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的资助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和教育问题,它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国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当前,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已经取得很大成就,但问题也较多,因此,改进和完善我国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民族地区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完善,有助于我国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长.因此,改进和完善我国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是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高校贫困生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属于弱势群体,由于外围环境因素的影响,一些贫困大学生逐渐凸现各种心理问题,使他们由单一经济贫困转化为经济贫困和心理贫困的双困生.事实上,仅靠经济救助很难从根本上有效遏止这一转化过程,要解决高校教育中的这一问题,必须建立一个与经济资助体系相结合的"贫困心理"干预体系,使贫困大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前,贫困大学生问题已经成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普遍关注、家长揪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经济上的负重,往往导致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贫困在大学生心灵深处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挫折感,从而导致了自卑、抑郁、焦虑、孤僻、人际关系敏感、自我封闭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部分学生因此成为经济、身心的"双困生",这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性格等诸多方面都造成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贫困大学生就业困境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就业艰难,这已是一个现实性非常鲜明的问题.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课题.随着贫困大学毕业生的增多和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如何解决好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通过对贫困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分析,提出了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刘茵  吕志娟 《文教资料》2013,(7):124-12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90后"贫困大学生的特点,进一步论述了引导其全面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并针对如何对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每年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贫困大学生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救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学生的经济困难.本文主要从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的伦理现状分析、加强对高校贫困生的伦理关怀的方式和当前对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要采取的救助途径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承担的费用在逐年上升.一部分家庭困难的学生随即出现了上学难的问题,大学生贫困现象开始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并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笔者根据延安大学贫困生调研情况,结合我国现行的大学生助困政策,对大学生贫困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力图寻找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8.
高校贫困生的"贫困"并不只是表现于物质和经济方面,同时也集中反映在精神和心理层面.在帮助贫困生切实解决经济贫困问题的同时,我们还要充分关注贫困生的心理贫困问题.深入剖析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贫困现象,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探求帮助高校贫困生实现心理脱贫的有效策略,是促进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从1989年起经国务院批准高校开始收取部分学杂费,到1997年普通高校全部实行招生收费并轨,至此1998年"贫困大学生群体"正式形成,免费上大学成为了历史。教育体制改革,高校教育产业化,学费、生活费、公寓费日益渐长,随之而来的贫困大学生数目也快速增加。尽管近年来国家政府、教育部门、高校和全社会都在关注和帮助贫困大学生,但大都局限在一些经济层面的救助,往往忽略了其精神心理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这对贫困大学生这个结构性的问题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贫困大学生还需从其心理出发,从经济和精神心理两方面共同努力去帮助,才能使其全面发展,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通过对湖南女子学院三个年级的贫困女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研究该院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心理压力大、人际关系差、自我满意度低、不良情绪严重和学生处于经济与心理的双贫困中并关注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使女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关于大学生“精神贫困”问题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学生"精神贫困"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的"精神贫困"表现为在一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着自卑、自暴自弃、自我封闭和学习失败等心理.导致大学生"精神贫困"有来自家庭、社会、学校和同辈群体等方面的原因,解决大学生"精神贫困"问题应从进行经济救助、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2.
朱道平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3):105-106,109
当前,对于大学生问题,全社会都比较关注,然而于西部偏远地区的大学生关注程度却较低,尤其是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关注.作为贫困大学生,同样是社会的未来,他们是未来中国社会的建设者,如何解决好贫困大学生的思想等方面的问题,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以云南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对贫困大学生问题进行探析,提出对策,希望能够引起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对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震 《文教资料》2009,(33):225-22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贫困生现象”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关注热点。文章分析了贫困大学生心理困惑的原因.并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成因及解决对策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瑞学 《教育探索》2005,(11):90-92
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我们在关注他们经济困难的同时,也应关注他们的“心理贫困”问题。导致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问题的成因,有家庭因素、社会因素、教育因素和个体因素。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完善助学制度、进行经济帮助的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高等学校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逐渐引起了重视与关注.贫困生心理问题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建构高等学校助困育人体系有助于解决贫困生的"心理贫困"问题.笔者通过结合研究与工作实践对完善高等学校贫困大学生进行情感关怀和心理救助的方法与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浅议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困境与职业生涯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娟 《文教资料》2009,(22):234-235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加突出.贫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产生,与其自身就业准备不充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欠缺不无关系.因此,本文从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困境的主要表现入手,分析了贫困大学生有针对性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并对如何高校做好贫困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扶贫基金会数据统计分析现阶段在校大学生数量已经超过1300万人,这其中贫困生数量所占比例达到20%。在环境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下,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被重视和关注。相较于全国常模而言,贫困大学生SCL-90各症状因子分值明显偏高,这其中尤以抑郁因子、强迫因子及躯体化因子表现最甚,在校大学生中极端行为的屡屡发生不仅使校园安全管理陷入被动,且不利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改善。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出发,对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干预是减少校园突发事件和培养贫困大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方面,这对于高校教育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重点分析了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贫困大学生是当前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日益成为政府以及全社会普遍关注的对象。现在,全国大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将近30%,其中特困生比例达到了10%-15%。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贫困大学生和特困生人数还将呈上升趋势。贫困大学生绝对人数的急剧增多,使他们成为了大学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群体。由于经济等多方面原因,贫困大学生比其他大学生面临更多的问题和更大的心理压力,出现多方面的消极心理,常见的如自卑、孤僻、敏感、多疑、偏激、焦虑、抑郁、自暴自弃等。有的贫困大学生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据调查,贫困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比其他学生高出20%。这些,都不利于贫困生的健康成长和早日成才。关注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加快,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数量也在逐年上升。贫困大学生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心理更为敏感,承受了不同程度的经济、学习和精神上的压力。一些贫困大学生产生了心理健康方面的困惑,这对高校的教育者和管理者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引起高校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收费政策的实施和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高校中贫困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贫困大学生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引起国家高层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经济困难,贫困大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容易产生自卑、逆反、忧郁、自我封闭、过分敏感和依赖等许多方面的消极思想行为。试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