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媒介融合全面渗入我们的社会、文化、生活的当下,高校的媒介素养教育再一次显现出了其存在和设立的必要性、紧迫性。一方面,新媒体对受众的激活使得传统受众由媒介的单一受众转变为参与者和生产者,媒介环境的改变带来的是社会文化全面变革的连锁反应;另一方面,新媒体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和利弊影响也需要我们客观、理智、辩证地分析。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主体,以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为研究对象,从媒介素养教育在当下的必要性出发,考察分析媒介融合时代大学生与媒介关系的变化和影响,总结出媒介融合时代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难点及其成因,并为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可行的策略方法,完成从主体出发再回归到主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新媒介素养:参与式文化背景下媒介素养教育的转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我们还停留在以传统受众观念作为媒介素养研究出发点的时候,甚至在我们还来不及搭建起完整的传统媒介素养研究框架的时候,新媒介已经裹挟着全新的文化样式向我们扑来,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新媒介文化范式——参与式文化。面对媒介环境的变迁与参与式文化的挑战,媒介素养研究的重心、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与策略必须对此做出反应。  相似文献   

3.
邹晶 《当代传播》2012,(4):92-94
媒介素养教育在上世纪末已引入我国,但以军队院校为代表的媒介素养教育意识仍旧较为淡薄,目前大部分军校还未开设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课程。而从官兵素质培养、军队形象传播及打赢舆论战等各层面,都需要将媒介素养教育提升至信息化战争时代的战略地位。军校媒介素养教育除了使学员了解和认识媒介特点,解读媒介信息外,还要培养学员的批判精神和主动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4.
学会解读大众传播(上)——国外媒介素养教育概述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媒介素养教育是英国学者和丹麦教育工作者于20世纪30年代率先提出的一种教育主张。 当时,以电影和广播为媒体的大众文化在欧美各国日渐流行,它所传播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与传统的文化理念多有抵牾和冲突。1933年,英国学者ER·利维斯(ER.Leavis)和他的学生丹尼斯·桑普森(Denys Thompson)发表了文化批评...  相似文献   

5.
王凤仙 《新闻爱好者》2011,(10):136-137
近年来,媒介素养教育已经成为广受关注的讨论热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手机、IPTV、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出现,社会信息传播、社会关系变迁乃至人类精神交往形态都受到广泛影响,传统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新媒介环境在为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带来难题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些新的可能性。在新媒介环境下,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必然也必须作出相应调整和转变。  相似文献   

6.
王凤仙 《新闻爱好者》2011,(20):136-137
近年来,媒介素养教育已经成为广受关注的讨论热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手机、IPTV、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出现,社会信息传播、社会关系变迁乃至人类精神交往形态都受到广泛影响,传统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新媒介环境在为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带来难题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些新的可能性。在新媒介环境下,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必然也必须作出相应调整和转变。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相似文献   

7.
中山市地处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享受各种新兴媒介技术带给经济和社会发展便利条件的同时,也面临着新兴媒介技术对教育、文化传统等领域的强烈冲击。该市教师进修学院全面启动了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师资培训,初步形成了媒介素养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共同推进的局面和媒介素养师资培训的项目品牌。今后他们需要得到更多方面的政策支持,重点有以下几项:第一,为媒介素养教育在中小学课程体系中寻得一席之地;第二,积极开发本土化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第三,形成全社会关注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配合联动局面。  相似文献   

8.
媒介教育教什么?——20世纪西方媒介素养理念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媒介素养教育已历时四分之三世纪,由于各地状况不一,关于媒介教育的理解及实践却不尽相同.媒介教育教什么?本文以此为线索,对西方媒介教育及其研究的历史进行梳理,分析其重点和理念的变迁,认为西方媒介教育观念始终是以"公民"为起点,延续的是西方启蒙运动以来那种理性、自主的传统.西方媒介素养教育的观念与实践,与西方国家的社会、文化、媒介、教育的传统密切相关,这是中国媒介素养教育在向西方的学习与借鉴中不应忽视的.  相似文献   

9.
教育学对媒介素养教育的解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玲 《现代传播》2005,(6):119-121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场全球性的媒介素养教育运动开始从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发达国家向全世界蔓延。世界媒介素养教育运动的兴起,给传统教育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媒介素养教育,在媒介环境下全面提升中华民族的新文化素养,无疑是这场运动赋予中国教育界的重大使命。当前,媒介素养教育的本土化问题已经提上日程。毫无疑问,在发展和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媒介素养教育的过程中,中国学术界需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一、教育学对媒介素养教育概念的解读由于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件舶来之品,因此对其基本概念做出适合中…  相似文献   

10.
媒介素养教育在地震灾区灾后重建中的介入与实施,是媒介素养教育一次全新的样本试验。它既不简单地从属于心理调适的精神干预范畴,也超越了传统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方式,而是建构起以媒介参与和实施为主要驱动要素的实体运行体系和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11.
12.
媒介素养与媒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媒介素养越来越被关注,甚至成为一种时尚的今天,人们对媒介素养的认知及其未来发展的走向正在面临着一种潜在的困惑和危机。本文将根据英国电影学院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就这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强调检索技能和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提出的"媒介信息素养"(简称MIL)概念,首次将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融合形成复合型概念,对目前媒介融合环境下的信息素养教育有着指导性意义,明确提出和媒介素养融合的思路和策略,有利于提高信息素养教育的人文性和社会性,突破学科的局限性,探索新的跨学科结合点,实现创新和发展。[方法/过程]通过归纳分析近年来有关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比较研究的成果,结合国内外的媒介信息素养理论和实践,尝试提出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融合的途径。国内信息素养教育应融合媒介素养教育,实行参与式教学,革新在线课程,建立学科之间融合交流的平台,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发挥图书馆的中介作用,实现从技能型向素养型教育的转化。[结果/结论]信息素养教育需要避免单纯的技术至上的取向,将技能学习和媒介信息解读能力结合培养;与媒介素养结合是趋势所向,媒介信息素养概念的提出,拓展了信息素养的学科视野。  相似文献   

14.
媒介素养教育:不应忽视的潜在课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培丽  周海涛 《新闻界》2008,(5):99-100
随着青少年接触大众媒介的机会增多,引发诸多社会弊病,媒介素养问题显得较为突出。引入潜在课程的概念意在说明,在当前重视学校教育的同时,不应低估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而媒介素养教育一方面可以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传媒,同时也可以强化大众传媒作为“潜在课程”的积极作用,消解或减少其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Media literacy is a term that means many different things to different people—scholars, educators, citizen activists, and the general public.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variety of definitions and presents a synthesis of commonalities that most definitions of media literacy share. The review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how media literacy has been treated as an issue in curriculum design within the institution of education, and then how it has been treated as an intervention by parents and researchers.  相似文献   

16.
全媒体时代新旧媒介的日益融合与共同发展,使得媒介素养教育成为一个亟待重视的全民教育课题和公众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阐述了全媒体时代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内涵、发展趋向及缺失表现,重点探讨了公共图书馆提升公众媒介素养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媒介素养教育的多维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斌 《当代传播》2006,(3):70-72
西方一些国家首先于上个世纪提出媒介素养及媒介素养教育的课题,而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尚处于关注和启动阶段。本文在梳理国外和中国港台地区媒介素养教育发展情况、对照国外媒介教育模式与成功必备因素的基础上,对我国开展媒介素养相关教育的前景进行评析,探讨媒介教育的建构理念以及适合中国国情的最佳媒介教育模式,指出媒介教育应该注意本土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以媒介素养考察农民与媒体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当前国内的媒介素养研究的文献梳理基础上,文章认为,作为一种面向全体公民的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理应涵盖各种人群和各个社会阶层的受众。提出以媒介素齐作为考察农民与传媒关系的一种视角,考察农民与媒体之间的真正的关系状态,以使农村受众更好地使用大众传媒、参与传播活动,促进其自身的发展和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文章还从“对大众传媒的认知”、“对媒体信息的接收、理解与评价”和“对大众传媒的使用与传播活动的参与”等三个方面计论了用以考察农村受众媒介素养状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The rise of digital media labs and spaces for content creation in public libraries has been documented in the scholarly literature. However, fewer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the outcomes of media literacy initiatives in community media centers (CMCs) and how they might inform similar programs and services in public libraries. This article reports findings from a study that used qualitative research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goals and activities of CMCs across the United States. The findings show that the educational, social, and community benefits of these programs could be useful for public libraries to consider in developing or augmenting their own media literacy initiatives.  相似文献   

20.
论媒介认知能力的建构与发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 ,媒介已成为人们最重要的知识来源之一 ,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 ,西方近年来兴起了媒介认知能力运动。媒介认知能力指的是获取、分析、评价与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的能力 ,它不仅包含了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评价信息及传播信息这四个要素 ,更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媒介信息认知与媒介社会认知两个层面。本文还同时探讨了与媒介认知能力运动有关的各种争论 ,并指出依据国情在国内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媒介教育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