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红四方面军的前身及其主要军事活动1、红三十一、三十二师的建立及活动1927年,当中国革命处在危机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了“八七”会议。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会议决定以发动秋收起义为当前的主要任务。为响应“八七”会议的号召,中共鄂东特委在董必武等同志引导下,于1927年  相似文献   

2.
1927年中共临时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原定7月28日召开,后延至8月7日举行,其主要原因是当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时间紧迫,筹备不及;军情变化,急于发动南昌暴动。  相似文献   

3.
1927年11月13日爆发的黄麻起义是“八一”南昌起义和湖南秋收起义以后,在长江以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这次起义点燃了大别山地区革命的烈火。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的建立准备了条件。近年来,对领导这次起义的组织机构是谁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鄂东特委;有的认为是湖北省委;有的认为是黄麻县委;还有的认为是黄麻起义总指挥部。那么到底是谁呢? 一湖北省委是否领导了这次起义?党的“八七”会议确定了用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并决定在湘鄂赣粤等省举行武装起义。湖北省委根据“八七”会议的精神拟订了秋收暴动计划,将全省划为7个起义区,黄安、麻  相似文献   

4.
“八七会议会址邓小平题”这块挂在汉口鄱阳街139号的匾额,讲述着77年前那段惊心动魄的往事。年轻的共产党处于“危急存亡”的关头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接着,江苏、浙江、安徽、广东、广西等地相继以“清党”为名,大规模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4月28日,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北京英勇就义。7月15日,汪精卫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正式同共产党决裂,背叛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终于全面破裂,持续了3年多的1924年至1927年的中国大革命失败了。  相似文献   

5.
1927年“八七”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路线,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方针,号召各地党和人民群众举行秋收起义。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同志来到湖南,领导了当地的起义。参加起义的有前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安源矿工和平江、浏阳、醴陵等县的农民自卫军。这些队伍在修水、平江、浏阳、铜鼓一带会合,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  相似文献   

6.
1927年8月中旬至9月上旬,中央特派员毛泽东同志为落实党的“八七”会议关于立即发动湘鄂粤赣四省农民举行秋收暴动的决议,深入湘赣边界,数次前往修水、平江、浏阳、安源、铜鼓等地实地调查,动员和组织群众,寻找军事支持,为秋收暴动作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在他的直接指导下,我党在湘赣边界召开了第一次军事会议,组建了第一支  相似文献   

7.
目前,史学界对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中央紧急会议”(简称“八七”会议)上如何产生中央领导机构的问题,先后出现三种不同提法:其一,认为会议撤销了陈独秀的中央总书记职务,选举瞿秋白为中央总书记。其二,认为会议选举瞿秋白为中央书记。其三,认为会议选瞿秋白、苏兆征、李维汉3人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上述说法都不够准确。现根据“八七”会议的原始记录及有关材料,对中央领导机构的产生作一考察。  相似文献   

8.
1927年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虽然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但没有在政策上提出具体的方案。土地革命前期,毛泽东将八七会议确定的总方针进行了具体化:制定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土地改革政策;规定了红军的建军思想和作战原则;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原则和党的思想路线;阐明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毛泽东提出的这些主张,解决了八七会议所没有解决的重大问题,对八七会议在理论上做出了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引 言 瞿秋白,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1927年,他主持“八七”会议,纠正与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并参与决定和指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与广州起义等全国各地的暴动,把中国革命从当时的严重失败中挽救过来。此后不久,他也曾犯过盲动主义错误,但能够认识改正。  相似文献   

10.
1927年冬和1928年春,在党的"八七"会议和井冈山斗争的推动和鼓舞下,江西地方党组织所领导的武装起义,遍及赣江两岸,波阳湖畔、武夷山麓.其中弋横暴动和东固、延福暴动取得胜利,转入了坚持游击战争,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走上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胜利道路.东固革命根据地虽然严格来说还是一个游击根据地,但它是"工农武装割据"规律  相似文献   

11.
重庆谈判,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件大事。人所共知,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七·一五”公开分共,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从此,中国共产党一直处于非法的地位。1927年至1937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主要是国民党新军阀的独裁统治,以反革命的武装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武装。直至1937年“七·七”抗战前夕,在共同的民族敌人日本帝国主义进攻面前,国民党的将领张学良、杨虎城顺乎民意,发动了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积极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但在八年抗战中,国民党蒋介石政府仍将中国共产党看成心腹大患,不断挑动磨擦。抗战胜利前夕,蒋介石一边命令日伪军只准受降国民党,一边积极调动兵力向解放区进攻,准备内战。  相似文献   

12.
土地革命时期的早期革命政权与之后出现的苏维埃政权虽然均属于革命政权,并有延伸意义,但两者不能等同中共"八七"会议后提出建立的苏维埃政府。直到秋收起义的发动和各地农民武装的发展,共产国际才指示中国建立苏维埃。中国苏维埃运动首发于广东,逐步向全国扩张。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井冈山会师;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土地革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相似文献   

14.
1927年,南昌起义的部队仍沿用着国民革命军的番号。“八七”会议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称工农革命军。同年11月13日,潘忠汝、吴光浩等领导的黄麻起义部队称“农民自卫军”。14日清晨,黄安城解放了,吴兰阶先生非常高兴,写了一副出色的  相似文献   

15.
党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起义作为当时党的最主要的任务。在这个精神指导下,江苏农民在中共江苏省委的发动和组织下,曾先后组织过多次农民暴动,虽然这些暴动都失败了,但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表现了江苏党组织和人民为争取革命胜利而奋斗不息的决心,为探索适合于中国的新的革命道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本文试图分析一下土地革命初期的江苏农民运动,请党史界的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16.
例题:中共“八七”会议在当时的最大贡献是A.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B.提出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C.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D.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此题给出的参考答案为B。其中D项比较容易排除,因为很显然,这条道路并不是在八七会议上就  相似文献   

17.
1928年初,朱德、陈毅等同志率领起义部队,与中共湘南地方党组织共同发动和领导了湘南暴动。这次暴动历时三个多月,参加人数达100万以上,是我党自“八七”会议以来,组织领导的一次大规模的武装斗争与农民运动相结合的武装暴动,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中国革命史上又一重大历史事件。湘南暴动,不仅保存和进一步武装了南昌起义的部分武装力量,坚持了武装斗争这面光辉旗帜,而且先后在宜章、郴县、耒阳、永兴、资兴、安仁、桂  相似文献   

18.
从1927年5月下旬到党的“八七”会议前后,蔡和森提出并坚持了“以暴动对付暴动”策略,这一策略是我党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在这一时期的不同历史阶段,“以暴动对付暴动”策略的内涵是有所不同的。本文指出了这个不同并进行评析,这对于深入认识蔡和森在大革命后期的政治主张,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农民问题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同时也对武装斗争、统一战线等中国革命基本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为八七会议确定正确的总方针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奠定了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发言次数和内容最多,而且鞭辟入里,说服力强,对八七会议确定正确的总方针起到直接促进作用。八七会议后,毛泽东面对复杂形势,坚定、灵活和创造性地贯彻八七会议确定的总方针,在艰辛探索中终于开辟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相似文献   

20.
八七会议前后,瞿秋白对中国革命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逐步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思想。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进程中解决农民问题、获取革命力量、赢得革命胜利的重要策略;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进程中争夺革命领导权的必要手段,渐次提出了武装工农、人民军队、游击战争等具体形式;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是在农民割据区域以政权为革命依托,保存、发展革命势力的存身之处。瞿秋白在八七会议前后所形成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对于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