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的赛珍珠遭到了西方女性主义的排斥,主要原因是其作品选材于中国且高度关注中国妇女的生存状况以及她们在既定环境下独特的挣扎,这些因素展现出了超前的后殖民主义意识,令西方白人女性主义始料未及。  相似文献   

2.
后殖民主义与女性主义是西方学术界“少数话语”的两种主要代表,近年来,一批被称作后殖民女性主义的批评家在二者之间开辟了一个新的理论空间,他们批评西方女性主义的白人中心主义和本质主义,寻求建立一种适应第三世界妇女文本的理论模式和立秋策略,并从后殖民立场对西方女性主义的经典作品进行了新的解读。本文从理论与批评实践两个方面对这种新的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柳州师专学报》2016,(6):92-96
美国作家乔治·桑德斯的短篇小说《关于桑蓓莉卡女郎的日记》中,来自第三世界贫苦家庭的桑蓓莉卡女郎迫于家庭生计来到第一世界,她们深受男权中心和白人中心文化下性别和种族的双重压迫。在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下探讨桑蓓莉卡女郎在帝国主义主流文化中双重"他者"的生存困境,揭示出了第三世界妇女对双重"他者"身份的逃离和自我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4.
斯皮瓦克是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浪潮中的代表人物。她关注统治结构中被边缘化的他者,主张不能因为民族、性别、肤色等因素而放弃文化批评的权力,并通过策略性本质主义的批评策略来颠覆性别的、文化的、种族的等级秩序。斯皮瓦克对第三世界女性差异性的分析,揭示了白人女性主义者的特权意识和帝国主义权力话语的霸权本质,实现了对第三世界女性的再认识。斯皮瓦克的批评思想和方式为我们研究西方或白人文学提供了一种新视角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后殖民主义与女性主义是西方学术界“少数话语”的两种主要代表。近年来,一批被称作后殖民女性主义的批评家在二者之间开辟了一个新的理论空间。她们批评西方女性主义的白人中心主义和本质主义, 寻求建立一种适应第三世界妇女文本的理论模式和阐释策略, 并从后殖民立场对西方女性主义的经典作品进行了新的解读, 本文从理论与批评实践两个方面对这种新的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赛珍珠是美国著名女作家,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在中国生活长达41年,一生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和中国文化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虽然赛珍珠长期被西方女性主义者所忽略,但她确实是支持妇女解放的先驱者之一。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赛珍珠的《大地》中女主角阿兰的形象,重新审视与阿兰相关的情节,解读阿兰这一人物所具有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7.
赛珍珠作为一位精通中文的美国作家,她在翻译《水浒传》时多次提到她要做到“逼似原著”。而她在翻译的过程中也体现了她女性主义的精神和翻译技巧。赛珍珠从未声称过她是女性主义者或者女性主义翻译者,在她的翻译中体现的这种女性主义精神来自她的潜意识,与她的生活经历不可分割,同时与她直译的翻译初衷并存。  相似文献   

8.
吕晴  张媛 《英语广场》2024,(3):50-53
赛珍珠是一位坚定的女性主义作家,她一生关注妇女问题,对男权文化下的妇女命运始终保持敏感。近年,人们越发关注环境问题与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应运而生。本文选取了《匿花》与《群芳亭》中的两位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解读女性形象与大自然的内在联系,发掘其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以期能呼吁人们保护自然环境与妇女权利,进而维护女性利益,构建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9.
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主力军是白人中产阶级妇女,物质基础是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思想资源则来自于十八世界的启蒙运动。西方国家进入后工业时期以来,启蒙思想所标榜的理性、主体性又遭到全面质疑。受其影响,西方女性主义运动大体经历了“求同”:“求异”、“求谐”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美国现代女作家赛珍珠的小说《大地》和《群芳庭》以及论文集《论男女》为研究对象,聚集三部作品的共同主题,即女性如何平衡女性自由与家庭义务这一论题,探索赛珍珠的自由女性主义思想以及中国文化对其女性思想的影响。三部作品就书写对象而言形成自我与他者的对位,在文类上形成虚实对照,共同展现了赛珍珠与中国妇女的对话、协商、认同的动态过程。她吸收中国文化的精髓,形成了有别于其她西方女性主义者的自由女性主义思想,并以此反观中国妇女,将理想的女性形象投射到作品中的中国妇女身上。本文借拉康的镜像认同理论阐释赛珍珠在跨文化书写中体现的自我他者化的认同模式。  相似文献   

11.
美国作家赛珍珠一生关注妇女问题,对女性的命运与遭遇始终保持敏感。不寻常的童年经历和在华生活的记忆奠定了她为中国女性写作的基础。在《东风·西风》中,赛珍珠以其特有的双重文化背景和宗教立场,对时代变迁中的中国女性命运做了深刻而细腻的分析。作家通过批判旧礼教下妇女的“无我”婚姻,构建中西融合的新式婚姻,集中表达了自己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对赛珍珠女性主义意识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全面而客观地评价作家的人道主义思想和文化融合观;有助于我们反省现代女性在社会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更好地聆听她们内心的真实需求。  相似文献   

12.
美国作家赛珍珠一生关注妇女问题,对女性的命运与遭遇始终保持敏感。不寻常的童年经历和在华生活的记忆奠定了她为中国女性写作的基础。在《东风·西风》中,赛珍珠以其特有的双重文化背景和宗教立场,对时代变迁中的中国女性命运做了深刻而细腻的分析。作家通过批判旧礼教下妇女的"无我"婚姻,构建中西融合的新式婚姻,集中表达了自己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对赛珍珠女性主义意识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全面而客观地评价作家的人道主义思想和文化融合观;有助于我们反省现代女性在社会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更好地聆听她们内心的真实需求。  相似文献   

13.
赛珍珠和托尼·莫里森是美国著名的女性作家。两人的处女作《大地》和《最蓝的眼睛》中都描述了女性的命运与土地息息相关,对土地的依恋正是生态女性主义者所强调的女性与自然在孕育生命的特征上是具有相似性的,男性对女性的压迫,黑人对白人的压迫,就像人类对自然的压迫。这种共通性从两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两部作品通过描述女主人公阿兰和克劳迪娅的女性意识,刻画了自然生态意象"土地"。赛珍珠和莫里森共有的"土地情结"深刻反映出两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14.
陈衡哲是五四时期最早传播与借鉴早期西方女性主义的作家,她的作品充满了对封建社会女性苦难的同情,并针对现实,对女性如何摆脱其受压迫受奴役的命运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她的开拓意义就在于很好地融合了早期西方女性主义的主张,对中国女性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吕红 《文教资料》2008,(2):19-20
西方女性主义批评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众多分支,其中最具影响的是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女性主义和解构主义女性主义以及第三世界女性主义等几大流派.本文简要、系统地论述了这四大分支的内涵及特点,使西方女性主义批评更系统、清晰.  相似文献   

16.
赛珍珠矛盾的中西妇女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冀明  周敏 《文教资料》2008,(31):20-22
赛珍珠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女性,她的青少年在中国度过,她在中国的独特的生活经历既激发了她最初的文学创作的灵感,也使她后来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作为一名女性文学创作者,赛珍珠的一生都在关注着中国和美国女性的现实生活.本文旨在揭露赛珍珠矛盾的中西方妇女观,进而剖析矛盾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客观评价赛珍珠矛盾妇女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的女权主义以强烈的性别色彩和主体意识为妇女谋求解放,但是其单一的白人中产阶级女性立场却导致了女性主义思想的分化。与西方经典女性主义强调性别作为女性主体性的唯一要素不同,有色族裔妇女认为,不仅性别,而且种族、文化、阶级等诸多因素都参与了女性主体建构。美国华裔女性写作研究正是以其多元视角来丰富我们关于女性的认知方式,对西方和中国的女性主义理论和文学批评都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8.
阿兰是赛珍珠成名作《大地》中的重要人物,这一形象充分展现了封建社会女性的特征和赛珍珠理解的中国女性之美。笔者从女性主义视角具体分析阿兰的美德和反抗意识,她的勤劳、勇敢、坚韧以及超越男人智慧的特质预示着女性解放的可能,体现了赛珍珠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9.
后殖民女性主义将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相结合,揭露了白人霸权文化和传统父权文化对第三世界女性的歧视与约束。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华女阿五》,更能凸显女主人公黄玉雪在主体身份被双重边缘化的困境中重构自我的艰辛过程。  相似文献   

20.
赛珍珠是提倡女性解放的先驱之一,也是美国历史上颇有争议的女性主义作家。她的女性主义意识孕育于不同寻常的家庭,成长于美国求学阶段,开花结果于中国的文化大背景下,与西方女性主义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