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桑弘羊的商业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重商思想和商业管理思想两个方面。他认为商业是致富的本源,农工商应全面发展,“本末并重”;同时,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自由放任也会带来许多弊端,主张实行国家调控、发展官营商业来解决。但其商业思想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孟德斯鸠认为品德是共和政体的原则,商业精神能够大力推动商业和贸易的发展,而商业和贸易的发展最终可能反过来侵蚀商业精神本身,给古典的共和政体及其品德带来危害。他的分权制衡理论可以看作是一种政治上的补救措施。孟德斯鸠关于商业、美德与共和政体的论述对于当今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伍廷芳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外交家、法学家、实业家,他对促进中国近代的商业发展贡献很大,他提出了扩大通商的种种措施,还参与制定商律保护商人的利益,晚年还在上海致力于推广国货。其商业方面的宝贵思想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4.
试论成吉思汗重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吉思汗是一个“重商主义”者,。他重视发展和保护商业贸易,是具有商业精神,提倡自由,实行开放型经济政策的开明君主,成吉思汗的重商思想是游牧民族固有的商业精神的具体体现,来自畜牧业生产方式本身,他的重商思想和政策措施对当时蒙古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东西方物资文化交流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温庭筠与商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庭筠是晚唐商业圈中最醒目的一个文人,商业对他的人生态度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尽管他的终极追求未被从商取代而仍然是入仕,但并不意味着他对商业没有梦想。他在商业问题上的矛盾,实际上是中国文化在文人身上形成的一个解不开的结,而这个结则预示着中国封建社会因缺乏发达的商业文化的滋养而不可能产生成熟的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6.
管子的思想理论广博而深邃,在食货思想上端正可行。管子用以农业为基础,发展工商业的政策化解农商矛盾的疾病,取得良好效果。他采取官民并举发展商业的良策;采用政府调控手段发展商业:一为官办与民办商业并举,二为国家采取平准措施,三为实行营业许可制度,行业专业化,四为个体工商业者必须承担劳役义务,五为加强市场监管与税收征管。管子的食货思想存在一定的矛盾性,也有重农抑商思想,但工商并举是他食货思想的主流与基本面。  相似文献   

7.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桑弘羊作为汉武帝时期的"财政部长",提出了"农商皆重,本末并利",通过发展工商业来促进农业发展的思想,这是桑弘羊的首创。同时,他在重商的前提下,做到了重商业而抑商人,这看似矛盾的做法却在他所推行的,皆在发展官营商业的各项财政经济政策中得到矛盾的统一。本文拟就桑弘羊的经济思想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试论郑观应改良主义经济思想中的重商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著名改良主义思想家郑观应在经济方面提倡“振兴商务”,与外国进行商业竞争的改良主义思想。他驳斥了商务是“末务”的错误的传统封建思想。认为国家要富强,必须要发展工商业,只有国家富裕了,才能强盛,才能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为此,他提出了一整套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业竞争的举措。这种思想在当时是进步的爱国主义思想。当然,他在经济方面的改良主义思想也存在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猗顿是我国两千多年前的商业巨子,与陶朱公齐名,并称“陶朱琦顿”,在商业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猗顿一生的不朽业生绩是开创与发展了“三业”:畜牧业、运输业、珠宝业。他由一介寒儒发展成为百万富商,能聚能散,造福当世,荫被后代,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崇敬和纪念。  相似文献   

10.
柳宗元因贬谪南方而与岭南商业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方面,他以激进政治家的姿态,坚决铲除岭南固有的奴隶制商业文化,并间接地为强化建设岭南新型商业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他局限于中原传统的农本文化观念,对岭南传统商业文化一概否定,显示了一定的文化偏见,但他以儒家仁爱思想与佛教好善主静等思想纠正岭南传统商业文化,也具有不可抹杀的文化批判价值。他重建岭南商业文化的独到的思想与方法,至今仍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 .它有深刻的内涵和诸多发展理念的创新 ,要求人与自然、人与人、地与地之间协调发展 ,其本质要求是满足人的需要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即以人为中心的人 -社会 -自然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 .而要实现“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 ,人类必须约束和重新规范自己的行为 ,并在实践中围绕协调发展遵循 6项原则  相似文献   

12.
从可持续发展到协调发展——区域发展观念的新解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缩小区域差距、兼顾“两个大局”的重要战略。发展、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虽互有关联,但内涵各有侧重:发展是状态的改善,持续发展强调过程,可持续的本质定义突出的是代际关系,协调发展着重的是处理人地、人人关系,追求效率和公平的平衡。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内在关系紧密,区域协调发展是区域强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发展的最高要求;区域协调发展是相对的、动态的、长期的,将随着区域发展过程中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对这些观点的阐释,有助于统筹区域的协调发展,有助于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全面发展的九要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面发展是学生的权利,社会和学校对于学生全面发展优先考虑的是自己的义务。全面发展的过程是自由发展,全面发展的内容是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的实质是和谐发展,全面发展是基本面的个性化发展。全面发展的根本是人的解放,是把“关系还给自己”。  相似文献   

14.
中世纪大学在欧洲“黑暗时代”得到发展与壮大,其过程充满了斗争,并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大学发展的动力是社会需要,大学发展的保障是大学自治,大学发展的灵魂是高水平师资,大学发展的途径是私立高校,大学发展的前景是国际化.其兴起及发展为当前我国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立足于竞争以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是当前较为普遍流行的一种学校发展观。在竞争性发展观的支配下,学校教育的内在价值追求,即学生的发展受到不应有的忽略,其危害至为深远。为此,应当从根本上颠覆竞争性学校发展观,建立以学生发展评判学校发展的发展观。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来看待学校发展,则要求学校从学校教育的社会基础设施、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存在以及教育的适应性等着手,由SWOT分析转向教育分析。  相似文献   

16.
发展是事物本身的一种潜在可能性,是事物的生成、变化及其趋向性,它是一个不断展开的过程。发展因时间之矢而有开端且不能反演,对其过程的描写有可能从决定性过渡到概率性,对发展趋势的预测因其在某种意义上是随机的现象而必须十分依赖其初始条件,预测发展趋势和把握发展机遇也是对人类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挑战。  相似文献   

17.
“人的全面发展”内涵新析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把握“人的全面发展”内涵的实质,应确立两个理论前提:第一,“人的全面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理想、一种追求、一种社会和人生的信念;第二,“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不具有绝对的意义。同时,“人的全面发展”还应包含四个层面的内涵,即完整发展、和谐发展、多方面发展、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制度创新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前提,当跨越式发展成为热门话题的时候,对制度创新能否正确理解和认识,就必然影响到一个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从而影响到经济工作的绩效。跨越式发展实际上是与渐进式发展相比较而存在的一种特殊发展方式,快速发展不等于跨越式发展。落后者快速跟进,也不属于跨越。制度创新就是要创造一个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发展环境,使经济获得超常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终身教育体系下成人高等教育实施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是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是针对传统发展观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现代发展观;成人高等教育实施可持续发展是完善终身教育理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分析可持续发展与成人高等教育的关系,阐述了成人高等教育开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性,并提出了成人高等教育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与人的和谐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一国利益与人类整体利益的关系,使生态、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