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现阶段的高考历史试题(含各种历史单科试题和综合科目测试卷中的历史题目),主要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此外,经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授权,上海市有关机构亦命制供本地高考使用的历史试题。为叙述方便,前者统称高考历史“全国试题”,后者称为高考历史“上海试题”。全国试题  相似文献   

2.
2010年高考落下帷幕后,“急、忙”看历史试题,觉得有些失望:陕西省新课程第一次高考历史试题“不过如此”。静下心来,再“细读”试题,到最后四道历史选做题,有了一丝欣悦:立意、方向、导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对今后的中学历史教学有更多的启示。可以说,历史选做题是整套试题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3.
探索和命制基于情感、态度、价值观主题的试题(以下简称“情感型试题”),既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探讨发挥历史教育价值功能的重要渠道。本文以江苏省连云港市2006年中招历史试题第37题为例,谈谈我们在这方面的初步探索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综观2006~2007年的各套高考历史试题(含历史单科试题和综合卷中的历史试题),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社会史已对试题产生了重要影响。笔者得出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这两年的历史试卷中出现了一批有别于政治史试题、经济史试题、文化史试题的社会史试题。在这一新类型题目中,具有代表性的是2006年历史上海卷的《贝弗里奇报告》题(第10题)和历史广东卷的英国工厂法条例与《济贫法》修正案题(第28题)、  相似文献   

5.
寓德育于历史,是历史德育的一大特点和规律。那么,如何寓德育于历史呢?这也是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多年来认真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1994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是一套寓德于史的好试题,值得我们研究。为什么说这套题是一套寓德育于历史的好试题呢了笔者认为主要是它体现了历史德育本身的特点和规律。一、德育知识化宫德育于历史,首先必须以一定的历史知识为载体,即“文以载道”,“交以载德”是也。这个过程就是“德育知识化”。1994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较好地做到了德老知识化。例如:关于“改革”的教育,试题就运用了这样一些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考命题至今已经探索了两年。总体上看,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重视对考生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的考查,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体现了命题在继承中发展的特点。笔者尝试结合这两年的山东卷历史试题,从考查要求、考查目标、考查内容对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进行分析,探寻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7.
高晓霞 《辽宁教育》2013,(10):27-28
一、历史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2013年的高考落下了帷幕,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会发现这样一个变化,就是历史高考题的材料阅读量在逐年增加,有些年份照比上一年多了上千字,这是因为把教材作为命题的依托和背景、通过设置新的情景来设计试题已经是历史试题的发展方向,实践证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高历史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2012年高考早已尘埃落定。当我离开高考阅卷场的时候,心中充满欣慰:这不仅仅是我指导高考复习备考的思路与试题有吻合之处,更重要的是,我为高考历史试题叫好:通过新材料新情境.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考查考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今年的高考试题与往年类似,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展开,同时,全国高考改革也不断深入,不管高考由谁命题、形式怎样、怎么改进,历史高考命题都要博采众长,精益求精,使学生、教师与高考伴随着新课程一起成长。2005年高考历史试题的一些亮点主要有:(一)试题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与当前的新课程理念对感情因素和过程方法的执着诉求吻合。历史中携带着人类许多宝贵的情感,留下了丰厚的精神活动的烙印。所谓现代意识大致有开放意识、合作意识、和谐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等。而人文精神在本文的呈现、人文素养的考查、人文关怀等方面都有越来越强烈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兰溪市第三中学戴胜旗老师通过对2006年多份全国高考文综卷中历史试题的分析,认为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人文性,即加强文化史考查、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如全国文综卷Ⅰ的第37题中华文明题、全国文综(北京)卷第37题“18世纪以来文明的对话”主题展览题、全国文综(天津)卷第37题“书籍翻译与中西文化交流题”等。作为高考命题的这一变化无疑是对中学历史教学的一种正确的导向,既利于改变文化史在高考和历史教学中的边缘地位,适应加强文化建设和科教兴国的时代要求,也利于发挥历史在教育中起到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作用。人文性使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指向现实,具有现实性;指向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指向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虽然在纸笔为主要形式的高考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难以考查,但却可以通过考试进行引导。通过答题进行体验。  相似文献   

11.
1996年高考历史试题指疵●江西共青城一中孙双武1996年高考历史试题是继1990年高考侧重智能考查以来,试卷结构调整最大的一年。它既坚持了高考历史学科能力考查的方向,又较好地照顾了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实际;它还在体现高考改革主体方向的基础上,对试题的...  相似文献   

12.
研究2012年高考历史试题,分析其知识点分布、试题趋向,可以预测未来历史高考走向,提高复习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战性。以下是历史试题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3.
2009年高考已尘埃落定,首次自主命题的福建高考历史试题,基本上达到了新旧高考平稳过渡、循序渐进的目标要求。在此,笔者希望借对今年试题的品读,探寻我省高考自主命题的趋势及对日后高三备考复习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高考试题不仅是对知只和能力的考查,也具有德育考查功能。坚持思想性与科学性的高度统一,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是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之一。 历史学科是一门思想性极强的学科。近几年来,高考历史试题越来越重视发掘历史学科思想教育性的功能,思想教育的内容应当寓于历史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之中,历史学科高考试题应当渗透和体现思想教育的精神。这从试题设计的角度和方法来看,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一些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诗(含对联、歌谣)的国度,数千年文明史,诗歌如林,蔚为大观。无数诗人通过具体、生动、典型的艺术形象,多方面地展示了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给我们留下了一首首描绘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风尚及历史发展趋势的“史诗”,也为当今的高考命题提供了素材。引诗人题,可以丰富历史试题的结构和呈现形式,展示历史文化的博大和深厚,使严肃的试题也多了些诗情画意的味道。《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高考历史试题中恰当地引入一些诗词,既对增强考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文学修养、拓宽知识面有一定的意义,也有助于历史课程“三维目标”的落实。  相似文献   

16.
俄国教育家乌早斯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的一切”。这说明人们往往是通过比较认识事物的。比较是历史思维活动的组成部分,是归纳、概括、综合、评价等更高的思维能力的基础,属于认识、理解历史的层次。因而,强化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也是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历史命题的指导思想之一,在高考试题中屡见不鲜。那么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呢?在此结合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高考历史试题中恰当地引入一些诗词,既对增强考生历  相似文献   

18.
2009课改后的第一次高考终于来临。笔者从试卷结构、试卷内容对浙江文综历史试题作一简要分析。认为2009年高考浙江文综历史试题具有试题平稳,体现历史学科“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史学研究基本原则、拓宽视野,突出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蕴涵新课程精神、试题的命制体现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试题通过“三新”来考查学生能力、重视考查各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等五个特点,也有五点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2003年高考科综合试卷中,历史试题与前两年相比总体保持稳定态势,试题的突出特点是:试题突出历史学科特点,体现历史思维能力的考察,特别注重基础知识,测试目标明确,难易适当,题目要求切合中学历史教学实际,给高中复习教学一个明晰与正确的导向。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整体性把握和综合分析,注重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历史教育新理念。新的考试方式要求我们进一步改革历史高考复习的模式和方法,本文就高考历史备考复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