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豫剧豫东调是指流行于以商丘为中心地区的豫剧流派。目前,豫东调的现状表现为: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发展之势,另一方面,豫东调也存在观众群萎缩、演职人员收入低、创作积极性不高、演职人员素质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等不少问题。据此可以采取以下保护和发展对策:争取政府支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深化体制改革,走市场化经营的道路;实行豫东调的表演团体和企业联姻,实现双赢;打造豫东调艺术品牌,走演艺与旅游结合的道路;利用整合传播手段,提高豫东调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豫剧唱腔音乐属板腔体梆子腔系统。其流行于商丘、开封一带的“豫东调”和流传于洛阳一带的“豫西调”在[二八板]的运用上采取了不同的结构原理和方法,表现出不同的调式特征。“豫东调”[二八板]同“豫西调”[二八板]相比较,在调式结构方面呈现出独有的特质。[二八板]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的多种调式变化,使它成为豫剧两大流派唱腔中表现力最强、音乐色彩最丰富的板式类型。  相似文献   

3.
豫剧的唱腔,从板式结构、调式、旋律、节奏以及语言音调和句法组成等诸方面看,划分为豫东、豫西两个声腔体系,而且整个豫剧唱腔中不同风格不同特点的各个流派及其唱派,均分属这两大唱腔体系中。豫剧的发展之所以能这么迅速,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唱腔音乐两大声腔体系的合流。  相似文献   

4.
商丘位于河南省的最东部,地处豫、鲁、苏、皖四省交界处,有“豫东门户”之称,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商丘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对商丘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商丘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商丘为重点的豫东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颇具特色的豫东文化肇始于先商,发展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国,繁荣于汉梁、兴盛于宋应天府。传说阏伯主火、史载老庄传道、诗记梁苑聚贤……或“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或筑城拒敌、兴国安邦——左传右史佐证了豫东多少兴衰事!《商丘师范学院学报》作为豫东地区创办最早、公开发行最早的学术刊物之一,一直在致力于一种“探索”或“建构”,即传统文化与当代文明的交会点在哪里?如何建构一种既符合民族精神又为世人所认同、接受的新型文化价值体系?从《黄淮学刊》一路走来的《商丘师范学院学报》,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经过编辑同仁们的共同努力,先后于199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学报一等奖”、于2001年、2005年、2008年被评为“河南省一级期刊”。由于办刊特色突出,质量稳步提升,学报于1999年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07年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多年来,学报得到了学界和业内人士的好评并在社会上享有较好声誉。为了突出刊物特色,历届主编、主任秉承质量至上宗旨,坚持开放办刊思路,树立开拓进取意识,先后创设了“商丘文史”等富有商丘地...  相似文献   

6.
豫东地区包括开封、商丘、周口等,有着上千年的文化积淀,古文明遗存众多,文化底蕴丰厚。在这个区域内,最具代表性的民间玩具艺术有淮阳布老虎玩具艺术、兰考县的花棒槌儿童玩具艺术、鹿邑县马铺镇的拨浪鼓玩具艺术及商丘柘城县胡襄镇香包艺术等,在豫东地区人们的记忆中影响很深,其作为人们年少时美好时光的回忆,深深地刻在每个人的心中,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7.
商丘是豫东重镇,也是河南东引西进战略的桥头堡,在河南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商丘党和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充分发挥资源、区位优势,抢抓机遇,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使商丘社会经济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克服发展中的不足,探寻新的发展路子,将有利于促进商丘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考察豫东商丘文化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文化体制改革与创新发展现存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豫剧是一个地方剧种,豫剧的唱词洋溢着浓郁的河南地域色彩,最明显的是唱词中的河南方言词汇,特别是其中的方言词、俗语和詈语等。本文以传统豫剧剧目的剧本为研究对象,探讨豫剧语言的词汇特色。  相似文献   

10.
豫剧是一个地方剧种,豫剧的唱词洋溢着浓郁的河南地域色彩,最明显的是唱词中的河南方言词汇,特别是其中的方言词、俗语和詈语等。本文以传统豫剧剧目的剧本为研究对象,探讨豫剧语言的词汇特色。  相似文献   

11.
关于商丘地域文化的称谓,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切、科学的文化命名.商丘是商部落的发源地、商朝的建立地和商业的发祥地,商文化是商丘最重要的文化品牌;同时商丘是西周分封时宋国的受封地,宋国是春秋战国时期最重要的诸侯国之一,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宋国文化是商丘在全国叫得响、人人共知的又一著名文化品牌,因此,用"商宋文化"来命名商丘的地方文化不仅恰如其分,又具有唯一性,是商丘地方文化的确切称谓.此外,宋国是以商朝后裔的身份和地位被分封的,在某种程度上,宋国是作为殷商文化的象征而存在的,但它又发展了殷商文化,商宋关系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扩而大之,整个商丘地域的历史文化,都可称之为商宋文化,它们都与商宋文化有着密切联系,是商宋文化发展的源与流.  相似文献   

12.
袁仲,1967年出生,河南商丘人,教授,硕士。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分会理事,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会员,全国食品工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食品安全与检测委员会委员,河南食品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委员,商丘人民广播电台《豫东田园》栏目科普专家,商丘市优秀教师,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名师,现任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园林食品加工系副主任。  相似文献   

13.
商丘地域传统资源丰富厚重,值得充分研究、保护和利用。分析商丘地域传统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及主要问题,并探讨对策,有针对性地破除保护不力、浅层开发、利用不足等问题,找到保护与利用的契合点,打造精品文化品牌,进而提升商丘地域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4.
汉代梁国的打夯号子即《睢阳曲》,是今天商丘夯歌的源头。由此上溯,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宋国的讴谣和远古的葛天氏之乐;由此下寻,可以追溯到今天的商丘夯歌和豫东大鼓音乐。  相似文献   

15.
商丘县历史悠久,商朝建都毫,即今商丘县境内。西周时商丘为宋国都城,秦时改商丘为睢阳置县,直至明嘉靖24年(1544年)始置商丘县。商丘县地处鲁豫皖三省要冲,古代即为各都大邑,礼仪之邦,交通方便,汴京门户。自宋以来即为兵家必争之地,并为近代农民战争的据点,解放后仍为豫东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中心。作为古都,颇为商丘历史增色增辉。《商丘县志》着重记述1948年全县解放以后的历史,详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发展变  相似文献   

16.
火神信仰是我国民间传统信仰的一种。它与祆教的关系学术界历来争议不断。在田野调查中发现,以商丘火神台为代表的豫东地区的火神信仰,与中古时期祆教在当地的文化遗存有关。豫东地区的火神信仰很有可能包含祆教信仰的某些元素,而这种可能一定程度上是二者涵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方言作为区域语言的表现形式之一,在语言生态观同样受到保护。开封、商丘、周口等豫东地区,由于各县市相对距离较近,其方言中的语法特点基本相似,而对于探讨方言的多样性和保护语言生态的重要性来说,与普通话具有较多的相异之处。为此,从豫东方言的语法特点出发,辅以具有代表性的豫东词汇例句等方面来阐述其大众传媒视角下的生态影响变化。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与商丘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素有“豫东门户”之称的商丘,历史悠久,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商丘党和政府充分利用商丘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适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大力推进包括旅游资源、庙会资源、名人资源、曲艺及民间工艺资源等传统文化资源开发,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使得旅游商贸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为进一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的潜力,使其为商丘经济文化的全面  相似文献   

19.
河南商丘县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为豫东重镇。这里地处鲁、豫、皖三省要冲,南控江淮、北临河济、彭城居左、开封连右、保障东南、襟喉关陕,自古以来就是河南东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上商丘是孔夫子习礼之邦,今县志修成出版问世、读之朴实感人。这是此书真正做到了“实事求是”地记述商丘的历史和现状。因此《商丘县志》观点正确、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资料翔实、地方特点突出。今就志书内容简评如下。  相似文献   

20.
音乐小词典     
【豫剧】 也名“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戏曲剧种。由当地民间戏曲结合秦腔、蒲州梆子而成。用梆子击拍,节奏鲜明,唱工多,口白少,善于表达感情,曲调优美动听,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有“豫东调”和“豫西调”两个支派,豫东调也叫祥符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