一部分已经非常自然地从讲台上走下来,把腰弯下来和学生说话或者跟学生讨论,学生上讲台的次数明显比以前多了。但是也发现,仍有一部分教师还是独霸着讲台,高高在上,对学生“发号施令”。认真分析一下这一现象,会从中看出当今教育转型过程中不同教师的不同心态。一、愿不愿走下讲台,反映着教师的教育观念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而学生的主体地位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