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素质教育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的对“素质教育”观的理解有其不足或缺憾:“活动说”把教育活动过程与教育目的混为一谈,用教育目的取代了教育过程;“方法说”把素质教育等同于一种具体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误解了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技能说”把素质教育庸俗化为“匠人培训”。其实,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是关于教育的性质、目的、任务和手段等基本问题的认识与把握。“素质教育观”最坚实的思想基础是教育的“三个面向”;“素质教育”的哲学意义在于依据它建立起关于教育的完整科学体系,其现实意义则集中表现为可以据此纠正关于教育的种种谬误与曲解,指导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的确立;“素质教育观”的基本内涵集中体现在对教育目的、教育过程以及教育目的与教育过程的关系这三个方面的认识与把握上。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素质教育”的概念,到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颁发,人们对素质教育有了一定的认识,包括教育管理层的觉醒和观念的更新。在现实中.由于人们并未深刻认识和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且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出现了把素质教育形式化、模式化的现象。有的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增加几门人文课程。有的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的甚至以牺牲课程的科学性来迎合学生一时的兴趣。这些都是片面的、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当前我国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着较大差异,人们仍然把上大学作为“跳农门”的唯一出路,致使近年来“应试教育”和高考竞争愈演愈烈。在倡导“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深刻认识和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素质教育不是某方面的教育.也不是某种教育模式;它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为了加深对素质教育的认识.笔者主要就素质教育与人文教育、元学习教育、创新教育、隐性教育的关系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要正确理解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无论是普通学校还是职业学校,都在进行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但在这一重大战略转移过程中,由于一些学校对“素质教育”缺乏应有的认识,在实施中偏离了航线,驶进了误区。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对“素质教育”存在以下几个认识误区:①把素质教育误认为非知识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生动活泼的教学风格,但素质教育绝不是不要或忽视知识教育。在科学急速发展,科技竞争愈演愈烈的形势下,知识教育、理性教育始终应该是学校教育的基础。②把素质教育误认为非考试教育。考试是教育评价的基本手…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几年来,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探索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其中由“模式论”转变为“思想论”具有特殊的意义,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理论的重大突破。一、“模式论”容易使人们对素质教育产生认识上和操作上的偏差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的,而应试教育这一概念是对单纯以应考为目的而产生的诸多教育弊端的概括。当时提出应试教育时,人们都认为它是一种旧的教育模式,所以,当时人们也把素质教育看为一种教育模式。受“模式论”观点的影响,人们实施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建立一种运行模式上,并盲目地推行某一模式…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篇 素质教育之确认。此部分论述的中心是:素质教育的价值判断──教育应当是什么;素质教育的方法判断──教育应当怎样做。 10年前,当我们国家首次出现“素质教育”的提法时,应该说,彼时是作为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概念而去认识的。对二者判断的重点是“应试”与“素质”的比较,因此在一段时间里,人们在理解上较多的偏重于教育形式的转变而失之于对“素质教育”所涵盖的深刻而丰富的系统之识。这是人类在实践中认识规律的一种普遍现象。也可能不仅现在而且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素质教育”的公认的定义都难以成立,但这恰恰是…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是我国八十年代以采随着教育改革的认识和实践不断演化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近年来,在认识上,我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内涵、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内容结构、教育评价体系以及学校管理制度的相应变化等问题都有了一些研究。在实践上,也作了有益的尝试,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为素质教育在全国实施奠定了基础。但笔者认为还有几个认识问题应进一步加深和修正。一、实施素质教育并不是对以往教育的全盘否定。现在有一种倾向,一提实施素质教育,就把过去的教育说得一无是处。笔者以为这是一种认识的偏颇。理由是,就以近…  相似文献   

7.
现在,在教育界,尤其是在基础教育——中小学教育的领域,对于“素质教育”,在理论认识的层面上已经基本形成了这样的共识:素质教育是切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然而,理论认识与具体的实践过程之间终究是有距离的。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人们的理论认识与实际操作之间的距离集中地、显著地表现在这样一个问题上,即:如何认识和摆正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位置。 “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居于重要的位置”。如果我们向各级各类的教育工作者提出问题——“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应有的位置是什么”?那么,无论是教师、领导或者学生家长一般都会向我们做出这样的回答。这反映了各级各类的教育工作者对于学校艺术教育问题的理论认识水平,是令人欣慰的。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过程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作为一种目标———手段定位的教育理念 ,已经成为教育界尤其是教育实践界的一种新“时尚” ,“各式各样”的素质教育应运而生 ,大有汇成“素质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大趋势”之态势。如何认识这一态势 ?本文试从素质教育过程模式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理性分析 ,以期籍此深化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 ,并指导素质教育实践的理性展开。  一、模式———寻找“总摄多样性”之纲的同一性  《面向 2 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对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客观定位时 ,曾提及“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对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是由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也是目前教育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当人们解决了要把升学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这一根本指导思想问题之后,并不是就解决了素质质教育的全部认识问题。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对于素质教育应包含哪些内容,还存在较大的片面性。其中,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对年轻一代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的意义认识不足。人们往往认为所谓“素质教育”就是抓好学生的文化素质的提高,至多再加上有一定水平的道德行为和健康的身体就行了,或者笼统地称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发展”。而如果教育工作者们不能普遍地、深刻地认识年轻一代心理素质在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简要地说,就是面对全体学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教育模式。正如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同志所言:“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对素质教育的涵义的认识,也要经历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深化过程。”柳斌同志也说:“对素质教育进行探索,实践,是一个创造过程”。因此也能说这是教育界的一次“摸着石头河”。所以,人们有必要对素质教育的理论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提高认知,统一思想。下面我想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这一角度浅谈一下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本主义对素质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当前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实践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试图从人本主义心理学丰富理论中挖掘对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富有启示性的思想,探讨其对素质教育理念的合理成分,进一步促进我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一、素质教育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随着我国科举制度的创立,应试教育便应运而生。“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就是应试教育的真实写照。它信奉的是“人上人”的教育,自诞生之日起便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因为在那样的时代,整个社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杨银付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不是对立的?回答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不是对立的问题,关键在于如何理解“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这两个前提性概念。在前提性问题上认识不一,就去争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已被不同教育层次的各级领导和广大教育工作所接受,形成教育指导思想的基本共识。然而,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仍存在不少不那么全面、甚至是有偏离素质教育本义现象,例如,把素质教育只停留在少上课、少作业、少考试,多化活动,甚至把“第二课堂”称之为素质教育课。笔在学习、领会党的十六大精神、特别是反复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之后,对当前的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问题进行思考,产生了对素质教育的一些新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跳出认识误区,通过才“渗透”的独特功能、素质教育的特点、人才培养的过程和素质教育的现状等方面的分析,倡导向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与教育物资进行广泛“渗透”,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5.
与同行们一提到“素质教育”,往往就全提到五花八门的“课外活动”,似乎通过课外活动的开展,就是提高了素质,在教育的实践中,素质教育与“面向21世纪的经济、科技竞争”等联系在一起,认为素质教育是一种“质量教育”。以上两点认识是片面的,“素质”的本质是人体的主动性,即以衡量素质教育的成功与否,就基本条件和标志是学生的主体情况是否得到成功体现,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因此,  相似文献   

16.
教育评价、教育目标、教育活动是现代教育教学系统三大因素。构建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应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和解决。“高效”是素质教育的“特质”,实现“高效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径。素质教育的“效率”是“投入”与“产出”之比,其投入包括时间、物力、人力、脑力等投入,其“产出”也是一个动态的结构系统。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也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回归教育本真的教育。素质教育必须以教育科研为支撑和动力,只有以教育科研为支撑和动力,才能确保素质教育有内涵、有品质和高质量的实施。鉴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自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始终注意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全市实施素质教育中的支撑与推动作用,有效地提升了我市实施素质教育的整体水平与质量。一、以科研项目为抓手,聚焦实施素质教育中的“真问题”把素质教育中的“真问题”转化为教育科研项目,并以科研项目为抓手,开展群众性的教育科研活动,这是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推进素质教…  相似文献   

18.
一、从“素质教育”的视角。看小学语文教学对“素质教育”的初步认识:“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日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高海燕 《江苏教育》2007,(23):55-56
清思 反思 再思——关于“素质教育是什么”的再认识 在中国,“素质教育是什么”主要在两个层面上得到了回答。一个是政府决策层面,由政府决策系统承担,以文件、决定、计划、法律等方式做出回答。纵观20余年素质教育的相关文件,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是决策层对素质教育的一贯表达;而实施素质教育的范围、要求、重点随形势和认识的变化有不同表述。另一个层面是中小学的实存状态。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对“素质教育是什么”的认识存在误区,表现为三点:  相似文献   

20.
在被人们解读为一种全新的事物的素质教育与所谓的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较量中,发现这两种“教育”并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因而“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并不合逻辑。文章通过对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重新厘定,以及对考试竞争的再认识,发现在实践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回归考试,重视发挥考试的诊断、改进、教育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并对现行的考试进行重构,使考试目的,内容与形式达到更高层次的契合是必然之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