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着极其丰富的具有感情色彩的词语.译者在面对感情色彩更为复杂的"褒贬同词"现象时,不仅要揣摩其背后的文化因素,如感情色彩、文化内涵等,也要选择合适的词语来表达.文章简要阐述了前人对"褒贬同词"现象的研究,列举了部分典型及其误译现象,分析了该现象的成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翻译策略,如正确把握感情色彩、充分理解...  相似文献   

2.
<语文学习>2009年第10期刊出的<吸毒岂可"蔚然成风">一文,在评析了几个因不明感情色彩而误用"蔚然成风"的例句后指出:"还有一些褒义成语,也常常被误用成贬义的,如'平分秋色'、'东山再起'、'雨后春笋'……"我们认为,把"平分秋色"、"东山再起"视为"褒义成语",是对"平分秋色"、"东山再起"感情色彩的误判.  相似文献   

3.
偶翻词典,发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在"无以复加"和"小题大做"两个成语的释义之后,均用括号加注其感情色彩,分别为"多用于贬意"和"多含贬义".很多辞书却未对这两个成语的感情色彩加以说明,如《现代汉语词典》、《辞海》、《中华成语词典》(修订本)、《汉语成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汉语成语司典》(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国成语辞海》(新华出版社)等等.只有个别例外,如《新世纪汉语成语词典》(四川出版集团、四川辞书出版社)说明"无以复加""今多含贬义", 《成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说明"小题大做"为"贬义", 《汉语成语小词典》(2003修订本)(商务印书馆)说明"无以复加""多用于贬义".这三部词典于另外-个成吾电均未说明其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4.
汉语中的许多词语除了它的基本义之外还附带有或褒或贬的感情色彩,它们往往比一般不带感情色彩的词语更富有表现力.作为词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语言的其他要素一样,词的感情色彩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众多词彩的变化中,"小姐"一词的感情色彩的变化无疑是最具喜剧色彩的了.  相似文献   

5.
部分名词从语义上含有形象意义和感情色彩意义,是实现"副 名"结构组合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是程度副词含有的程度量的语义特征和名词的形象意义与感情意叉含有的性质语义互相选择、互相匹配,最终实现"副 名"的成功组合.  相似文献   

6.
"东西"是个日常用语,其中"东"读阴平声,"西"读轻声,有两个意义:一是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二是特指人或动物(多含厌恶或喜欢的感情色彩)。人们常说的"买东西",骂人时讲的"老东西",称赞小孩时的"小东西"就属上述两义。那么,"东西"一词使用了修辞吗?  相似文献   

7.
从构词与构形两个方面分析涿州话中后缀"儿"的语法功能。构词功能表现在"儿"可使不成词的语素成为可以自由运用的词、使甲类词变成乙类词、使词义发生变化、构成四字熟语等。构形功能表现在"儿"可加在各类词或熟语后边,表示一些附加的感情色彩或语体色彩。  相似文献   

8.
话说"红颜"     
本文主要考察了"红色"系列词汇--"红颜"一词的意义及感情色彩.通过对"红颜"以及其词语组合的分析,我们认为,总体来讲, "红颜"一词同红色系列词汇一样,年轻、美丽等美好意义是其主流,虽然它也在某些情境中与"祸水"一词结合,出现负面意义,但这毕竟不是主流,对于"红颜"一词的感情色彩来说并没有多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阚璇 《华章》2009,(21)
现今的一切产品设计是以"为人"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的;现在更多的设计师掌握和了解文化,为设计所用的,设计出带有丰富文化感的产品的东西;设计师了解人,把握文化的,产品被设计师赋予丰富的文化色彩和感情色彩,以文化色彩和感情色彩来满足消费者的文化和感情需要.  相似文献   

10.
受语素义的影响,半同素同义词"秉承"、"继承"的语义侧重点不同,因此在概念意义上存在区别."秉承"的搭配对象增多,并且受到"继承"词义的渗透,因此词义范围进一步扩大,但两者在词义上的影响不是相互作用,而是呈现出单向性的特点."秉承"和"继承"在语法功能、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方面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近代汉语中的"我把你这(个)NP!"句式从结构角度看,是一种特殊的"把"字句,省略了谓语成分;从语气角度看,它是一种感叹句,通常用于詈骂,感情色彩突出,仅限于在口语中的特殊场合出现.从整体上讲,它是一个语义自足的句式,不表示省略,强调责骂的对象;该句式不仅具有"把"字句和感叹句的语用特点,还具有其自身特殊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2.
韩语中,书写形式相同,词义或用法不同的汉字词会给译者带来负迁移。本文从词义的广狭、感情色彩、词性及搭配等四个方面,阐述"同形异义汉字词"在汉译韩中的负迁移。  相似文献   

13.
"自"在古诗文中出现的 频率比较高,总的来看可分 为两大类:一类是有一定的意 义,但不含任何感情色彩。 如:"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 衰鬓已先斑" (陆游《书 愤》),句中"自"为"自己"之 意;"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 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  相似文献   

14.
王芸华 《文教资料》2008,(11):26-27,45
本文从语用的角度揭示了平时用来询问原因与目的的"怎么"和"为什么"的差异,指出了"怎么"源于说话人对事态发生与预先所想不舍而引起疑问,也就是说"怎么"总是有预设的."为什么"源于说话人由于未知而引发疑问.它们由于不同的原因在一定的语境中都可以表达语用否定和强烈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由"门"的本义谈到"××门"中的"门",此时的"门"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再谈及"门"的类词缀化--一种类似词缀的用法,最后简单地探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语言因素及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6.
成语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沉淀和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感情色彩.通过一个成语可以了解到这个民族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等.将涉"鼠"的动物成语为研究对象,从结构类型和隐喻机制两个角度探析它背后的文化意义,探讨其人文性和语义内涵,有助于留学生们对中华历史有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传记"不同文本之比较--兼论现代传记的叙事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从阅读的角度、以"细读"的方式比较分析了"张爱玲传记"的三个文本.三个文本在感情色彩的渲染方式、传记材料的使用方式及传主的作品在传记文本中的处理方式等各具有典型特征.对三个文本的叙事特征做理论性分析在某种程度上对现有传记文学理论做了例证性阐释.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语文课堂在享受声像和多媒体等便利时,也渐渐步入了"虚化"的境地.它们主要表现为过多地追求形式上的生动,片面地追求表面上的效果,使得语文课堂出现了许多"非语文"的东西.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饱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只有通过朗读,我们才能品味出语言文字的精妙,才能够通过语言文字去感情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文章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9.
汉语"非X不Y"结构已经从单纯的否定词"非"和"不"走向了凝固化的稳定结构,在语义层面上也体现了强调主观和客观的感情色彩.该结构满足了其语法化的要素.在进行语义解读的时候,X和Y值的变化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潘晓 《现代语文》2010,(7):26-28
“只是”和“就是”作连词时,都表示微转,有限制性和修补性的作用,这是它们的共性,然而,它们的差异却比较细微,主要体现在语义重心、感情色彩、句型组合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