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八册18课《在炮兵阵地上》,写的是彭德怀同志任国防部长期间视察东海前哨炮兵阵地时发生的一件事。笔者在指导实习听学生试讲该课时,众口一辞说,在炮兵阵地上,彭总一共发了三次火。果真如此,彭总给人的印象岂不是动不动就发火,是个极不容易接近的人吗?这与他的为人及在课文里写的“彭总拉着团长,让他在自己身边坐  相似文献   

2.
一、通过课外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我们根据一个学期的总要求,参照学过的课文,选择深度相近、与课文内容或知识有直接联系的课外读物让学生阅读。如学习《在炮兵阵地上》一课时,让学生阅读《彭德怀元帅的故事》。读后及时检查、总结课外阅读的效果,鼓励学生运  相似文献   

3.
[作业分析] 《在炮兵阵地上》课后作业,要求教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这个基本的读书方法。第1题要求联系课文查字典理解词语含意;第2题要求一边读课文一边想,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重点是了解彭总是怎样的人;第3题要求边读边想课文的叙述顺序,给课文分段;第4题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4.
《在炮兵阵地上》(五年制第七册9课)记叙了彭总到东海前哨某炮兵阵地视察的事。在记叙的过程中,作者以较多的笔墨写了彭总的三次发“火”。笔者认为,抓住这些“火”字,弄清发火原因,发见彭总的思想品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下面对此试作分析。第一次发火:彭总在视察炮兵阵地时,向负责指挥这个阵地的团长提出了不少问题。团长对部队内部的情况能“对答如流”,而对国外最新常规大炮的性能和有哪些国家的定  相似文献   

5.
学生粗读《在炮兵阵地》上,会感到彭总似乎过于严厉,令人敬而生畏。其实,彭总严中含爱,爱中有严,两者是交织在一块的。只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对彭总的高贵品质就会体会得更加深刻。课文第二段,彭总见团长回答不出国外最新的常规火炮性能,脸色显得『有些不好看』;看到弹药库修筑不合格,便『再也忍不住』,问同来视察的部队首长;当知道他们把改建弹药库的事耽误了,彭总『电闪雷鸣』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声音大似霹雳,份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我的具体做法是:1. 鼓励学生创造。很多的科学发明,是科学家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哥白尼的日中心说、哥德巴赫猜想等。把这些故事讲给学生听,鼓励他们想象,以便鼓励他们创造性思维。通过具体课文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在炮兵阵地上》这篇课文,我这样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想象:如果弹药库不拆掉重修将会怎样?彭总不向团长道歉又会怎样?《太阳》这课:如果太阳离我们很近很近,地球将是怎么样了?这样练习,能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教学要求1. 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2. 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学习彭总实事求是,热爱劳动的高贵品质。3. 联系《在炮兵阵地上》一课,了解课文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案例:教学《苦柚》 第一步,先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描述了一件什么事,弄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学生以圈圈、点点、画画的方式自己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9.
一、表演教学法基本教法: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揣摩角色的特点,然后分角色表演,以情感熏陶学生,结合评议,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步骤(准备公鸡、啄木鸟、小蜜蜂、青蛙和老马头饰):(一)这节课我们看图学文,(板书课题)这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等会儿我们还要根据童话内容进行表演,看谁表演得好.(二)一边看图,一边读读课文,看看六幅图,各说了一件什么事?(结合学习生字新词)公鸡、啄木鸟、小蜜蜂、青蛙和老马各有什么特点?边讨论边板书: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材侧重于写人的文章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些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有的十分清晰、鲜明,如《黄继光》、《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我的战友邱少云》之类的课文,学生读后,在心中就自然树立了高大的英雄形象。而有的却较模糊,如《在炮兵阵地上》、《我的心事》之类的课文,学生读后,往往容易曲解。那么该如何来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此类课文的人物形象呢?下面,我以《在炮兵阵地上》(五年制第七册)为例,谈点体会。一、由果求因,追问原委教学此文,我曾让学生速读课文后,再说说:课  相似文献   

11.
《草地夜行》是第七册第一组的讲读课文,教好这一课,对落实本组训练要求“怎样读懂一篇课文”有重要作用。我想这样指导学生阅读。一、循序渐进,指导学生探索课文的真谛1、让学生读懂课题。《草地夜行》是一个革命故事。“草地”,是故事发生的地点,也是当时的环境。“夜行”,是故事的主要内容。整篇课文围绕一个“行”字,“行”者,走也,课文中用的都是“走”。这一点要提醒学生注意,要帮助学生弄懂。2、让学生读懂文章的结构,分清段落。指导学生先把课文分作“环境”(第一节)和“行”(其余各节)两部分。“行”的部分是本文重点,也是  相似文献   

12.
课文分析这篇讲读课文,记叙了彭德怀同志深入东海前哨炮兵阵地查看战备情况的经过,深刻地反映了彭总对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对干部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以及实事求是、富于自我批评精神的优秀品质。课文是通过具体事例来展现彭总的性格特点的。为此,教学时应以“彭总是怎样一个人”为线索,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通过分析彭总的神态和语言,体会彭总的思想感情,了解彭总的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13.
教学《在炮兵阵地上》时,我正指导学生阅读品味彭总饭桌上的一席话,一学生突然举手发问:“老师,彭总明明说自己‘只错了一句’,为什么却说‘我又说了错话’呢?这个‘又’字不是说明他说的错话不止一句吗?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我认为把‘又’拿掉反而好一些。”这一串连珠炮的提问,原来是对“又”字有意见。我正想用三言两语解答,可发现几个学生跃跃欲试,我马上改变了主意:且慢,看他们怎么说。我扫视全班,问:“你们的意见呢?”教室里出现短暂的沉寂之后,一双又一双的手举了起来。一同学说:“我觉得彭总根本没有说什么错  相似文献   

14.
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轻声自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读顺全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各是什么?2.再读课文,边读边划,把不懂的词句划下来;用“‖”标出课文各自然段,理解每段的意思;划出写“大家”和小光看企鹅的不同动作的词语,以及小光看喂食企鹅时“心想”和“没想到”的句子;这样让学生学会抓重点词语,边读边想,读懂读好课文.3.自学第一段、第四段,检查自学效果,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课后练习2的(1)、(2).  相似文献   

15.
大纲指出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教学《小蝌蚪找妈妈》(第四册 ) ,我们可以把着眼点放在朗读训练上 ,让学生充分地读 ,引导他们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 ,在读中理解难句新词 ,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及兴趣。这篇课文的朗读训练可设计以下四个层次 :1 .听读。新课伊始 ,让学生对课题质疑解疑后 ,让学生听教师范读 ,并让学生边听边思考 :故事讲的是谁 ?他的样子有什么变化 ?安排该环节的目的是 :(1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 )训练学生听的能力。 (3 )让学生受到教师声情并茂范读…  相似文献   

16.
“疑”,在心理学上称之为“怀疑感”。怀疑就是对客观真理的探求,并加以评价的体验。朱熹说过:“群疑并兴,寝食俱废,乃得骤进。”可见知识的长进离不开“疑”字。有疑则有问,有问则有学,有学则有知。怀疑是探索的动力,创新的前提。因此,有经验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时常注意培养学生“见疑、解疑、善疑”的能力。如学习《在炮兵阵地上》这篇课文时,当教到彭总对团长说的话时,学生问:“彭总是国防部长了,为什么还老说错话?”显然,这样的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小学生年龄小,语言积累少,语言能力不强.如何才能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紧紧抓住小学生对寓言、童话、活动等兴趣浓的心理特点,以"说"为抓手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一、以复述课文为抓手,培养复述能力 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听富有儿童情趣的寓言、童话故事.我们的课文大多是此类故事,所以我紧紧依托每一篇故事性强的课文,有计划、有步骤地激发学生讲完整的故事的欲望.主要步骤为:(1)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让学生根据课题来猜测故事内容;(2)抓住学生喜欢故事的特点,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3)抓住学生喜欢讲故事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复述故事.  相似文献   

18.
《小珊迪》是六年制语文第七册(24课)新选编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写了小珊迪卖火柴给人换零钱时,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而悲惨死去的故事,无情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和残酷,热情地赞扬了小珊迪的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贡。文章是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写的,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教学时可分四步进行。一、感知课文,直奔中心。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整体入手,要求学生自由地轻声朗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总体印象,问:小珊迪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课文写了他干什么?他是怎样卖火柴的?后来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认识后,再引导他们找出文章的中心  相似文献   

19.
课文以苹果为线索,通过"送"、"传(让)、"吃"三个主要情节的描述,表现了革命战士之间真诚的阶级友情.在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后,可运用上述板书帮助学生解决以下问题:1.检查阅读效果时,让学生谈谈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板书"送——→传(让)——→吃",使学生认识课文是以"一个苹果"为线索展开情节的,了解课文的思路,课题和课文内容的关系.课文有十  相似文献   

20.
王美云 《云南教育》2000,(11):32-32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出示课题,学生读题。2.观看课文录像片,要求学生边看边思考,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一件什么事。(安排这一教学环节,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体了解课文内容。)3.综合学生发言,在银幕上映出概括语: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4.自由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课文中哪个自然段讲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的原因?(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可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边读边勾画重点词句的学习习惯,并体现了阅读教学从整体入手的原则。)二、讲读课文第9自然段1.自由读第9自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