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信息系统工程》2005,(9):34-35
如果1995年,中国的互联网历史只有一家公司可以被纪录,瀛海威应该是毋庸置疑的首选.1995年5月成立的瀛海威,采用了一种近平是开展扫盲班式的市场推广活动.不知道,有多少人还对那个竖立在北京紫竹院对面的广告牌有印象.上面书写的“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的口号,告诉人们中国互联网的普及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2.
风筝     
其实,北方的风筝在南方的天空中放飞也不失为一种飘荡的美. 欣欣然,万物同步复苏;灿灿时,百鸟竞相歌唱,而风筝却在牵引与放飞之间默默地独自享有一种相对独立、相对自由的个性.也许,你会问,风筝能有什么个性?是的,风筝是由人放飞的,又是由人牵制而归的,或抑或扬,或远或近,都在瞬间掌握中.  相似文献   

3.
风筝     
其实,北方的风筝在南方的天空中放飞也不失为一种飘荡的美.   欣欣然,万物同步复苏;灿灿时,百鸟竞相歌唱,而风筝却在牵引与放飞之间默默地独自享有一种相对独立、相对自由的个性.也许,你会问,风筝能有什么个性?是的,风筝是由人放飞的,又是由人牵制而归的,或抑或扬,或远或近,都在瞬间掌握中.……  相似文献   

4.
春天的约会     
(一)是谁?是谁在灵魂的深处呼唤着时间的厚度?这声音让我在每个懒睡的清晨都有一种渴望和羞愧,这声音刺激着我抑制不住要向前奔跑,奔跑,再奔跑!由远而近的是新潮的景象,由近而远的是贫瘠的记忆。又是谁?又是谁在季节的尽头涂抹描绘着自然凝重的面容?这姿势让生命苏醒的每一个角落都涌起一股激情在狂热地燃烧,燃烧,再燃烧!冉冉升腾的是狗年的序幕,徐徐熔灭的是鸡年的剧本。(二)乘坐日历的头班车,多少年了,你一直信守着一个约定,一个关于时光更迭生命轮回的约定。不管是多么经典的写意画,还是山中妹妹们随手而采的一朵鲜花;不管是横空飞掠的小…  相似文献   

5.
雾霁霜雪,本为自然气象,雾更以其朦胧之美而被文人雅士入诗、入画、入文章。然而,自去年12月31日起,成都这座千年古都连续十几天浓雾弥漫,长锁晴天,导致数十航班延误或取消,高速公路长时间关闭,医院内呼吸疾病患者骤增……各类经济损失达数千万元。 连天大雾锁蓉城,不仅“误”了城市交通,“污”了市民健康,更在人们的心中罩上了另外一层迷蒙“浓雾”:我们的城市环境怎么了?环境污染是不是制造浓雾的“罪魁祸首”?面对大雾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与此同时,哈尔滨、海口、南京、上海、福州等地先后遭遇了大雾袭城的困扰。从北而南,从西至东,浓雾“危”力之巨已日愈彰显。雾来雾散,人们正在从中领悟更多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文学有一种迷人的力量。天底下被它迷上的人到底有多少?这是个难以统计的数目。许许多多的人,抱着文学书本废寝忘食地读;继而,从中分化出一批人,除了读,又废寝忘食地写起文学作品。阅读的时候,仅有乐而无它;到了写作,也有乐,但“苦”则增加万分。所以,尝过个中滋味的人们,都异口同声地说:文学创作是一种艰苦的劳动。不得门路和要领,不会写,写不出来,苦。开了窍,没时间,靠挤时间写,苦。写出来不能发表,到处碰钉子,苦。获得发表机会,写作水平不能如愿地逐步提高,就越发地苦!……  相似文献   

7.
每当人们看到一张好报纸,读到一篇好文章,人们所赞不绝口的总是作者的才华,记者的出色.有多少人知道是谁编辑的呢?又有多少人知道在这些文章的字里行间,在这些报纸的制作过程中流下了多少编辑的汗水,融进了多少编辑的智慧.  相似文献   

8.
有的同志提出,纠正新闻失实现象,主要是个实践问题,没有多少理论好讲,难道谁还不知道新闻要真实吗? 其实不然。一个人任何错误的行动,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被一种错误的理论、错误的认识所支配的。新闻失实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9.
出于新闻职业习惯,看报刊喜欢挑毛病、找岔子,然后翻词典、查资料,妄评一番。我自诩这是学习和记忆的一种手段。这不,读《新闻战线》1992年第3期的文章《新闻写作中的“虚”与“实”》,又挑出毛病了。该文引用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一段话:“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但《新》文在引用时,却将“然则何时而乐耶?”错写成“然则何时不忧?”《岳阳楼记》是名篇,曾被收入中学课本,流传之  相似文献   

10.
1.篇幅长,部头大。全书洋洋550万言,前后13部,花了近一年才出齐,有多少人能坚持读完?2.人物多,线索多,关系错综复杂。全书共有2500个人物出场,如果对日本的地名、人名和官名不熟悉,看着看着就晕了。  相似文献   

11.
6月2日的《新闻出版报》头版有一则小消息,说在西安的某一新闻发布会上,一假记者因冒名领走多份会议纪念品被随后来领纪念品的真记者识破,然后被公安部门带走。 假记者被捉当然令人高兴,可高兴过后却生出了一些感慨。 感慨一:假记者所为何来?不就为礼品和款待嘛?札品的份量足以让人以身试法,可见真记者也不是“吃素的”。 感慨二:但愿真记者是为采写新闻而去的,礼品只能算顺便得到的“好处”吧!可笔者偶然的一次见闻是:某网络公司欲主办一次会议,在其媒介公关策划方案中,把所请记者的支出列为专项预算,招待费多少元,红包(现金)多少元,几百名记者平均每人支出近千元。策划者说,这是按“行规”办事,按“行情”给钱,否则那些“爷们”不会来的。笔者实在不明白:那“行规”是谁订的?“行情”的涨跌又以何为据?  相似文献   

12.
新闻采访不能只有一种信源,而至少要有两到三种信源相互印证. 新闻界和历史界的关系,似乎挺近,又似乎挺远.的确,不少历史界的名人,比如易中天,是新闻界捧红的;有不少考古现场,是新闻界捧热的,比如海昏侯墓——如果不是新闻界捧场,很多人可能连“海昏侯”是谁都不知道. 可有时候又的确挺远.很多考古发现,考古界的嘴巴密封得宛如纪委、检察院,只有秘密发掘一两年甚至几年之后,确信即便媒体报道也不会影响工作之后,才给媒体“通风报信”…… 他们的谨慎是有理由的.  相似文献   

13.
茶的故事     
千树 《档案管理》2004,(3):48-48
人真是会享受的动物。其他动物温饱之后,要么戏耍,要么睡觉,要么寻找性伴侣,这都算自然之乐。而人除了自然之乐外,还要加上人为之乐,并且这种人为之乐越来越多,永无休止。很难想象一只老虎吃完一只小鹿会叼一支烟斗喷云吐雾,或是一头狗熊大吃之前先喝几碗果酒开胃。要说人真是万物之灵,其他万物不得不服呵。仅仅是吃喝玩乐,人就变出多少花样,你飞鸟走兽游鱼想得到吗?  相似文献   

14.
正20岁成了40岁,中间流经了多少事,路过了多少人?可我总感觉,这跨度仅相当于一个白天和一个夜晚。生物钟恍惚,不能如实地体察光阴,会出现这样的矛盾:一个人童心未泯,而心灵之外的器官早已背叛了年少。这是个让人伤感的落差。很少有事让人变成自己的历史学家,编个人文集算是一个。你要盘点一下精神身世,这些年都做了什么,路有多长,书有多厚,梦有多远……我的写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个纸质阅读和钢笔写字的年代,精神也是手工的。写得慢,但不妨碍写得多,写得激情浩荡。从上世纪末被称为思想界"新青年",一晃十叶春秋,每个人  相似文献   

15.
相识有价     
有些人生下来就彼此认识,比如父母、兄弟姐妹,是血缘在起作用;有些人不得不去认识,比如老板和同事,是生计督促的;有些人一辈子也不想认识,像警察、杀人犯什么的,因为谁都想平平安安过日子。 有些人需要去主动认识,因为你生活在拥挤的都市中,人们的身体挨得越来越近,而心灵却越来越远。当你需要找个朋友聊聊、放松一下的时候,你会想到谁呢?父母爱唠叨,同事是敌人,情人又缺乏神秘感……  相似文献   

16.
你能在风雨里捧着花在我家门前等待吗?你能在千人万人的海滩里认出我泳衣的颜色来吗?你能在众人的眼光里坦然地为我洗袜子吗?你能在大难来临时紧紧握住我的手吗?多少的爱情,只有彩虹,没有风雨;多少的人生,只有快乐,没有痛苦。爱的时候,都会说,你是我的永远,可是到了危难的时候,又有谁能够做到再牵住对方的手?牵着那份曾经的爱?  相似文献   

17.
回家     
不知何时起,我习惯了以一个“清贫书生”的身份回家。总是在搭上公交车后,发现我口袋里只剩下了可怜巴巴的几角钱。心里那份沉重,足以让我感到不安。坐在公交车里,耳边充斥着“多重多重的心情今天都放下,多远多远的路程今天都回家”,鼻子一酸。但想到回家后的那一顿可口的饭菜,想到能把X、Y、Z暂时锁进书桌,心中不觉欢喜地打起了小鼓。其实最重要的是我喜欢回家时家里人忙里忙外的一种氛围。它让人感觉到一种温馨,一种甜美。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像小偷逃离作案现场一样逃离学校的。只知道临走前对着镜子理了半天的妆,但回家后早…  相似文献   

18.
青春无悔     
时间无论对谁都是公正的,也是无情的.她是一江春水,不舍昼夜,汩汩滔滔,东流到海不回头;她是一树春花,花开花落,却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就在这无尽无穷的流转之间,多少童年的欢笑、青春的向往、成年的辛劳,还有浩首的追思在展示、在传递、在碰撞、在交织……在这一幕一幕之中,有什么会是永恒?又有什么会永驻心田,让人铭记不忘?  相似文献   

19.
一位作者常给《南通日报》、《江海晚报》寄新闻稿,有时附上新闻照片,报社将不采用或采用后的照片退给他。有的稿子是报道社区活动的,新闻照片是社区出资提供的,他又把照片送给社区。社区同志说,报社将照片退回来就不需重印了,照片可供搞展览用。报社为作者、社区着想,这也是“三贴近”的一种表现。给作者退稿、退新闻照片,是报社的好传统,可惜,近些年许多媒体都不再这样做了。南通日报、江海晚报恢复一度中断的这一做法,理所当然地受到作者和群众的欢迎。诚然,现今越来越多的报、刊、台编辑是在网上阅读、选择和修改稿子,哪有多少稿子要退?…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到底有多少煤炭资源可开采?现已探明的有多少?每年消耗的资源量有多少?可采的年限有多少?各类企业真实的资源回收率有多少?面对这一连串问号,记者得到了不同部门、企业、地方领导的不同答案,这些不同的答案大相径庭,谁都能把煤炭行业说个天花乱坠、头头是道,但其实谁的心里都没有底:数据是否准确。资源家底不清、盲目乐观、无科学开采观的现象正日益困扰我国煤炭开发,动摇煤炭这一长期战略资源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