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错点扫描"可能"与"非等可能"不清致误.混淆了"互斥事件"与"独立事件".混淆了"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有序"与"无序"混同,导致基本事件的个数求错.混淆"无放回抽取"与"有放回抽取"而出错.忽视对所求出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检验,期望和方差的计算出现错误.易错题诊断例1掷一对不同颜色的均匀的骰子2次,计算点数和大于7的概率  相似文献   

2.
随机事件的概率、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的概率等内容,由于新概念较多,相近概念容易混淆.学生易混淆的三个问题是“非等可能”与“等可能”混同,“互斥”与“对立”混同,“互斥”互“独立”混同.现举例分析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概率问题题型较多,解法灵活,不少同学在解题过程中因概念不清、忽视条件、考虑不周等原因导致解题错误.本文就概率问题中的易错题进行分类解析.类型一:"非等可能"与"等可能"的混淆  相似文献   

4.
<正>高考概率题是以实际应用问题为载体,主要考查排列组合及概率等知识,突出考查概率统计的思想方法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概率时,经常容易出错,下面就学生考试及作业中易混淆的一些问题,进行对比辨析.一、"互斥事件"与"相互独立事件"(1)事件的"互斥"与"相互独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个事件互斥是指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两个事件相互独立是指一个事件的发生对另一个事件是否发生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一X又一X"作宾语的句法结构时,"一X又一X"前面动词小类的差别,以及动词后面的体助词的不同,分小类讨论了"一X又一X"作宾语事件句和非事件句.文章认为,动词小类的差异、体助词的差异是"一X又一X"作宾语时构成不同小类的事件句和非事件句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概率考题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转化与化归能力有较高要求,因此,概率题成了学生数学学习与考试中"常见病""多发病"的高危地带.一、错例评析1.因概念含混而导致的解题错误(1)想当然,错把"非等可能事件"当"等可能事件"例1在两个袋内,分别装有0,1,2,3,4,5六个数字的6张卡片,现从每个袋内任取一张卡片,求两数之和等于7的概率.错解因为所取两张卡片上两数之和共  相似文献   

7.
概率内容中新概念较多,相近概念易于混淆,下面就概率计算中易混淆的几个事件对比如下. 1、等可能事件与互斥事件 等可能事件的前提是:一次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并且每一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互斥事件的前提是:同一试验中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等可能事件的出发点是两个事件所含结果出现的机会是否相等,互斥事件只要求不同时出现,而不要求出现的机会相等.  相似文献   

8.
通过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相互独立事件概率的剖析,指出教师要注意一些容易混淆概念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通过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进行先猜后证,明确概念,讲究方法.将等可能事件、对立事件、互相独立事件相结合,则产生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时代气息浓、密切联系实际的概率应用题.互斥事件与独立重复试验的综合题,既明确了“恰好”与“至少”这些关键概念,又激活了策略.  相似文献   

10.
概率内容的新概念较多,相近概念容易混淆,本文就学生易犯错误作如下总结: 类型一"非等可能"与"等可能"混同 例1掷两枚骰子,求所得的点数之和为6的概率.  相似文献   

11.
互斥事件与独立事件是高中数学概率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是学好离散性随机变量分布的基础,也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学生在学习该单元内容时,常常容易概念混淆,计算出错.怎样才能有效消除、避免学生的这种混淆、差错呢?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此提出一些看法.1 弄清基本概念及公式是关键定义1 和事件:事件 A 或事件 B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称为事件 A,B 的和,记作 A B.定义2 积事件:事件 A,B 同时发生,称为事件 A,B 的积,记作,A·B.定义3 互斥事件:在同一次试验中,如果事件 A 与 B 不可能同时发生,称事件 A 与 B 为互斥事件,互斥事件也叫做不相容事件.由上述定义可得:  相似文献   

12.
1.引言两个随机事件的互不相容和相互独立是概率论中最基本的概念,虽然不是太复杂,但也非一目了然,时常会有一些混淆.下面就这两概念及相关的一些概念作一小议.2.随机试验、基本事件与随机事件在概率论中,基本事件与随机事件等是一些初始性的概念,认识清楚了,有利于更清晰地理解掌握后继相关概念首先:随机试验方式确定了基本事件类型.下面三种试验方式就确定了不同的基本事件类型.  相似文献   

13.
自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恐怖袭击事件之后,"‘9.11’事件"、"‘911’事件"、"‘9-11’对美袭击事件"之类的用法,开始大量地出现于报刊杂志及各种出版物中。实际上,关于"‘9.11’事件"之类用法之表述形式,并不符合国家的有关规范标准,属于不规范的表述形式。根据国家的有关规范标准,"‘9.11’事件"之类用法的正确表述形式应该是"‘九一一’事件"。对这类不规范用法的规范与廓清,对于我们肃清目前各种出版物中大量存在的诸如"‘九.一八’事件""‘3.8’大案"、"台湾‘3.19’枪击事件"等之类的不规范的用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类化规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事件研究法"对中石化黄岛事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该事件尽管对中石化股价的冲击有限,且仅是短期效应,但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事件形成发展演化机理取决于信息扩散机制、市场对信息的反应程度及由此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因素的相互耦合作用.黄岛事件发生后的及时应对降低了该事件可能对股市产生的剧烈影响.由此,完善信息扩散和反馈机制、完善金融监管、构建防范和应急机制以及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理应成为防范股市黑天鹅事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陈思盛 《考试周刊》2011,(35):66-67
在高中概率论中,独立事件、对立事件、互斥事件是一些最基本的事件,很好地掌握它们能够为我们进一步学习概率相关知识做很好的铺垫.为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混淆,下文就对相互独立事件、互斥事件、对立事件关系进行详细概述.  相似文献   

16.
计算等可能事件概率的问题,首先要认定基本事件,并要注意基本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防出现把不等可能的事件当成等可能事件来计算概率的错误。斜对一道中考题展开错因剖析,有助于学生理解“等可能”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通过概率为0的事件和不可能事件、概率为1的事件和必然事件的关系,分析说明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不能正确理解概率为0的事件不一定是不可能事件与概率为1的事件不一定是必然事件的含义,容易导致在判断两个事件是否具有包含关系时形成一个误区:事件A与B乘积的概率等于A的概率与A包含于B等价,并举例说明了此结论错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高考试卷有偏重于实际应用的倾向,概率在理论与实际中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概率还将继续成为近年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 概率部分的重点是:随机事件中的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和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等的计算;难点是:对“等可能事件”、“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概率的有关知识以"可能性"的形式引入了小学数学教材,"可能性"是"概率论"基本思想的"生活化"体现,对于学生全面合理地认识生活中的随机性事件有着重要的作用.概率论是数学体系中研究随机事件数量关系的一个分支,是随机数学的一部分,与算术、代数、几何等确定的数学有较大的区别.有些教师由于没有真正理解"可能性"这个概念的含义,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知识性错误,令课堂出现了一些尴尬的场面.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就要多学习概率论的有关知识,把握好"可能性"的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20.
概率统计是近代数学的重要分支,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同时概率统计与排列组合又是紧密联系的,从2004年各省的高考试题来看,要求同学们必须了解随机事件的概率及等可能事件、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相互独立事件、n次独立重复试验、抽样方法、概率分布列、数学期望与方差等基本概念.会灵活运用排列组合公式计算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会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n次独立重复试验k次发生的概率公式、期望与方差计算公式进行相关运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