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大别山精神是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鄂豫皖三省围绕大别山地区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扬“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紧跟党走、不胜不休”的精神。新时代,探讨“大别山精神”,应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即政治价值、人民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对价值内涵的深入探讨,挖掘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材料,揭示出大别山精神新的时代价值,发挥其更大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2.
红色文化是指革命老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为了反抗外敌入侵和民族独立,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留下的那些具有丰富物质载体和精神内涵的所有文化资源。文章以大别山红色文化为例,厘清了红色文化的内涵和形成过程,介绍了红色文化的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基于美学的角度,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指明导向。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校科研管理中的问题提出:防止片面性,全面认识和把握高校科研工作的价值目标;尊重规律,坚持高校科研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理念;标本兼治,加大力度惩防各种学术不端行为。  相似文献   
4.
黄麻起义 ,是“八七”会议后我党在长江以北地区组织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这次起义逐渐把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政权、建立正式革命军队、开展游击战争结合起来 ,为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为创立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奠定了战略基点 ,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这场轰轰烈烈的武装起义由谁组织领导的呢 ?在当今的史学界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 )以《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斗争史简编》[1 ] 、《鄂东革命史略》[2 ] 、《红安县革命史》[3] 等为代表的专著 ,都认为黄麻起义的领导机构是中共黄麻特委。(二 )以《黄麻…  相似文献   
5.
文章论述了高校科研目标管理过程中的全面协调的原则、分层管理的原则、突出重点的原则和凸现特色的原则,并就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如何贯彻这些理念和原则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6.
1927年12月的回龙山起义,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它是继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北地区黄麻起义之后的一次重大事件。它创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六军,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组织上、军事上和思想上的基础。尽管这次起义失败了,但给我们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历史教训,即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搞革命,搞建设,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制订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建立强大的正式武装,与人民群众结成钢铁长城,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  相似文献   
7.
1927年11月13日爆发的黄麻起义是“八一”南昌起义和湖南秋收起义以后,在长江以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这次起义点燃了大别山地区革命的烈火。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的建立准备了条件。近年来,对领导这次起义的组织机构是谁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鄂东特委;有的认为是湖北省委;有的认为是黄麻县委;还有的认为是黄麻起义总指挥部。那么到底是谁呢? 一湖北省委是否领导了这次起义?党的“八七”会议确定了用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并决定在湘鄂赣粤等省举行武装起义。湖北省委根据“八七”会议的精神拟订了秋收暴动计划,将全省划为7个起义区,黄安、麻  相似文献   
8.
大别山地区是一个对中国作出过特殊贡献的地区,其创造并被传承下来的红色文化极其丰富。大别山地区的红色文化有着鲜明的历史特点,主要表现在十个方面,即:战略位置的特殊性、革命的开端性、三大起义的重要性、红军部队的传奇性、将星的聚集性、遗址遗迹的丰富性、重大事件的厚重性、所作贡献的突出性、红色艺术的浓郁性和红色精神的崇高性。  相似文献   
9.
詹大悲是“我党早期党员”(薄一波语)、“是未公开的中共党员”(屈武语)。他长期以国民党左派的身份,在极端困难的日子里,坚持与一切反动势力作殊死斗争。“屡陷危狱,其志不少挫”,“遇其所信,则排万难以赴之”(董必武语),直至为国捐躯为止。詹大悲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不愧为我党早期著名的报刊活动家,辛亥革命的一面光辉旗帜,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一詹大悲,名翰,又名培翰,谱名汝衡,字质存,1887年8月30日(清光绪12年6月14日)出生于湖北蕲春县詹家山的一个书香门第。七岁随父读村塾,后就学于同乡举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回顾辛亥革命的全过程,多视角地透视了鄂东志士的革命活动同武昌首义的爆发两者间的直接关系,认为鄂东志士的一系列革命活动从舆论宣传、革命团体组建、组织领导等等方面,为武昌首义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从而得出了如下结论;武昌首义是以鄂东人为最杰出的代表的一大批革命者用血汗铸就的,此说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辛亥革命史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