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百科知识》2013,(4):1+69
<正>尽管冰川的移动速度非常缓慢,但是从地质年代上来说,冰川是相对快速、有力的地形艺术家.能在数千年间塑造出峡谷和海湾。冰川是气候变化的"晴雨表"。加速的全球变暖效应导致冰川消融的速度越来越快。下面是由宇航员或者卫星从太空拍摄的冰川图片,它们中的一些甚至全部未来可能消融,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2.
刘园园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7):I0011-I0011
<正>科技日报讯(记者刘园园)中国科学院祁连山冰川与生态环境观测研究站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1960年到2013年,祁连山最大的山谷冰川——老虎沟12号冰川退缩了390.7米,平均每年退缩超过7米;仅2009年到2013年就退缩了79.4米,平均每年退缩将近20米。"冰川本身就是气候的产物,对气候也十分敏感,一旦气候发生变化,很快会反映在消融上。"中科院寒旱所助理研究员刘宇硕说。随着气候的变暖,祁连山冰川正在加速消融。据统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近发布了2007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冰川消融,是个热点话题吗?”。什么是冰川?冰川消融对我们有什么影响7冰川为什么会消融?让我们一同走进冰川世界来看一看。  相似文献   

4.
正喜马拉雅山脉白色山峰耸立云间的瑰丽画面也许在短短几十年间就将只能出现在明信片上。这条分隔中国和印度的山脉拥有9座世界最高峰,被称为除南极和北极之外的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上分布着4.6万座冰川,占全球总量的近15%。然而,与地球另外两极一样,喜马拉雅山脉的冰雪正在因全球变暖而消融。  相似文献   

5.
作为"亚洲水塔"重要组成部分的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极其敏感。研究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冰川变化的时空格局特征,有助于识别"亚洲水塔"的主要储水与供水区域,这对水资源的合理规划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综合分析,揭示出"喀喇昆仑异常"现象在昆仑山西部和帕米尔高原地区亦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分布在这些区域以外的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山地冰川近期大多处于加速消融状态;同时,阐明了近50年来以及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冰川变化对流域水资源状况和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并指出,要系统开展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冰川的调查与观测,建立气候-冰川-水文过程耦合模型,准确评估变化环境下的冰川水资源状况及其影响,以服务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绿色丝绸之路"建设。  相似文献   

6.
王欢 《青海科技》2014,(2):44-45
<正>全球变暖导致珠峰地区冰川消融,这将会破坏全球水资源的平衡,从而对世界生态产生深远影响。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曾发布报告称,本世纪中,中国西部冰川面积将比现在减少28%。如果全球持续升温,喜马拉雅地区的冰川继续以当前的速度消退,到2035年其总面积可能从现在的50万平方公里缩减到10万平方公里,甚至很可能全部消失。在墨西哥坎昆召开的一次气候会议上,意大利米兰大学研究小组在报告中提到,珠峰地区冰川在过去50年里消融14%,雪线上升了180米。珠峰及其附近的萨加玛塔国家公园的冰川、温度和降  相似文献   

7.
杜海燕 《科学生活》2007,(10):21-23
2007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相当明确——"冰川消融,后果堪忧"。确实,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大量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地球气温不断升高——从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至今,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75摄氏度,全球气候变暖正使得冰川严重萎缩——这已经成为一个攸关人类存亡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来信照登     
看过2009.09A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下降》,我感到有一些疑惑。 1.文中说冰川融化使得大陆上压力减少,引起大陆上“浮”,所以大陆面积不降反升。但是我认为这种现象只是局部现象,不具有普遍性,因为全球99%的冰川都在南极和格陵兰岛,那么对于其他大陆而言,冰川消融引起的板块上升只是微乎其微,而如果南极和格陵兰岛上的冰川消融,海水上涨,引起海平面上升作用就会较明显。  相似文献   

9.
我们代表绿色和平组织去了珠穆朗玛峰,准备拍摄海拔5800米的中绒布冰川,却发现那里的冰川已经消融得面目全非。这样极高海拔的地区也已经受到了气候变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西风与印度季风两大环流是控制青藏高原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决定性因素。研究显示两大环流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基于降水稳定同位素实测与模型模拟发现青藏高原现代西风与印度季风的相互作用特征表现为3种模态,即印度季风模态、西风模态和过渡模态。基于湖泊沉积记录的分析,发现3种模态主控范围在历史时期不断发生变化。3种模态对现代青藏高原环境产生连锁式环境效应,使得该区的冰川、湖泊、生态系统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具体表现为印度季风模态的冰川强烈退缩,湖泊趋于萎缩;西风模态的冰川趋于稳定甚至部分出现前进,湖泊趋于扩张;过渡模态的冰川退缩程度减弱,湖泊变化不明显。西风模态的植被返青期提前,印度季风模态的植被返青期推后,而过渡模态的植被过程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4,(1)
正[导读]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发现,气候变暖加剧了西北高山区冰川的消融,改变了水资源的构成,加剧了干旱区水资源的不确定性,水资源管理亟待更新思路。专家建议亟待更新水资源管理思路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发现,气候变暖加剧了西北高山区冰川的消融,改变了水资源的构成,加剧了干旱区水资源的不确定性,水资源管理亟待更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正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图灵提出"图灵机"的构想,为现代人工智能奠定了基础;到了1946年,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确定了计算机的体系结构,一直沿用至今。阿兰·图灵和冯·诺依曼因为上述贡献被誉为"计算机之父"。经过60多年的发展,电脑技术一日千里,摩尔定律驱使着芯片不断更新换代,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蚀刻尺寸已经接近极限,在不远的将来,传统计算机技术必定会撞到天花板。在危机来临之前,科学家们也在想方设法另辟蹊径,从不同的层面研发全新的计算机技术,以期获得突破,  相似文献   

13.
<正>在南极洲麦克默多干谷附近,有一处非常有名的冰川,它的特色是不定期流出"血液"。最近,这处冰川又开始流"血"了。冰川流血,听起来好像有些恐怖哦。早在100年前的1911年,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就在南极发现了这处流"血"  相似文献   

14.
在过去的40年中,喜马拉雅山脉的巨大冰川已经缩减了1/5。一个由印度地质学家和遥感专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日前公布了一项令人担忧的研究结果:如果这种状况继续发展,将危及超过5亿印度人的淡水供给。  相似文献   

15.
<正>正在消失的冰川2019年8月18日,冰岛人为消亡的奥克冰川举行了葬礼,1890年该冰川面积曾达到16平方千米,2012年仅为0.7平方千米,2014年该冰川被宣布死亡,这在冰岛尚属首例。活动给冰川立纪念碑,纪念碑上写下给未来的一封信:"我们知道在发生什么也知道该做什么,但只有你们知道我们是否做了。"冰岛11%的国土被冰覆盖,科学家预测2200年冰岛的冰川将全部消失。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不遗余力地治理环境,倡导节能减排,这显然还不够,冰岛的冰  相似文献   

16.
余建斌 《今日科苑》2006,(11):26-26
2006年11月19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引人注目的喜马拉雅山南北坡国际综合科学考察近日结束,中外科学家们在地质、冰川、生物等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收获,对“世界屋脊”有了新的重要发现,作出了一些新的科研论断:位于青藏高原上的喜马拉雅山脉不会再长太多,已大致接近其最高点,几百万年后可能还会下降;尽管全球气候变暖,喜马拉雅山冰川在千年内也不会完全消融。  相似文献   

17.
《今日科苑》2007,(5):61-62
66岁的经济学博士、印度人穆罕默德·尤诺斯,因为去印度乡村创办“穷人的银行”,摘取了20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当下的全国“两会”上,在“三农”与民生的旋律中,穷人的  相似文献   

18.
正邮件@的由来2016年3月5日,美国互联网传奇人物——74岁的"电子邮件之父"雷·汤姆林森因突发心脏病不幸去世。有媒体称,多亏汤姆林森,"濒临淘汰的‘@’符号成为互联网文化的一个重要标识"。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汤姆林森就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彻底改变了全世界的沟通方式。  相似文献   

19.
匡峰 《金秋科苑》2012,(18):66-69
年仅30岁就与爱因斯坦一起被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聘为第一批终身教授的冯·诺依曼,开创了电脑的历史。他在60多年前确定的计算机结构,至今仍为电脑设计者所遵循。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是温带及半乾旱山区所特有的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在华北山区俗称“龙扒”,西北叫“山洪”,西藏則称为“冰川爆发”。由于暴雨或者积雪、冰川强烈消融,使积存在山区的大量泥砂和石块等充水飽和,形成粘稠浆体物质,像刚攪拌好的混凝土一样,这种特殊的山洪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