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长期以来,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法律关系不明,没有界定。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建立以及学生与学校之间利益冲突的出现.及时制定《学校法》,准确厘清学校与学生之间法律关系,保护学校和学生的权益、规范学校和学生的行为,非义务教育学校与其学生之间的关系可以认定为民事合同法律关系。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应当是政府授权的行政主体,他们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当认定为行政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2.
姚夫平 《广东教育》2011,(12):20-20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前提是必须明确好三个关系。 一、厘清学校与政府的关系 明确学校与政府的关系是实现现代学校制度的第一步.没有这一步,就罔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公立学校内部结构治理亟待厘清与调整学校内部各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调整学校内部权力结构关系,就要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决策、执行、监督机构相互独立、相互协调的学校治理模式;鉴于目前学校与教师法律关系的模糊性,两者之间法律关系的调整,有赖于国家对教师身份的明确法律定位以及完善现行的教师聘任制,关键还在于处理好校长的管理自主权与教师的教学自主权的关系;调整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一方面要有利于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另一方面学校要充分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一、建构促进学校自主发展评价体系的必要性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政府与学校关系,促进学校自主发展,是学校教育管理改革的方向和重要任务。重新划分政府与学校的权力范围,厘清政府和学校的权力边界,是学校自主发展的前提条件;建立学校自主发展的运行机制,是学校自主发展的关键;建立促进学校自主发展的评价体系,是  相似文献   

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重构高校与政府、社会之间的关系,关键在于解决政府对学校干预过多,以及社会参与学校办学不足的问题。G学院探索法人治理结构,在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同时,构建外部治理结构,为高校、政府、社会联系提供一种协商的制度安排和沟通平台,是重构高校与外部关系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圣约翰大学在中国教会大学研究进程中一直存有争议,其原因在于学校、校长和美国差会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与中国文化之间相互不调和。因此客观评价圣约翰大学的前提必须正确地厘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旨在梳理差会、校长和学校之间关系,从而客观看待圣约翰大学和卜舫济的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的深化与推进对中小学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一线学校要在“以教学为中心”原则下进行管理,加强学校基层教育教学组织建设,厘清年级组和教研组之间的关系和职能定位,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用共同的智慧来应对新课程改革各种新的变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的深化与推进对中小学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一线学校要在以教学为中心原则下进行管理,加强学校基层教育教学组织建设,厘清年级组和教研组之间的关系和职能定位,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用共同的智慧来应对新课程改革各种新的变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理是基于厘清和界定相关主体法律关系基础上的民主化、法治化、科学化治理,推进高职院校依法治理,需要法人自治,实现政校关系中学校办学自主权与政府宏观管理的平衡;合作共治,实现行业企业与学校关系中责权利的平衡;分权共治,实现师生员工与学校关系中权力(利)保障与诉求满足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理顺政府与学校关系成为高教改革的难点。要突破这一难点,大学理念创新是理顺政府与学校关系的思想基础,管理制度创新是理顺政府与学校关系的标杆和方向,改革思路创新则是理顺政府与学校关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教育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 ,政府既可以直接生产提供 ,也可以用公共资金来收购 ,然后再提供给公众。政府充当采购者、质量控制者 ,而不是生产者 ,这不是一种简单的供求关系的变化 ,而是意味着在市场有限介入的情况下 ,传统意义上的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政府采购将重构政府与学校之间的关系 ,重塑政府、市场、学校新的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解决公立学校的种种危机,家校合作一直是美国基础教育研究和学校改革的热点之一。在联邦政府、学校当局、教育研究者及家长等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之下,美国公立学校家校合作实践的发展具有了一些新的特点,显示了美国公立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已经日趋成熟,在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公立中小学校教师聘任合同建立的基础是教育行政法律关系,首要目的是推行国家教育政策、维护教育公益、实现教育目的。为保证该目标的实现,必然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或)学校享有包括监督和指挥合同履行权、单方变更或解除合同权、对违反合同规定的教师的制裁权在内的行政优先权。而行政优先权的存在又必然使教育行政部门和(或)学校处于与教师地位不平等的状态。如若不通过立法对教师聘任合同行政优先权进行合理控制,必然导致权力腐败、专横以及合同的失控。必须从教师聘任合同行政优先权的内容、程序以及法律救济三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充分保障社会公益的基础上,确保教师合法权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论公立学校的行政法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目前把公立学校定位为事业单位 ,行政法律地位不明 ,使得学校管理行为在侵犯公民受教育权等基本人权时逃避了司法监督 ;实际上 ,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条文中 ,公立学校都具有行政主体地位 ,尤其在特别权力关系理论遭到抛弃、人权意识勃兴的时代里 ,司法对学校管理行为的适当介入是教育兴盛和人权保障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是国家与教育关系的具体化,直接受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所以在不同的教育管理方式下,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迥然不同的,体现在教育行政机构、办学自主权、公共教育资源、教学管理、教育责任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研究分析政府与学校的关系,能更好地发挥政府在教育生活中依法履行的职责及其所应有的功能,以促进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政府与高校关系的调整,经历了从高度集权到适当放权的艰难曲折的过程。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我国政府与高校关系调整的思路是:政府应朝着“小政府”和“国家监督模式”转变;政府应继续放权,使高校真正成为独立的办学实体;为了实现“双赢”,高校应准确把握与政府关系调整的“度”。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办学校政府规制:实践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办学校具有公益性和民办学校进行市场化运作时可能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形,是政府对民办学校规制的重要理由;而民办学校"以自愿求公益"的特点,又要求政府对民办学校的规制区别于公立学校。有效的政府规制要求政府消除对民办学校的观念歧视和体制排挤,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规制模式和手段,谋求实现民办学校的自主性和公益性的平衡,真正促进民办学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及市场机制的介入是产生义务教育择校问题的主要动因。择校与教育公平的关系,择校形式的合理性,择校费的合法性以及政府、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成为目前争论的焦点,从而引发了针对改革原有公共教育体制的三种不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拾遗补缺创办特色——我国民办学校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政教合一”的传统,使公立学校严重挤压了私立学校的发展空间,直接影响了私立学校的发展基础。民办学校应在广阔的教育供求领域,“拾”公立学校之“遗”,“补”公立学校之“缺”,为社会提供不同于公立学校的“另类选择”。  相似文献   

20.
在甘肃省农村地区,研究小组发现586所民办学校,这些民办学校目前拥有59,958名在读学生。出于研究比较的原因,研究小组同时调研了309所农村地区的公办学校。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的生师比相等,但是与公办学校相比,民办学校的女童入学率更高。尽管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收取相同的学费,但是民办学校教师的工资远远低于公办教师。仅有少量的民办学校得到当地政府的资助。研究结果表明建立民办学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公办学校距离太远。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在教学活动中没有显著性差异。本文阐述了这些研究结果对于中国和国际发展机构在制定教育发展政策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