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著名的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是享有盛名的国际报告文学家。他一生“奉献给人民的,是无价的文字,闪亮的珍珠”。他用自己的言行、著述和归宿与中国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赢得了中国人民的信赖、尊重和钦佩。今年是埃德加·斯诺逝世十周年。我们以十分崇敬的心情缅怀这位为中国人民做过巨大工作的忠实朋友。  相似文献   

2.
埃德加·斯诺与中国抗战赵德教,赵文莉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经过一系列的充分准备之后,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七七”事变爆发时,斯诺作为美国著名的记者和作家,中国人民的忠实朋友在北平目睹了这一事变的真相,他对日军的进犯极为愤慨,对中国人员的抗日...  相似文献   

3.
2005年10月12日,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斯诺研究中心、湖北省国际友人研究会在福州市联合举办纪念美国著名记者、报告文学家埃德加·斯诺诞辰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福州大学校长吴敏生教授致开幕词。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联合国原常任代表凌青,斯诺生前好友、国务院原副总理黄华委托夫人何理良女士到会讲话。湖北、山东、北京、上海、广东、广西、陕西、福建等地研究斯诺的学者、专家四十余人参加。美国斯诺基金会副主席南希·威尔逊女士专程到福州大学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由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吴松江教…  相似文献   

4.
百年斯诺史铸辉煌--纪念国际报告文学家斯诺诞辰10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星照耀中国>(中文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成名之作.这本书既是中国30年代的社会全景图画,又是中国革命正义性的历史证词,为中国人民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广泛支持.斯诺支持中国抗日战争,抵制麦卡锡主义的迫害;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坚持记者的崇高职业道德.他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为中美建交牵线搭桥,表现了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斯诺不仅是卓越的报告文学家,又是一位始终关注人类命运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5.
在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都希望缓和关系、却又没有合适机会的情况下,埃德加·斯诺成为当时唯一一位适合为中美关系牵线搭桥的美国人士。这主要是由于斯诺拥有广泛的知名度,并赢得中国共产党的信任,以及他对中国问题的知晓和独立的外国记者身份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国际主义的杰出战士、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先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中国传播文化、献身教育达四十余载,不仅为我国贫困地区发展教育做出了卓越贡献,也为我国经济落后地区的教育发展开拓出一条既有深远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的道路一一培黎兴学之路。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由美国友人埃德加·斯诺和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1897-1987)等倡导的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简称"工合(注)")积极组织居住在日寇未占领区的农民,先后在全国建立起近3O00个"工业生产合作社",通过训练和实践,培养农村工…  相似文献   

7.
“中国工业合作社”运动,简称“工合”运动,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开展的一场经济救亡运动。它对于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克服经济困难,支援长期抗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抗战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曾被誉为战时“经济国防线”。一工合运动是在国际友好人士倡议下,在各种抗日进步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产生的。其最初发起人是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和美国进步记者埃德加·斯诺及其夫人尼姆·韦尔斯。  相似文献   

8.
二月二十八日,桂子山校园修茸一新,春意盎然,斯诺夫人来华师的消息象春风一样吹遍学院的各个角落,全院师生员工沉浸在热烈、友好的气氛中。上午八时半,斯诺夫人洛伊斯·斯诺及其女婿彼得·恩特尔乘车来到华师。专程来参加纪念中国人民的忠实朋友、著名报告文学家埃得加·斯诺逝世十周年学术活动的湖北省负责人陈丕  相似文献   

9.
一九二八年.埃德加·斯诺刚来中国时,居住在上海,从事新闻写作和一些翻译工作,当时,他计划与人合作。将鲁迅的名作——《阿Q正传》译成英文。另外,他还计划将一些中国现代的白话短篇小说译成英文,结集出版,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对此,鲁迅先生给予了热情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红军长征,已过去60年。半个多世纪以来,众多的中外文学家一次又一次踏着红军的足迹重走长征路,寻访红军将士,搜集史料素材,以书籍的形式真实、艺术地将长征这一精神财富广泛传播。 1936年,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不畏艰险,排除各种阻挠来到陕甘宁边区,在陕北的窑洞里实地采访了毛泽东、周  相似文献   

11.
1 我和海伦·斯诺(埃德加·斯诺的前妻)共同工作的一年时间里,有机会接触她的全部著作和手稿,以及她和斯诺的大部分书信和文件。在我发现的一些弥足珍贵的资料中,除了斯诺1936年5月在上海采访鲁迅的问题单、采访记录手稿和根据记录整理的谈话纪要(见《新文学史料》1987年第3期)外,还有茅盾的六份材料,即:茅盾1936年2月亲笔给斯诺夫妇开列的 A List of Left Writers,Killed,or Imprisoned(《遭受杀害、监禁的左翼作家名单》),为他的短篇小说《泥泞》的翻译问题于3月31日、4月30日、5月13日给斯诺的三封亲笔信,随5月13日寄给斯诺的《小传》以及他1935年9月20日撰写的《给西方的被压迫大众》。  相似文献   

12.
作为第一个采访中国"红区"的西方记者,埃德加·斯诺因其作品《西行漫记》而走红。斯诺的成功与其作为一名记者拥有的好奇心、职业感、冒险精神、敏锐的洞察力和预见性、探求真实之心、吃苦耐劳的品质息息相关,也同他作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的正义感、普世主义精神也即他所谓的"人文关怀和采访"不无联系,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3.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诗词中最早以印刷文字的形式而流传的诗作,也是最早被译成外文传到国外的“毛诗”。这首名作的发表与传播,与美国进步记者、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写的一部经典著作——《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名为《西行漫记》)密不可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尹均生教授对国际报告文学的研究作了开拓性贡献。在这个广阔的领城内,他路近30年的努力,在中国开展埃德加.斯诺及其《红星照耀中国》的学术研究,写出几百万字的论文,出版了11种著作文集,瑶养出我国第一批国际报告文学研究生,主办参加20多次斯诺研究学术会议,为中美人民友谊谱写新的篇章,为中美文化交流无私奉献。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曾对埃德加·斯诺说过:“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于1922年冬(原文如此,有误。应为7月16至23日)在上海召开,我本想出席,却忘了开会的地址,也没能找到任何同志,所以就错过了。”(《红星照耀中国》,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1月第1版,第119页) 当时,毛泽东被派遣帮助组织反对湖南省长、军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笔下,长征是“前所未闻的故事”;在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在毛泽东的笔下,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就这样成为了人世间最长的一首生命的诗。今天,让我们从毛泽东诗词中感受那段峥嵘岁月。  相似文献   

17.
鲁迅曾在一次与埃德加·斯诺的谈话中说到:“自从新文学运动开始以来,茅盾、丁玲女士、郭沫若、张天翼、郁达夫、沈从文和田军大概是所出现的最好的作家。……他们所写的内容才具有充分的生命力,足以引起知识界认真的注视。”但是,  相似文献   

18.
2001年5月,张家树村。我们一行人即将离开,正在同村里的阿訇道别,阿訇刚刚在自己的家里热情接待了我们。村里的孩子们簇拥着我们,在中国这个非常偏僻的村庄,难得见到外国人,面对如此热闹的场面,孩子们异常兴奋。一位官员曾经对我说过:“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之后,你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外国记者。”司机已经等得有点不耐烦了,因为回银川的路还很长,很难走。就是在这个时候,一位头上戴着穆斯林白帽子的农村妇女,同我们中间的一个人搭话,并把我们这个朋友带到自己的家中。她的家就在几十米开外。萨拉·奈日是我们从北京带来的一个朋友,也是这…  相似文献   

19.
埃德加·斯诺作为一名杰出的新闻记者,独家报道了许多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重大新闻事件,帮助人们认识和了解了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人,促成了中美两个大国的正常交流.他的记者生涯始于中国,他一生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作为一个新闻人的成长成熟始于绥远的一个小镇萨拉齐,源于他1929年在这里看到的惨绝人寰的景象.由此,他走出了许多"中国通"们的误区,逐渐对中国社会有了客观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在他的长篇报告文学《西行漫记》中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征誉为“地球上的红飘带”。就是这根“红飘带”,它飘向了陕北,飘到了北京,中国共产党最终赢得了中国革命的全面胜利,创建了新中国。这根“红飘带”的起点就在江西赣南。   赣南,一片灼热的红土地。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涌现出许多叱咤风云的革命英雄,流传着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也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革命传统。   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关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中都明确指出:“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