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参考书,是小学教师在教学中的三件法宝,离开这三件宝去进行教学简直寸步难行。特别是“教参”,直接影响着教师对教学进度、授课方法、重点难点的处理和安排,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教参”的作用贵在一个“参”字,即“参考”之意。若偏离了这个准则,则“教参”未必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在小学教师中级职务培训实践跟踪考核中,我们深入到学员任职校听课,发现了这样的情况: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全盘搬用“教参”上的教例,简直一字不差。试想这样照搬“教参”能给教学带来多少益处呢?虽然这是个别现…  相似文献   

2.
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参考资料(包括教学参考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年轻教师以教学参考资料为模本,学习教学方法,规范课堂教学;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以教材为主、教参为辅,完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故教材和教参,就像教师的左臂右膀,帮助教师将知识顺畅地传达给学生。在教学参考资料的实际运用当中,教师要正确处理其与教材的关系。过分依赖教参,照搬教参,而脱离课堂实际,那是僵死的教学;眼中只有教材,忽视教参,将使教学固步自封,无法引入新的教学元素。故教材、教参应相辅相成,融汇渗透。此外,教师在使用教学参考资料时,还要与学情以及自己的教学水平相结合。只有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有针对性地使用教学参考资料,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本期从“实例”“经验”“理论”三个层面,分析如何正确使用教学参考资料,希望能对教师的实际操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有许多新教师视“教参”为法宝,他们备教案,实为抄“教参”。更有甚者,有的老师拿着“教参”上讲台,照本宣科。因此,课堂教学死板,枯燥乏味,学生不感兴趣。这是造成教学质量低的原因之一。 “教参”的“前言”中明确指出:编写教参的目的“主要是供教师参考,帮助教师掌握和使用教材,提高教学质量。”显而易见,“教参”并非教案。 就“课文说明”一栏而言,这是“教参”的主体部分,它是在帮助教师了解课文概貌的基础上,着重帮助教师把握重点,解决难点,抓住特点。至于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按照怎样的教学程序进行教学,“教参”中并没有明确规定,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情”来编写教案。另外,教学过程中问  相似文献   

4.
教参与教改     
教学参考书就像楼房建筑的框架,起一个导向作用。教师使用教参书有两种情况。其一是“依葫芦画瓢”,当然也不为错;其二是真正的用作教学参考,启迪教师开拓新的思路。 笔者认为,这新的思路,就是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不局限于教参书,有自己因材施教、灵活变通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教参”),对于教师理解教材、把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掌握基础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广大教师称它为“良师益友”,一点也不为过。然而,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这套教参的弊端逐?..  相似文献   

6.
教参,顾名思义是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参考的。可以说,大部分语文教师(其它学科教师也大致如此)的教学生涯,从未离开过教参。长期以来,教参确实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一个不出场的却又十分重要的角色。一、“教参”领我入门编语文教参的初衷,当然是为了方便教师备课。任何一位教师的知识面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而教参为教师备课、上课提供了必要的参考,诸如课文分析,课文作者的生活环境、写作背景、生平遭际和命运、主要作品、前人对该作品的研究以及教学中可能用得到的文字图表等资料。也就是说,教参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有针对性地、集中地提供…  相似文献   

7.
<正> 教材是教学和学习之本,教参是对教和学的一种辅导和参考,但由于知识的不断更新以及人们对知识的不断探索和教材体系的编排,加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有限,中学生物教材和教参中有些知识往往给学生理解知识造成“误区”。本文以高中生物教材为主,例析了中学阶段容易给学生造成  相似文献   

8.
与同事谈对教参的看法时,通常会听到这样的议论:“教参没看头”。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教师没能从教参中找到他们想找的东西。事实上,教参编写者在编写教参时总是不自觉地将立足点放在“我们要告诉教师些什么”上,很少考虑“教师想从教参里得到些什么”。尽管教材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教参几十年来还是一副老面孔,它已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新的课程标准推出了大批新教材,而要用好这些教材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参考书。理想的教学参考书应包含“教材编写意图”、“可选教学活动”、“可选教学流程”、“教学活动开发指向”、“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9.
“教学参考书”(简称“教参”)是“按照每册教科书的内容编写的辅导教师教学的用书”。语文教参是语文教材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多数语文教师教学工作中常用的工具书。本文试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参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这里所说的“教参”,是指公开发行且与教材配套的供教师使用的教学参考书。在中小学(含中专、技校)几乎每门课程都有相应的“教参”。各种层次的“教参”,大体上包含课时安排建议、教学要求、教材分析和教法建议、练习和习题解答、单元小结、参考资料等内容。在过去较...  相似文献   

11.
“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这一章教材中的重点。为了教好这一节,现将部发《教参》没收入的有关资料整理如下,供教学参考。 一、武昌起义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教材之于教学,犹如布料之于裁缝,仅是一种可供运用的材料和依据。教材为我教,而不是我教教材。教师应当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教师可以变更教材体系,可以增删教材内容,可以调整教学重点,可以自编教材,尤其是对待“教参”,更应持灵活态度。但在许多教师的教学中却对教材、“教参”之类的东西过于盲从,甚至成了教材、“教参”的奴隶。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执教的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题为《行道树》的散文。作者是台湾著名散文作家张晓凤。课文的大意是: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的家在山上,  相似文献   

13.
李卫平 《物理教师》2007,28(4):15-16
“摩擦力做功生热”的说法十分普遍,在很多的大学物理力学、热学教材①②③④和中学物理教材⑤、教参资料以及日常的教学中都有类似的说法.“摩擦力做功生热”的说法作为一种自然现象的笼统的定性描述,是没有任何争议的.但这一说法作为物理学中功能关系的一种表述,人们对其含义  相似文献   

14.
教参作为教师的教学助手,它只起参考作用,而不能全盘照搬。本文以浙教版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第七册课本及教参(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版)为例,谈谈对于教参的几个疑点和看法。第七册课本新增课文《去年的树》是一篇颇有意思的文学散文,相应教参在“教材理解”中有这样的表述:“这篇选学课文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写的童话。……作者通过这个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情意……”很明显,教参认为本文的重点是通过写鸟的形象来寄寓作家所要表达的主题的。诚然,鸟儿的活动是文章的主线,鸟儿的形象意义是豁然于目的。可如果深入一…  相似文献   

15.
自从《廉颇蔺相如列传》被选人教材以来,该文的教学实践大都受“教参…‘智勇论”教学指导的影响,“教参”中明确指出“在‘完璧归赵’的欺诈和反欺诈斗争中,突出了蔺相如的足智多谋、勇敢及不畏强暴”。  相似文献   

16.
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京、津、沪、浙版)第八册第五单元第五节的教学内容是“复名数和小数”。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在教这一内容时存在较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是由课本及教参中存在的问题而引起的。为此,本文将课本及相应教参中的这几个问题作一简单剖析,并提出修改意见,供同行参考。一、教材混淆了“数”和“名数”的概念这段教材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混淆了“数”和“名数”的概念。现摘录两段课文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7.
读罢仝建设《取消语文教参如何 ?》(见《语文教学通讯》2 0 0 0年第 1期 )一文 ,初觉耳目一新 ,拍案叫绝 ,但冷静思考之余 ,又颇有一些异议。尽管不少教育工作者对现行“教参”抱怨甚多 ,“教参”对广大语文教师的消极影响也显而易见 ,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语文“教参”实在取消不得。理由有三。一、目前 ,中小学语文老师素质普遍不高是不争的事实。能娴熟地把握教材 ,演绎出丰富多彩的各具个性的语文教师毕竟是少数。在短时间内 ,我们无法对这些素质不高的教师大“换血” ,也不敢奢望在一段时期内通过行政和教研部门的“速成”培训 ,让…  相似文献   

18.
教学参考书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它能帮助教师领会教材的编写理念,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促进教师教学理念改进和提高。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教参,但不能依赖教参。发挥教参的有效作用,首先要对教材独立钻研,其次对教参提供的资料合理吸收、积极加工和大胆舍弃,最终备出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案。  相似文献   

19.
教参,作为教师教学的指导性用书,其价值、作用不言而喻。但是具体到每位教师在教学中用或不用,多用或少用,应该因人而异。按常理,初涉教坛的青年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不十分到位,又缺乏教学经验,对教参会更倚重些。教龄长的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远远高于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也相应丰富,对教参的使用率应比青年教师低。然而,《中国教育报》组织实施并公布的“全国中小学教师阅读调查报告”中,教学参考类书籍高居榜首,而且经常阅读教参者不仅教龄不分长短,职称不论高低,相反还有教龄越长比例越高、职称越高读得越多的现象。统计显…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美术课教学中 ,我们习惯于依赖教参和教科书 ,教学实施按教参规定的任务和目标去“教教材” ;新课程将美术和音乐合科为艺术课 ,教学实施中我尝试着努力去“用教材” ,将艺术教材作为课程资源来使用 ,并根据自身素质、教学风格和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去主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前不久 ,我们学校举办“新课程论坛”教学观摩展示会 ,我开设了艺术新课程“线的情感”教学公开课。我用“组合与重构”的方法对这堂课的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 ,并通过“链接”的办法超越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获得与师生生活和多学科知识的联系与综合 ,使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