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0):175-178
开放性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围绕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探索并逐步形成了分层次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建立了实验室开放预约管理系统,实施课内实验开放、实验公选课开放以及课外项目开放等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过程管理,实现实验教学的开放预约与学生的自主操作。实践证明,分层次开放性实验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嘉应学院心理学实验室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下进行的一系列探索与实践。该实验室创新了心理学开放实验模式,对心理学实验室实行分层次开放,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年级、需求和能力的不同选择不同层次的开放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应用技能。心理学实验室从管理制度、开放的组织与实施、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建立了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并对进一步开放实验室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3.
电工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变我国的高教界较为普遍存在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的问题,本文采用按基础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研究性实验分层次教学;实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开放性实验教学方法:建立融实验、科研、生产于一体的实验教学新模式;建立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实验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实际动手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探索、创新和敬业精神.  相似文献   

4.
围绕材料科学基础实验,实施了由教师和实验员监督、高年级本科生管理和带教低年级本科生,将扩大实验室开放与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相结合的实验室管理创新模式。实践表明,这种模式具有较强可操作性,不仅能使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创新思维与综合分析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实验室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实验室开放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室开放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实验室指出了利用率、培养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该文分析了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实验室开放现状,指出了实验室开放存在的内容单一、经费短缺、指导教师不足及实验室开放力度不够等问题,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导向,提出通过改进实验开放层次、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措施,建立适应现代技术发展的实验室开放模式,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及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实验项目的开放共享管理模式越来越受到各高等院校的重视,其目的是为了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学院本科教学实验中心通过制订基于实验项目的开放共享管理制度,设立基于实验项目的实验室开放共享平台,建设基于实验项目的开放共享实验室,逐渐改变了落后的教学模式,高效地利用了现有实验室条件;并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与学生创新创业相结合,达到了学生在基本技能、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相似文献   

7.
机械类专业分层次、模块化实验教学体系的创建与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机械类专业分层次、模块化实验教学体系的新思路并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案。在教学上将传统内容与现代制造技术相互结合;教学模式上将课堂实验与开放实验相结合,注重了学生实验基本技能、实验总结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实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8.
面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机械类专业分层次、模块化实验教学体系的新思路并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案.在教学上将传统内容与现代制造技术相互结合;教学模式上将课堂实验与开放实验相结合,注重了学生实验基本技能、实验总结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实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9.
培育创新型人才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改革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提出了将开放观念融入到实验室规划与建设中,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促进实验室建立与发展。开放实验室建设包括多级实验平台互相开放、实验项目设计增加自主性创新实验、学生社团参与实验室运行管理,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实验,拓展了实验室开放的内涵和形式,从而提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重庆大学机械学院实验室及仪器设备使用、管理现状,针对实验设备仪器利用率不高、信息沟通不畅、现有实验模式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等问题,成立了学院实验中心,并建设开发了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这些措施将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有效运用到实验教师、学生、实验室及相关资源设备的管理过程中,把实验教学、人员设施管理、设备借用、预约考核、创新实验、评价体系有机结合到一套体系中。通过实验室的开放实施,有效地解决了实验室存在问题,优化了实验室管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1.
高等院校教学实验室开放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辅助手段。针对地质实验室开放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时间冲突、实验设备数量与学生数量冲突等问题,设计了基于读卡系统、互动系统、视频监控和学生自主预约的实验室管理系统,实现了自主刷卡、实验、锁门、监控的开放实验新模式。该套管理系统实现了教学实验室自主开放,确保教学实验室得到最大化利用,为学生实验课程复习、创新项目、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2.
开放式创新型实验室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实验提供了机会和平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结合我校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开放式创新型实验室的探索与实践,阐述了开放式创新型实验室在时间、空间、实验内容和学习方式全面开放,以及鼓励创新的特点;探索了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兴趣选择实验室类型的建设思路,以及具体的建设措施;提出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开放式管理和运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精神,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具体探讨了分层次实验教学模式,编写满足不同层次教学的实验教材,建立实验室开放教学体系,进一步整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并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目的,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高等学校创新实验教学改革,促进实验室管理进一步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提供良好的学习科研环境.结合山东建筑大学实验室开放管理运行模式的实施情况,探讨了高校实验室开放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选题与实践脱节、缺乏创新、师生精力投入不够、真实课题少等突出问题,提出将毕业设计选题与实验室建设相结合,提前到大三第1学期;指导教师督、导并重,鼓励大胆创新;组建毕业设计团队,发挥协同效应。实践证明,实验室面向毕业设计开放,毕业设计与实验室建设相结合,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和氛围中进行创新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一条培养实践创新人才,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基于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的特点,对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开放管理与运行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旨在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实现实验室资源共享;促进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激发学生自主实验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实验素养;培养学生的工程理念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实现开放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实验室安全、高效、稳定的运行;建立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良好开放平台,对同类实验室开放与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7.
机械基础创新实验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方面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结合湖南省示范性机械基础创新实验体系的建设实践,对创新实验项目开设、实验大纲和实验教材的修订、实验室开放的措施、提高实验教师素质的必要性以及实验室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开放实验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室开放教学模式是实验教学建设的重要课题,开放实验教学在本科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室开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又可以促进实验室的发展,从实验室开放教学的实施与管理入手,积极探索实验室开放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结合当前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际,介绍了在实验室建设方面采取科学规划、深化质量工程、实施实验室建设项目化管理、实验室管理科学化等措施建设实验室,并相应采取设置创新实践学分、在本科生中开展教师指导科研训练、实施项目化实验室开放、将学科竞赛纳入常规教学管理等培养创新实践人才的方式方法及实践成效。介绍了实验室发展和搭建创新实践平台提升创新实践人才培养的做法及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实验室管理新模式的探索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实验室工作时间开放、其他时间关闭、实验室人员紧缺的现状,提出了教师管理为主、学生管理为辅的实验室管理新模式。该模式以教师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契机,选拔品学兼优的学生来管理实验室,从而提升学生和实验教师的创新能力以及实验室管理的科学性;该模式在信息与控制系进行了实践,新模式实施3年来,成效显著,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了实验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