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郑志鹏教授和李金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τ轻子和粲物理研究”,经4年的工作后于1996年6月结题。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麻教授为组长的专家组在验收意见中作了如下评价:“本项目所研究的粲物理和τ物理是当前粒子物理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和北京谱仪上展开了有关J/ψ物理、ψ′物理、τ物理、D物理和D_S物理的研究取得了若干国际领先的重要成果…,受到国际高能物理界的好评与重视,在国际高能物理会议和国际轻子光子会议上被多次引用,部分结果已被国际权威的粒子数据表所采用”,“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为基地的中国国内的高能加速器实验物理取得了重要进展,并在国际高能物理界开始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
北京谱仪(简称BES)是中国自己设计和建造的,在用于研究基本粒子性质、探索物质最深层结构的探测实验设备中,它是迄今为止中国唯一的高能探测器。1984年10月,由邓小平同志亲自奠基,在北京西郊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院内,开工建设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和北京谱仪  相似文献   

3.
《大众科技》2009,(6):2-2
历时5年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圆满完成。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京宣布了这一消息。  相似文献   

4.
叶铭汉是我国著名的高能实验物理学家、粒子探测技术专家。参加领导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研制,并全面负责北京谱仪的设计和建造。北京谱仪建成运行以来,已取得了一系列国际先进水平的物理成果,做出了至今最精确的τ粒子(τ念作陶)质量测量等,在国际高能物理学界占有一席之地。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位功勋卓著的高能实验物理学家,为读者呈现一个科学巨匠的风采。  相似文献   

5.
<正>1.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通过国家验收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简称BEP-CII)是我国"十一五"重大科学工程,总投资6.4亿元,工期5年,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承担建设。工程于2004年初动工,2008年7月完成建设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3,(5):395-396
生态环境中心“高效样品前处理技术研究”获“CAIA”奖一等奖该中心江桂斌研究员负责的“高效样品前处理技术研究”获2003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CAIA)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样品前处理是目前分析测试工作的瓶颈和国内外研究的薄弱环节,研究发展高效率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获奖项目对膜萃取和流动注射在线样品预处理以及采用新型固相萃取材料分离富集环境污染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取得了突出的创新成果。高能物理研究所发现一新共振态由中、美科学家组成的北京谱仪合作组在分析1999年秋至2001年春获取的5800万J/psi事例…  相似文献   

7.
谢家麟     
<正>谢家麟(1920年8月8日-2016年2月20日),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加速器物理及技术专家、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原副所长,被誉为"中国粒子加速器之父"。谢家麟院士是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为我国高能粒子加速器从无到有并跻身世界前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我国高能物理实验基地的建造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带领团队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亚洲第一台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我国第  相似文献   

8.
<正>1988年,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这是我国继"两弹一星"之后,在高科技领域又一重大突破性成就。它的建成和对撞成功,为我国粒子物理和同步辐射应用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揭开了我国高能物理研究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9.
《科协论坛》2013,(9):F0002-F0002
王贻芳,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现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副主任,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核学会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分会理事长,亚洲未来加速器委员会副主席,国际未来加速器委员会委员,全球华人物理学会理事。2012年被授予“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相似文献   

10.
高能物理一直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之一。现代高能物理产生的海量数据对计算机技术提出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国内外高能物理领域的科学家根据数据处理的特点建立新的计算平台用于传输、储存及分析处理PB量级的数据。文章介绍了现代高能物理实验及数据处理的发展,并描述了高能物理的计算模型以及以网格技术为代表的数据密集型计算平台;详细介绍了数据密集型网格平台在LHC实验、BESIII实验中的应用以及中国的数据密集型网格平台。并对云计算等新技术在高能物理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世界发明》2007,(3):29-30
面对2008年奥运之后的北京去向,北京的施政者并没有被目前的巨大经济收益晃花眼睛,而是很快给出了自己的答案——2020。走在这个北方的城市、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你眼中绝对无法忽略的是无处不在的印有"2008,北京奥运会"字眼的条幅、海报、标语。2008对于现在的北京来说,已经成为一个数字化的象征符号,这个符号从21世纪伊始就降临在这个拥有一千多万人口的庞大都市之上,影响  相似文献   

12.
钟文正 《内江科技》2008,29(1):28-29
"人文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三大理念的特色和亮点。而"人文"的首要之义,就是以人为本,培养良好的市民人文素质,营造和谐发展的人文环境。当前北京居民人文素质与"人文奥运"理念仍存在一定差距,而"人文奥运"理念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北京居民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3.
白景芝研究员,1939年4月20日出生于北京,1963年本科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物理系,同年到中国原子能研究所工作,1973年转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年来,白景芝研究员一直从事高能实验物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谢家麟     
《科学中国人》2017,(5X):2-2
谢家麟(1920年8月8日-2016年2月20日),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加速器物理及技术专家、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原副所长,被誉为'中国粒子加速器之父'。谢家麟院士是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为我国高能粒子加速器从无到有并跻身世界前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我国高能物理实验基地的建造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带领团队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亚洲第一台自由电子激光装置。  相似文献   

15.
晨曦 《今日科苑》2007,(13):22-24
在北京活跃着这么一群不计名利、热心科普事业的银发老人,走向科普讲坛,给人们打开科学圣殿神奇的大门。他们就象2008年奥运宣传语中所说的那样:"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这群银发老人有着双层组织——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科普宣教团和北京老科学技术工作者总会科普讲师团。  相似文献   

16.
北京两次申办奥运会有着不同的战略指导思想.北京奥运会在筹办前期某些方面的战略思想融有好大喜功倾向.而筹办后期在和谐社会的理论指导下,适时进行了调整,在政治安全、法制奥运、人与自然和谐等方面求真务实,细致工作,为指导北京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体育盛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宇宙浩瀚,天地无垠,今天人类的认知水平只揭开了世界的"冰山一角",还有层出不穷、扣人心弦的未解之谜等待着人们去探索.本文节选了北京古城里的几大谜团,它们就藏在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胜古迹里. "双龙"布局  相似文献   

18.
苏丹 《科学中国人》2006,(6):101-101
20世纪是物理学辉煌的一百年,作为前沿学科的粒子物理又称高能物理, 从问世以来的半个世纪发展迅猛。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末才有自已的高能物理实验基地,中国科学家开始登上高能物理的世界舞台,郑志鹏就是他们当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19.
从晚清中华民族为了救亡与生存的不断抗争,到如今迈向伟大复兴之路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先后掀起了数次带有民众启蒙性质的"阅读革命"。北京因其独特的地理、文化、历史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在历次"阅读革命"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了解北京在近代中国新文化语境下的"阅读革命"中所扮演的角色与表现,对于促进当今北京地区的阅读文化发展,提高人们的阅读能力,增强居民文化素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爱读书勤学习的良好风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关注我国的科学事业的人,都知道北京的正负电子对撞机,曾几何时,那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国科技进步的标志之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教授陈元柏就是其中关键部分——漂移室设备的研制者。时隔多年,带着崇敬的心情,记者采访了陈元柏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