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2 毫秒
1.
徐梅 《贵州教育》2010,(16):21-22
孩子进入大班下学期,也就意味着不久后要进入小学了。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从离开幼儿园,到走进学校做一年级的小学生,虽然只有两个月时间的差别,但是,却从心理和生理上有着本质的不同。尤其是许多孩子对进入小学没有树立正确的上学意识和端正上学态度,致使不少孩子害怕上小学。  相似文献   

2.
<正>在日本小学门口,无论是早上上学,还是下午放学,都看不到车辆云集、家长扎堆的场面。日本的孩子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就不再有家长接送了。家长们认为,日本社会治安较好,不接送孩子上学是让他们迈出独立的第一步。孩子上小学前,家长会陪孩子将上、下学的路走一遍,让孩子熟记路线和路上的注意事项,开学后就让孩子自己上下学了。有人也许会问:"孩子还那么小,万一遇到坏人怎么  相似文献   

3.
由幼儿园往小学过渡,是每一个孩子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大班的孩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想必家长们早已阅读了有关学前准备方面的书籍,咨询了专家或小学生的父母。但还有些准备您做了吗? 入学思想准备 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上学、怎样对待上学、以“我要上学了”为荣。您不妨和孩子正式谈一次话。 激发孩子上学的兴趣,解决他们心中存在的疑虑,使他们及早就满怀兴奋与期盼,而不是焦虑和拒绝。您可以和孩子探讨以下问题,比如:孩子,你喜欢上学吗?为什么?你知道上小学与上幼儿园有什么一样,又有什么不一样吗?你还想知道小学的哪些事情?您可  相似文献   

4.
一、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心理准备孩子到了入学年龄 ,大多数会产生上学的要求 ,但入学的愿望和意识是模糊和天真的 ,他们对上学到底是怎么回事还不太清楚。假如上学后孩子感到心情愉快 ,学习轻松 ,就很快能适应小学生活。否则 ,孩子就会流露出畏惧上学的紧张情绪。更有甚者 ,有些孩子刚入小学 ,就想逃学。笔者曾听到一位刚上一年级不久的小女孩因家庭作业多而发的议论及情绪的宣泄 :真希望重新回到幼儿园去!希望语文老师常常生病 ,盼望有一天数学老师被汽车撞死 ,从此不再有家庭作业。多么可悲!这一切均说明了孩子对学习的厌烦和畏惧 ,反…  相似文献   

5.
在城里,家长接送孩子上学的现象比较普遍 (小学一、二年级为最多)。对此,社会上的评论众口不一。家长为什么要接送孩子上学? 我做过一些调查,主  相似文献   

6.
中国云南省嵩明县阿子营乡苗族村的儿童达到上学的年龄后,都陆续去上学,但是一些孩子逐渐辍学,绝大部分孩子小学毕业后也不再想继续上学。辍学的孩子通常并不是因为家庭贫困无力支持孩子继续学习,也不是因为孩子身体和智力上的问题,而是与苗族的历史背景、该村的社会结构、父辈兄长的现状、学校环境等因素有着密切联系。本文利用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学理论分析了这一现象,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艳 《中华家教》2012,(9):12-13
小学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而且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然而,很多孩子刚刚步入小学的大门,却表现出了逃避甚至厌恶上学的倾向。作为从事低年级班主任多年的小学教师,在工作中,我发现那些不爱上学的孩子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一:自理能力不足小学和幼儿园是截然不同的环境。由于父母的溺爱。很多孩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不会做,在学校里往  相似文献   

8.
好孩子     
和我女儿一起长大的有两个女孩,一个叫亭亭,一个叫丽丽。因为是邻居,所以三个孩子玩得特别好,做父母的也都喜欢这三个孩子在一起玩。孩子大了就要上学,三个孩子就近在同一所小学读书。孩子上了小学后,我们做家长的对孩子的学习都很重视,也都抓得比较紧,可三个孩子还是有许多时间在一起玩。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一年级新生中,总有些孩子不能适应小学生活,跟不上班。如有的孩子不肯上学或要家长陪读,觉得离开亲人就没有安全感;有些孩子对上学很茫然,希望老师讲故事做游戏。个别的还带零食到学校来吃。不少孩子上课坐不住,没有听课习惯,自控能力差。还有不少孩子开始上学有新鲜感,但不到一个月就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研究》2007,(6):45-45
德国中小学教育体制在制度设计上与世界上多数国家存在着较大差别。无论上小学还是中学,德国基本不存在家长想方设法为孩子择校的现象。德国的小学也叫“基础学校”,学制为4至6年。孩子上学一般就近入学。无论是本地人、外地人还是外国常驻德国工作人员的子女,只要达到上学年龄,就可申请进入附近小学学习。小学毕业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成绩,选择进入不同类型的中学。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从事小学教学工作二十多年,经常有新生家长反映这样的问题: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进了小学一两个月,怎么就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胆小,恐惧,情绪化,不想再去上学。一个孩子进入小学,是他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家庭的一件大事。今天,不少孩子一开始喜滋滋地去学校,不久就不想去上学,有的甚至想回幼儿园。厌学、害怕上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比比皆是,甚至还有新生逃学的状况出现。其实,幼小衔接一直都是广受关注的  相似文献   

12.
新学年尚未来临,许多家长便开始跑关系走门子,忙于为孩子报名上学,准备把自己的幼儿送往学校。据专家统计,最近几年孩子上学的年龄越来越小,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平  相似文献   

13.
《教育》2008,(4)
笔者的美国朋友Randy有5个儿子,小的12岁,大的已经大学毕业工作了。这5个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到中学12年级,全都在自己家里上学,妈妈当老师。在美国,学龄孩子不上学是违法的。但是,孩子和家长对教育的形式有  相似文献   

14.
我女儿7岁了,今年上小学一年级。我自认为心理调适能力还是不错的,从小女准备上学开始就做了一系列心理建设,但是孩子上学后还是出现了许多教育上的问题,因此经常会情绪失控。  相似文献   

15.
在德国,公立小学和教会小学完全以街道划分,除特殊原因外,家长不得自己选择学校,也极少有家庭在小学阶段送孩子去私立学校或寄宿学校。不过学校在分班时,会特别考虑到每个孩子的居住地域,让每个孩子都有可以一起上学、放学的同伴。在进入小学前,德国的教育机构一再强调不必让孩子预先学会写字或算术,以便在入学后能够开始正常学习。学龄前儿童只需学会安静听讲,生活上能够自理,能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就可以了。德国小学只有4学年,每天只上半天课,孩子6岁起上学,课程主要有语文(即德语)、数学、体育、音乐、美术、宗教和生活常识…  相似文献   

16.
濉溪县公办韩村小学,为了解决带孩子的贫、下中农子女入学问题,上学期在全体教师中进行充分酝酿讨论后,办起了一个带孩子上学的耕读班,招收学生二十五人。这个耕读班办起来后,很受当地干部和群众的欢迎。韩村大队第一生产队队长说:“领小孩上学的耕读  相似文献   

17.
和黄老师有机会一起外出,谈到孩子上学的事情。他说他的孩子今年要小学升初中了。孩子性格开朗、人际关系融洽、愿意上学,成绩也还不错,平常还坚持写小说,但是从来没有参加过什么补习班、兴趣班之类的,因此没有一张证书。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和小学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幼儿园教育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小学则是以学习为主。如何帮助六岁儿童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已经比较突出地摆在许多家长的面前。我们曾对三个大班的幼儿进行调查,发现许多家长认为早期教育就是“早期智力开发”,对入学准备视为知识上的准备,每天要求孩子识多少字,做多少道算术题,甚至有的家长把小学一年级的语文、算术书借来让孩子提前学习。结果是过早、过度的教育,过高、过急的要求,挫伤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以致对学习产生厌恶和惧怕的心理。当我们问孩子“你愿意上小学吗?为什么”时,有的孩子说不愿意上小学,因为最怕爸爸叫他做功课。还有的孩子说:“我上学,妈妈也会打我吗?”原来他看到别的孩子上学后,因成绩未达到父母要求遭到父母的打骂,因而害怕上学。有一位小学老师说:“在我多年的教育工作中发现,最感困难的  相似文献   

19.
家长签名好     
孩子自幼很顽皮。因此上学后怎样配合学校教师搞好孩子的教育,就成了我们十分头痛的事。然而,孩子进入龙口市实验小学后,我们惊喜地发现,该校实行的家长  相似文献   

20.
一、读书是为了什么?我们每个人都要读书上学.从6岁开始读小学。甚至在幼儿园,有些孩子就已经开始接触文字、算术、诗歌等。读完小学读中学,读完中学读大学,这还不算完,有的人大学毕业后还要读研究生、读博士。这样算下来,就算只读到大学毕业为止,也要16年。一个人上学的时间占去了整个生命周期的将近五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