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依照英美新批评文学流派的观点:文本是一个独立自足的存在,其意义需要读者的"细读"方能体现。而所谓"细读",即是对作品进行细致入微的研读和评论,认真审慎地分析研究作品的词法、章法、修辞和意象等。文学文本的"细读"可从声音层面、意义单元、意象和隐喻、象征和象征系统等几个层面进行,文本只有经过读者细致的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着程式化、功利化和无效化的困境,此类情况在文学类文本的教学上显得尤其突出。我国学者把英美新批评派的文本细读概念迁移到我国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形成了新的"文本细读"的理论范式。该文结合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以《祝福》第一部分为例,就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作一探讨,以此作为阅读的金钥匙,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3.
文本细读是20世纪英美新批评派创造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指用语义学的方法对作品的语言、结构和细节等进行真切的感知,深入的阐述和分析。文本细读尊重文本,以语言为立足点,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从而感受到浓浓的"语文味"。本文以陆蠡的《囚绿记》为例,以文本细读理论为基础,从文本出发,从语境中分析语义,从文本的内部组织结构三个角度进行文本细读。  相似文献   

4.
韦芳 《现代语文》2010,(7):59-60
文本细读(close reading)是20世纪40年代英美新批评派理论家克林斯·布鲁克斯提出来的。它是文学批评最基本的方法和手段,有时也被称作“充分阅读”(adequate reading),是“对文本的语言、结构、象征、修辞、音韵、文体等因素进行仔细解读,从而挖掘出在文本内部所产生的意义”。课程教学语境下的文本细读,吸收了新批评派的一些理念和方法,是对文本细读概念的一种借用、活用,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研究和解读是从西方自身的文化语境出发的,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文学理论的影响,其中对宇文所安治学研究影响最大的西方文学理论是英美新批评的文本细读法.宇文所安治学研究中的文本细读实践独树一帜,既有对英美新批评文本细读方法继承的一面,也有对其超越的一面.对宇文所安汉学研究方法的探索,有助于弥补国内学者研究视角的不足,扩大研究的视野,由此在中西方异质文化的宏大视野背景下,互识、互补、互证,共同探讨、阐释中国古代诗学.  相似文献   

6.
文本细读,本是20世纪英美新批评派理论家克林斯·布鲁克斯提出来的,它是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术语"。细读"对于文章的品阅是有积极作用的,面对教学文本,只有细读,才能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感受语言,才能摆脱浮躁的语文课堂,使课堂充满语言的芳香。语文的"细读",既要引领学生读懂文本,读懂他人的观点,更要读出自己的见解、体会。一、细读,读出鲜明的情感细读,是对语文文本的细细品味。文本的字里行间是深深的情感,是鲜明的观点,是生活的再现。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的芳香,唯有"细  相似文献   

7.
对金圣叹<杜诗解>采用八股时文的章法结构分解杜诗,前人有腰斩之讥,今人对其价值也认识不足.金圣叹的批解在以文本为中心、细致分解文本方面类似干英美新批评的"细读法",但金氏的解读与新批评的细读又有很大不同,明显地体现出一种中国传统"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式的文心追索和读者体验精神,可称之为"中国式的细读".金圣叹的这种细读批评为中国古代诗歌批评注入了理性分析的血液,它以其充满现代智慧、科学分析的方法和传统审美文化精神受到当代研究者的重视,是现代诗学建构和当代文学批评可资借鉴的本土资源.  相似文献   

8.
"细读"是20世纪40年代英美新批评派提出的主要研究和批评方法,语言的含混性和生产性向读者提出文本细读的诉求。文本细读在大学英语文学教学中也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和重要性,可以改变学生目前教学中的重重问题。大学英语文学教学中的文本细读应该采用诠释学的方法,实现教师与学生间的平等对话,消解科学主义的教学方法向文学课堂的渗透以及教师的话语霸权,最终优化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9.
文本细读被英美“新批评”派奉为圭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它对于帮助学生正确解读文本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以鲁迅的《药》为例,从篇名释义、开篇细读和“枯草”意象等三个方面予以分析,解决了文本细读法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本细读的方法来源于英美新批评,现代诗歌的阅读、研究应该从具体的文本出发,寻找文本隐藏着的审美因素,才可能获得比较正确的认识。现代诗歌文本的细读,一个重要的层面是读者的想象性体验的展开和实现,对现代诗歌的理解、接受和批评来说,文本细读是一种能力,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个人的想象事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新批评理论是现代英美文学批评理论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流派.新批评理论认为文学研究应该以作品为中心,其理论观点包括“文学本体论”、“意图谬误”与“感受谬误”、“细读”模式等.在英美文学教学实践中运用新批评理论的对策有:精选作品,适当细读;结合多种批评理论,提高分析能力;注重分析语境,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文本细读”法作为人们对文本进行解读的重要方法,最早是由英国文学理论家瑞恰兹在其“文学语义学”理论中提出的,这种“细读语义”的方法后来更成为英美新批评派贯穿始终、纵横捭阖30年之久的批评精神和方法,至今仍有较大的实践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语境下的文本细读是对新批评派"文本细读"的借用,倡导师生共同直面文本,关注文本本身,反复咀嚼,把握文本更深层次的内涵,从而实现文本细读为阅读教学服务。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进行文本细读的同时掌握科学规律,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细读对阅读教学有极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徐克瑜 《现代语文》2009,(12):35-36
运用英美新批评文本语言细读理论和我国古代诗歌情感品味相结合的阅读范式,对贺知章《回乡偶书》的深层审美意蕴作了细读分析和情感品味,以期带领读者去细读和慢品诗中那一段抹不去的乡情乡韵背后深重的人生感慨和旷达乐观的生命情怀。  相似文献   

15.
新课改由原来的风起云涌到如今的沉静内敛,沉淀出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微观细读"阅读教学法便是新课改中语文课堂备受关注的成果之一。何谓"微观细读"?它是孙绍振教授对英美新批评派的"细读法"进行创造性的解读,并冠以"微观细读"的说法。  相似文献   

16.
“文本细读”法是二十世纪由英美“新批评”派提出的概念。中国传统诗歌阅读提倡通过细读进入诗人情感表达的场域,与作品形成直接对话。文章从文本细读的角度对李白《将进酒》中的‘‘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进行再解读.认为诗句中蕴含一个失意天才的双重心境,深入理解此诗不无裨益,能为古典诗词鉴赏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本深读(deep reading)不同于文本细读(close reading)。文本细读随着"新批评派"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勃兴而为人所知。它通常是指"对文本的语言、结构、象征、修辞、音韵、文体等因素进行仔细解读,从而挖掘出在文本内部所产生的意义"的一种文学阅读与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孙绍振著上海教育出版社近年来,语文教育中的文本解读备受关注,渐成热点。在文本解读的"大虾"中,孙绍振先生的文本细读系列著作显得卓尔不群。《月迷津渡》是继《文本细读》后的又一本力作。在这本书中,孙先生一如既往地对西方新批评等所谓的"细读""不屑一顾",这对文本细读江湖中偏好崇洋  相似文献   

19.
文本细读作为新批评派的重要理论,在今日高校外国文学教学中仍有重要的存在意义,理应成为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的基本方法。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时,要注意避免新批评派的诟病,实现译文与原著、文本与语境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在新批评文本细读的思想指导下,多读文本、细读文本是上课处理教材的重要一环。通过细读《说书人》一文,发现其中的"我"就是一个有意思的角色,明看是一个角色,细看则融合了多重角色。从温情忧伤的叙述者、城市文明的批判者、传统文化的挽歌者、精神流浪的落寞者这几种角色入手对"我"作简要分析,对这个人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