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内外球迷现象研究(综述)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有关球迷的概念、球迷的分类、引起球迷狂热行为的原因、中国球迷现象的社会价值作了综述,并提出了新的球迷概念和球迷分类。  相似文献   

2.
运用资料法、访谈法、问卷法、统计法和逻辑法对中国职业足球联赛球迷观赛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旨在为中国职业足球市场的良性发展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假球、黑哨的存在是影响球迷观赛的最重要因素;比赛水平因子、服务水平因子、个人家庭因子和场地条件因子构成了中国足球联赛球迷观赛的多维结构影响因素体系。  相似文献   

3.
球迷骚乱是现代竞技运动的负面伴生物,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棘手的体育社会问题,该行为的发生给社会文明带来了不良的后果。运用文献资料法,对球迷骚乱的动态过程进行了模型建构1.骚乱主体:1)球迷—混合球迷,常规球迷,表意球迷,行动球迷;2)骚乱先导:环境刺激;3)骚乱动态过程:潜伏阶段:感染→暗示→从众/模仿-强化;2.升温阶段:激励→狂热;3.高峰阶段:失范/爆发。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1)骚乱主体:提高认知水平,倡导文明观赛;2)骚乱先导:减少刺激源,创造心境平和观赛环境;3)潜伏阶段:减少球迷从众必理倾向;4)升温阶段:控制球迷激动情绪;5)高峰阶段:及时控制事态,积极有效疏导;6)防治根本:“依法制赛”与“以德治赛”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在分析球迷组织管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将心理契约理论引入球迷组织管理的意义。以球迷组织管理的特点和心理契约理论的特点分析为重点,构建基于心理契约的球迷组织管理策略。研究表明:构建球迷与俱乐部、球迷之间的心理契约能够有效提升球迷组织的管理绩效。主要策略包括:以人为本,建立球迷组织的共同愿景;通过互动,加强球迷组织的开放性,保持有效的沟通;以激励为导向,引导球迷的行为;通过心理契约规范球迷组织的运作。提出了在心理契约建立、调整和实现三个阶段的关键环节及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研究了足球球迷迷狂的类型、成因及其对足球、足球赛事、足球文化的影响。分析表明,造成足球球迷迷狂及做出消极越轨行为的成因,既有球迷对足球崇拜对球员期望值较高的因素,也有经济利益驱使、极端民族主义滋生、对支持球队的极端失望等原因。结论认为,营造健康积极的足球文化氛围、建设完善的足球法制、培育积极理性的爱国精神、培育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培养与提升责无旁贷的担当的主人翁精神,对打造理性、积极、正面支持的足球球迷队伍,全面提高中国足球竞技水平具有基础性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外籍联赛球队发展背景及中超球队名称的企业化现状进行分析梳理,试找出中超球队名称更迭的深层次原因,从球迷情感视角出发给出中超球队名称去企业化及球队命名建议。研究表明:中超球队名称去企业化有着未来发展的必然性;球队名称去企业化应不可忽视球迷的情感选择、驱动和调节因素。主要结论:中超球队应参考欧洲联赛球队名称命名方法,尽量使用中性化的名称;转变单一股权,形成多股东共同参与俱乐部股份;扎根球迷群体,强调球迷参与逐步建立并完善会员制俱乐部。  相似文献   

7.
足球与其他体育项目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无法完全脱离极端的暴力现象,而暴力行为的主要实施者是球迷。由于球迷暴力的出现,足球在缔造一种现代文化品格的同时,也兼容了史前文化的内涵,所以足球更富有部落战争的特征,球迷暴力则更具有仪式感。但不可否认,极端性暴力案件又具备了一些黑帮争斗的鲜明元素。因此足球暴力很难构成美学体系,它展示了人类自身的原罪。中国人对待足球暴力现象相对不宽容,但往往用隐恶的方式来处理。足球与政治的高度融合折射出足球集团性的全新寓意:球员集团负责足球的炫技功能,球迷集团承担足球的能量扩张,社会集团是足球存在与发展的隐性力量。媒体对球迷暴力的报道往往有夸大之嫌,而对于球迷暴力行为的规制也大可不必采取极端手段。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资料、访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英国足球球迷群体多元化发展进行了研究.从足球球迷群体的发展历程看,英国足球球迷群体的形成最初基于鲜明地域认同,随着传统社区改变、媒体和消费文化的发展,球迷群体认同已经由最初单一的地域性认同发展为包含了液态社区认同在内的多元化认同.球迷群体的地域性和历史性不再是联系球迷的主要纽带,以兴趣性和消费性为认同基础形成的球迷文化逐渐成为球迷文化的重要内容.多元化的足球球迷群体意味着足球俱乐部经营策略的多元化.俱乐部需要更加清晰地把握球迷群体发展的阶段和特征,进而促使俱乐部和利益相关方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为足球俱乐部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针对CBA联赛市场发展的现实需要,从球迷消费者的视角出发,对CBA球队价值、球队价值取向评价、商业价值的理论内涵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CBA球队价值取向评价指标体系,对指标权重进行分配。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结果:从球迷与消费者角度对CBA球队商业价值进行评估的基本思想所构建的CBA球队商业价值评价指标体系,不仅代表着球迷与消费者主体对CBA球队价值取向评价的共同标准,也反映了球迷与消费者对CBA球队价值影响因素重要程度的把握。并通过北京金隅与新疆广汇两支成绩显著的球队作为评价对象,论证了球迷视角下CBA球队商业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客观公正性。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同场身体接触对抗性项群项目的特点及其吸引球迷的原因。总结了两点原因,包括项目特点和球迷的心理需求这两点反映了文化和球迷对运动项目狂热之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选取三晋大地一支独特的“闹他”球迷队伍为对象,对三晋这支魔鬼般的球迷队伍进行研究,解答不为人所熟知的三晋球迷“闹他”现象背后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女性足球球迷发展迅速,成为世界关心和讨论的热点话题。究其原因,一是心理方面,足球运动能够缓解女性足球球迷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增强她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自信心。二是商业方面,足球运动的产业化运作必然将部分从业女性变成球迷。  相似文献   

13.
足球联赛制中的主客场赛制增加了球迷看球的成本,部分球迷却早已习惯了异地观球,还很少抱怨奔波之苦,甚至,奔赴客场观球的球迷会获得一种独特的快感,其中有旅行、探险之乐趣,还有远征、朝圣之收益。球迷异地观球的动机来自其对足球高度的精神依赖,其以朝圣心理为核心要素。足球朝圣行为具有高度的仪式感和独特美学价值,展示了足球丰富多元的文化镜像。异地观球的朝圣者往往会有令人费解的超常之举,但他们有求取圆满的动机,也将获得超常的体验。球迷朝圣的宗教学与人类学价值要大于其文化学与社会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公安政法部门单一的球迷骚乱治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球迷社团可以成为弥补这种局限性的重要力量.一方面,球迷社团可通过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公安政法部门应对球迷骚乱提供各种形式、性质的措施与建议;另一方面,球迷社团所具有的广泛联系性,使得他们能够疏导、化解球迷间的冲突,配合公安政法部门对球迷群体进行动员与整合.通过完善球迷骚乱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公安政法部门与球迷社团合作的协调机制,加强针对球迷群体的危机应对教育与培训,依法界定球迷社团的权力与责任,可以有效提升球迷社团参与球迷骚乱治理的能力与效率.  相似文献   

15.
在男性化的语境中,足球是一种刚性场域,且是一种锻造硬汉的工厂。女性观众介入之后,足球的本体产生质变,足球从此充满了高度情色化的元素。女球迷在男性高强度竞斗的刺激下,荷尔蒙分泌超量,女性由此将性选择的能量投射到男性竞技者身上,并缔造出一种充满野性感的择偶标准,足球的领地内也显现出一种香艳化元素。女球迷的介入几乎剥夺了男性对足球的解释权,而其背后则是另类的女权主义思想。女球迷癫狂的性展示现象不仅深刻地触动了男性精神中的敏感地带,还改写了足球的定义,足球从此递进为一种大众化、表演化、宣展化的类史前的文化形态,足球的原始意义和现代意义在此得到了新的妥协。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以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为例探讨球迷忠诚对俱乐部赞助商品牌信任及购买意向的影响。认为,态度忠诚对行为忠诚有直接的正向影响;球迷的态度忠诚和行为忠诚对赞助认知有直接的正向影响;行为忠诚对购买意向的直接正向影响效果不显著,态度忠诚和赞助认知对品牌信任有直接的正向影响;球迷忠诚对购买意向的直接正向影响效果不显著,赞助认知对购买意向有直接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综述法、逻辑分析法,综合应用心理学、市场营销学、体育学的相关理论研究球迷分类与市场营销,旨在给球迷市场营销提供一些启示,为体育市场的细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运用大量资料,对比分析中国足球与世界足球的差距,剖析中国球迷的心态与关注热点,探讨中国足球的竞赛训练管理体制及青少年培训体制,从各种纷繁芜杂的现象背后,揭示中国承办世界杯的可能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足球重点城市球迷观赛动机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国内联赛观众人数下降的现状,通过对成都、重庆、武汉、南京、深圳、广州和西安7个足球重点城市球迷进行问卷调查及走访,对其观看比赛的动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只有提高球队比赛质量、采取合适的市场营销策略、树立品牌知名度、培养忠诚的球迷群体,才能真正改善目前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