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天翼和沙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较有代表性的讽刺小说作家,《华威先生》和《在其香居茶馆里》是他们各自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品.本文试图通过《华威先生》和《在其香居茶馆里》两篇小说的比较,谈谈对文学作品题材、艺术形式多样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在其香居茶馆里》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足以代表作四十年代短篇小说创作的基本倾向和主要特色。小说以辛辣的讽刺手法从国统区的兵役问题打开缺口,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腐朽和堕落。  相似文献   

3.
十四、比较《华威先生》与《在其香居茶馆里》的异同。 1.鲜明深刻的主题是这两篇小说的共同点之一。两部作品从不同的角度揭露了抗战时期国民党统治集团的反动腐朽和黑暗统治,表现了作者对现实认识的深刻性。《华威先生》通过对国民党文化官僚华威的讽刺,揭露了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消极抗日”,其真正目的,是要控制抗战的领导权,以便限制和阻碍群众的抗日运动。《在其香居茶馆里》则以抗战时期国统区的黑暗内幕为素材,通过乡绅邢幺吵吵和治保主任高治国之间一场狗咬狗的争斗,深刻地揭露了国民党兵役制度的欺骗性以及国民党政权  相似文献   

4.
十四、比较《华威先生》与《在其香居茶馆里》的异同。1 .鲜明深刻的主题是这两篇小说的共同点之一。两部作品从不同的角度揭露了抗战时期国民党统治集团的反动腐朽和黑暗统治,表现了作者对现实认识的深刻性。《华威先生》通过对国民党文化官僚华威的讽刺,揭露了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消极抗日”,其真正目的,是要控制抗战的领导权,以便限制和阻碍群众的抗日运动。《在其香居茶馆里》则以抗战时期国统区的黑暗内幕为素材,通过乡绅邢幺吵吵和治保主任高治国之间一场狗咬狗的争斗,深刻地揭露了国民党兵役制度的欺骗性以及国民党政权由上自下极端…  相似文献   

5.
沙汀是抗战之后最杰出的讽刺小说家之一。《在其香居茶馆里》是他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小说揭露了当时的重大社会问题——国民党的兵役制度的腐败。小说在有严格限制的空间和时间中,完成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的揭示,表现在对情节的巧妙安排,即开端的艺术性;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场面描写的世俗性;故事结局的讽刺性。  相似文献   

6.
新县长何许人也?答曰:他是国民党的一个官僚,一个贪污刮钱的能手,是沙汀名作《在其香居茶馆里》(以下简称《在》)的一个人物。《在》这篇小说,写抗战时期国民党统治的四川省×县,前任县长因兵役舞弊被撤了职,新县长上任施政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宣布要“扫除役政上的种种积弊”。回龙  相似文献   

7.
琼枝小姐:您好!《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我在《春风沉醉的晚上》,坐《在其香居茶馆里》聆听《春之声》《小草在歌唱》。我乘坐《双桅船》在《一种云》的《雨前》出发,载着《沉重的翅膀》在《雷雨》的《夜》《上山》、《向困难进军》。驶过《天上的街市》《山峡中》《荷花淀》,穿过《雨巷》,来到《上海屋檐下》《林家铺子》的《茶馆》,见到琼枝小姐。  相似文献   

8.
沙汀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影响的优秀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小说创作,从“左联”时期进入抗日战争时期,有着明显的突破。其主要代表作,除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长篇讽刺小说名著《淘金记》以外,还有若干短篇小说,其中又以《在其香居茶馆里》最为脍炙人口。这几乎已为过去的许多评论所一致公认,但有的评论却嫌在某些地方还不够深入,还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因此,有必要进行新的探讨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在其香居茶馆里>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足以代表作者四十年代短篇小说创作的基本倾向和主要特色.小说以辛辣的讽刺手法从国统区的兵役问题打开缺口,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腐朽和堕落.  相似文献   

10.
张天翼的《华威先生》和沙汀的《在其香居茶馆里》这两篇小说的主题相似,都切中了时代的弊端,在艺术特色上也都显示出尖锐的讽刺锋芒,而在讽刺手法的运用上又不尽相同。《华威先生》使用的是漫画的笔法,它并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抓住人物的时代特征、阶级特征与性格特征,选取了一些最富于表现力的生活细节、生活片断或场面,进行夸张式勾勒,并巧妙地加以连缀,组成了三组特写镜头,把这个人物漫画化。第一组镜头中华威先生一出场就向人诉苦说他的时间总不够支配,上至刘,主任、王委员需要他起草工作方案和商谈抗日大计,下至一个…  相似文献   

11.
星转斗移,光阴如梭。从1932年10月出版短篇集《法律外的航线》到现在,沙汀在文学道路上已经坚实地跋涉了半个多世纪,横跨了两个时代。他艰辛而精勤地耕耘,给我们留下了以《兽道》、《代理县长》、《在其香居茶馆里》、《闯关》、《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过渡》和《木鱼山》为代表的百余个短篇、三部中篇和三部长篇小说,并写出了优秀长篇报告文学《随军散记》和不少散文特写,涉猎电影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2.
生活在别处     
对中国现代文学稍有了解的人大概都知道老舍的话剧《茶馆》和沙汀的短篇小说《在其香居茶馆》。一般来说,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它们对当时社会世象的描摹和对各色人物的刻划上,很少有人刨根究底地追问为什么要把故事的背景与人物活动的空间放在茶馆里。其实,不仅是这两部作品,如果稍作留意就会发现,仅以中国文学而言,自晚清开埠和现代城市形成以来,以茶馆、酒店、酒吧、旅馆、舞厅、游乐场乃至马路等公共空间为故事背景的作品数量简直惊人,以至形成了一种可以称为“公共空间结构”的故事模式或构思方式。人们确实很少对这一点进行过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其香居茶馆里》与《两代》以讽刺抗战时期大后方国统区兵役制度的腐败为题材。试以"一点两线一中心"的方法比较两部文本,一点:即以揭露大后方国统区兵役腐败为基点;两线:即两文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一中心:即作家对五四"人的文学"的继承为中心。  相似文献   

14.
《茶馆》是老舍最著名的剧作,它也成就了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话剧演员于是之。于是之从1958年起首演茶馆掌柜王利发,到90年代已经演了400余场。在后期的演出前,他常常惴惴不安,因为他开始遗忘台词,常要有搭档临时发  相似文献   

15.
曹植《怀亲赋》写作年代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济阳与东阿的距离,以及随从和守孝的情况,曾植的《怀亲赋》不可能作于封东阿王后,也不可能作于居鄄城、洛阳。据济阳和雍丘的距离,以及曹植居雍丘时的心态,《怀亲赋》最有可能作于此地。再据进一步证明,《怀亲赋》的写作年代最有可能在黄初五年(224年)或黄初六年(225年)或太和三年(229年)。  相似文献   

16.
《华威先生》和《在其香居茶馆里》是国统区抗战小说创作中典型的讽刺型作品,所引起的反响超越了一般的爱国、歌颂型作品。从整体上看,国统区抗战小说创作成就不高,这除了国民政府一系列法律法规的严密制约外,还有抗战文学领导权的争夺,作家生活环境的意识形态化与所持政治理念之间的矛盾,文学的工具性与审美性之间的矛盾及作品有效性与时衰减等缘由。这些因素都极大地限制了抗战小说创作的影响力度。  相似文献   

17.
《归园田居》共五首,作于陶渊明辞官归隐的第二年。按年龄来推,此时作者已41岁,属不惑之年。在那个壮志难酬、社会动乱、官场腐败的年代,他认清了世态炎凉的社会现实,进而重新审视生活、思考人生、定位价值取向。于是,他弃官回乡,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在此时间里,他所作的诗文多以农村优美、恬静的自然风光来抒发作者的丰富情感。其中,《归园田居》(其三)就是代表。  相似文献   

18.
《茶馆》写于1957年,是老舍的话剧代表作之一。它被公认“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话剧舞台上出现的第一流作品”,西方评论界称它是“带着中国民族风味的艺术,是东方话剧的奇迹”。全剧共有三幕,课文所选的是第二幕。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可用下列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讨论、欣赏。一、你们读过完整的《茶馆》剧本,或者看过《茶馆》电影吗?请说说全剧的主要内容。(学生说不全,由老师作简要介绍。) I 参考答案《茶馆》通过写北京裕泰茶馆的盛衰,刻画了茶馆老板王利发、民族资本  相似文献   

19.
正最近,我们全家人都在看电视剧《茶馆》,我们被《茶馆》里演员高超的演技和精彩的内容吸引,每晚准时"进入"茶馆。我在图书馆找到了老舍的原著《茶馆》,发现电视剧与原著里的内容有很大差别。更让我不理解的是,为什么电视剧里要把茶馆掌柜的上吊改成自焚呢?  相似文献   

20.
<正>《水浒传》里什么人给我的感动最多可以说第一个就是鲁智深,鲁达。你说这个人物可爱不可爱他为什么使我感动他不过就是搭救了一个唱曲的,在茶馆、饭馆卖唱的,旧社会专门有这个。鲁智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