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正> 团身前滚翻是各级各类学校体操基本教材之一,也是向前滚翻类的“先导”动作,其“先导”作用在于能否掌握前滚翻的正确技术。团身前滚翻的动作规格是:“蹬地前滚时有直腿过程,滚动要圆滑。”它依次以手、头后部、背、腰、臀着地,以二脚蹬地所获得的支撑反作用力为动力来完成向前滚翻。过早或过迟的屈膝团身都有碍于该动作的完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当背部着地时,屈膝团身(如图1②-⑤)的动作要领,为时过早。因此,学生往往易产生三种不良结果。一是过早的屈膝团身,不利于两脚完成充分的蹬地动作;二是过  相似文献   

2.
曾经有人在讲解“前滚翻”动作时,利用“球”和“方块”作教具,通过两个物体的滚动对比,让学生观察思考。体会团身滚动的动作要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从中得到启发,发现用“球”和“方块”解决跳跃和耐久跑中的教学难点,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一、体育教学术语使用不当,学生理解困难案例1:教师教授前滚翻动作时,强调"蹲撑、提踵、撑垫、屈臂、低头、蹬地、提臀、重心前移,团身滚动,头、颈、肩、背、腰、臀依次着垫向前滚动,当背部着垫时,迅速屈腿、团身、抱小腿成蹲撑。"教师反复强调这些动作,学生无法建立这些动作的表象,练习效果大打折扣。改进建议:教师在讲解这一动作时,可以利用口诀处理学生理解不好术语的问题。如,前滚翻口诀"前滚翻不用愁,低蹬团抱滚似球",学生在练习中,教师逐字讲解这些动作的含义,学生就会明白"低:低头;蹬:蹬地;团:团身;滚:滚动",然后  相似文献   

4.
<正>一、结合形象性的类比在动作图片的下面,对应一个更加形象的物体呈现完成动作的某些技术原理,可帮助学生理解动作做法并加深记忆。如,前滚翻图片,在团身抱腿图下加一个滚动球,学生更容易理解团身抱腿是为了使身体形成一个容易滚动的"圆"。二、局部特写或区域加亮单独展示重点、难点的图片,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晰、明确地解决动作技术的重难点。  相似文献   

5.
<正> 一、技巧:前滚翻,后滚翻。让学生蹲立,低头,用布带从头后绕至双膝后,与另一端结好(布带长约1米,宽约10厘米,钉上粘扣使用更方便),即把头和双膝连结在一起,形成较固定的蹲立“团身”姿式。如图1。其作用: 1.有助于完成“团身”动作。在“后滚翻”中,可避免“头后仰”“直背后倒”等错误动作。 2.可把双手从“抱小腿”动作中解放出来,专心做“推手”动作,解决了双手顾此失彼的问题。用法提示:根据学生掌握动作的进程,逐渐放松绑带,直至完成不用。二、单杠:支撑后回环。方法(一):让练习者在低单杠上做好支撑,然后将跳绳(或其它较牢固的绳子)中段放于练习者腰  相似文献   

6.
<正> 一、动作要领蹲撑开始,身体重心稍前移,臀部稍提起,身体后倒、低头、团身、向后滚动,当滚动至后脑着地时,两手迅速置于耳侧、并随身体向后滚动用力推撑成右腿跪撑、左腿后伸、坐右踵的半劈腿姿势,左臂前举,右臂上举(见图1)。二、教学难点后滚翻的速度不够,推撑力量不足。三、教学步骤与手段 1.蹲撑开始,快速后倒,两手置于两耳侧,团身低头向后滚动至两手撑垫后再还原成蹲撑。反复练习,逐步提高向后团身滚动的速度。 2.复习后滚翻练习。 3.后滚翻成跪撑。 4.跪撑,左腿后伸成坐右踵的半劈腿姿势,左臂前举,右臂上举。 5.做右腿在前、左腿在后的纵  相似文献   

7.
<正>案例1:在《多种姿势的滚动方法》单元第1课时的准备活动阶段安排了热身游戏"捕小鱼",设计区域内捕捉、奔跑、观察、躲闪、急停、下蹲、深蹲、抱头深蹲等游戏动作关联滚翻练习时"低头团身"技术,通过改变游戏条件、抉择逃跑线路、观察安全区域、急停下蹲躲避等要领提示的辅助游戏练习,既让学生们体验滚动、滚翻时身体团身的本体感觉,也能提升学生的身体控制能力及体能。案例2:在《各种形式的向前滚翻方  相似文献   

8.
<正> 一、动作要领背向垫子蹲撑开始,含胸低头,两手向前下方推地,快速后倒,两臂夹肘、两手放在肩上、姆指朝里、掌心向上,使团紧的球状身体经臀、腰、背、颈、后脑依次向后滚动,当滚动至后脑着垫时,臀部主动向后上翻,两手用力撑垫推起成蹲撑至站立(见图1)。开始后倒时臀部主动靠脚跟,后倒时膝部主动贴胸,手触垫时臀部主动向后上方翻臀团身。二、教学难点低头快倒,团身,用力推垫。三、教学步骤与手段 1.下蹲屈臂夹肘,两手向上翻腕放在肩上,向后快倒团身滚动至  相似文献   

9.
“前滚翻”是技巧运动的启蒙动作,是大、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最基本的体操课内容之一。它在竞技体操中是所有向前滚动、翻腾动作的基础,又是成套动作连结的纽带。它能有效地提高人体前庭分析系统的机能和时间、空间感觉,又能培养人的自我保护能力(是人们进行各项体育活动的一个基本的自我保护动作)。在我们贯彻高等学校体育大纲的技巧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完成这个动作是不够理想的,常发现以下错误: 1.头部着垫部位不正确,因此滚不过去或滚过去也不园滑(形成齿轮滚动)。2.团身不紧,抱腿不力,往往身体腹  相似文献   

10.
<正> 中学体操教材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为了使学生能较快地学会体操动作,并能自己进行锻炼,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提高对体操练习的积极性。在体操教学中,根据动作的难易程度、器械条件,相对采用一些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将中学体操教材中,典型动作的基本要领,辅助练习及教学方法作一简述,仅供大家在教学中参考。脚离地后腿伸直,团身紧,滚动圆滑。教法: 1、仰卧团身抱腿,前后滚动。2、仰卧团身抱腿,前后滚动成蹲立。可在帮助下进行练习。3、可利用适当的斜坡垫子练习前滚翻。(图二)  相似文献   

11.
<正>一、团身抱腿练习1.蹲撑团身抱腿练习:练习者由蹲撑姿势开始,要求臀部靠近脚后跟,两腿尽量弯曲使膝关节靠近肩关节处,两手紧紧抱住小腿中部成球状,反复练习此动作,相互纠正其姿势(图1)。2.仰卧团身抱腿练习:练习者仰卧在垫子上,做团身抱小腿的动作,姿势完全同蹲撑团身抱腿姿势,多次练习,要求抱腿圆而紧,看谁会模仿球的动作(图2)。  相似文献   

12.
<正>案例1:以生活中摔倒的两种应对方式导入:一种是摔倒时,人会下意识的直臂支撑,容易受伤;另一种是摔倒时,屈臂低头含胸,团身滚动做一个前滚翻动作,人安然无恙,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前滚翻的兴趣。教师以"我们的身体应怎样做才能‘团身滚动’?为什么要‘团身紧’?"等层层导疑,也是对  相似文献   

13.
<正>一、背景分析四年级学生具有较好的合作意识,善于模仿,且他们在以往的学习中接触过前滚翻,初步掌握了团身滚动的方法。完整动作教学时,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教学理念,将动作教学与"挑战冲关"的游戏相结合,充分发挥游戏活动的作用,增强后滚翻教学的趣味性,鼓励学生在游戏中进行尝试性学习,逐步领会动作要领、掌握动作及方法,营造互助、互评的合作学习氛围,提高动作质量。  相似文献   

14.
平衡木侧空翻接团身后空翻动作属高难度动作之一,其难度特点主要表现在两动作的连接技术上。本文旨在运用力学原理对动作技术进行分析,从而明确侧空翻和团身后空翻的主要力学机制,提出连接要求,确定较合理的动作要领,用以改进技术,指导训练。还根据作者自己的训练教学实践,对该动作的教学训练方法和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正> 本文旨在通过双人项目悬垂类动作在以往10年间的发展情况的简略归纳,探讨此类动作再发展的潜在可能性。1 情况回顾如果说起80年代双人项目动作技术的发展有何显著特点的话,我想双人“悬垂”类动作技术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应是其一。翻开70年代的有关资料,见到的是该类动作还刚起步的情况。动作处在“团身悬垂甩起或甩起翻上倒立”这一初级阶段。1980年原北京男双(徐宏、胡秉臣),在全国锦标赛上完成了“倒立团身  相似文献   

16.
<正> 在体育教学中,有关动作要领的某些术语,学生有时不能真正听懂,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注意科学性的同时,对原教材的有关陈述加以灵活变通,使之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例如,团身前滚翻的动作要领中有“身体要团紧”一语,对此学生虽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但因缺乏切身体验,所以在做动作时,或躬背抬头,或低头抬臀。最常见的错误就是背部一着垫腰腹部即松开而仰卧于  相似文献   

17.
学生提问是课堂创新的源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堂前滚翻课上,我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球和木块哪个易于滚动?”接着我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纸球和木块进行演示,并让一个学生出列尝试体验,最后得出结论:球比木块容易滚动。我正陶醉于刚才的情境并准备总结前滚翻的动作要领时,突然,魏宇同学举手提问:“如果作用于木块一  相似文献   

18.
前滚翻原是小学四年级教材,根据体育大纲要求,从七九年开始安排在一年级。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需要,进一步-提高前滚翻的教学质量,我们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根据前滚翻的技术要求,选择了以培养动作能力和技术学习相结合的一种新教法——助跳支撑前滚翻。它的动作要领是,上一步双脚跳起,双手支撑(臂直伸)适当高度(40-50cm)的垫上,提腰背屈腿上举然后曲臂低头,团身向前滚动成蹲撑。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验,证明这种教法是可行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我们选了条件基本相同的一年级两个班作为实验班(共38人,其中女生18人)和对照班(共39人,其中女生19人)。两个班按进度计划各上8次课。实验班主要以“助跑支撑前滚翻”为内容进行教学,辅之以身体素  相似文献   

19.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对体育基本知识、技能、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定型。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1 演示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简单的教学方法演示某一动作的技术要领,生动直观传授知识技能和加深学生对动作技术的理解,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例如:在教学投掷标枪的技术要领时,都强调“满弓”的用力动作,为什么这样呢?学生并不完全理解。做一个简单的演示,“用一细功竹片弯成弓形,将一块小石子弹出去”。通过这一简…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生物力学解析法,设计了单杠后摆振浪团身后空翻再握动作技术。并对这一最新飞行动作的下摆、撩腿上摆与撒手、腾空翻转与再握各技术环节进行了详细研讨。指出了后摆振浪团身后空翻再握动作技术创新的生命力及其教学训练要点。意为我国九十年代体操难新动作攻关提供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