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原训练对轮椅竞速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8名国家队轮椅竞速运动员进行6周高原训练,采用红细胞系指标测试、最大摄氧量、血乳酸测试等方法对运动员进行有氧能力测试。结果:6周高原训练后,运动员最大摄氧量显著提高;运动员EPO水平上高原初期升高,6周后EPO水平又下降,高原训练结束1周后EPO大幅度提高。结论:高度高原训练显著提高竞速轮椅运动员最大摄氧量、乳酸阈值,提高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2.
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高原训练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高原训练对赛艇运动员有氧运动肘力的影响,以女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为测试对象,测试2 000 m高原训练过程中运动员身体成分、血尿素、血清睾酮、功率、心率、乳酸、乳酸阈功率变化。结果:1)高原训练期间,血红蛋白浓度呈现波浪性变化并呈整体态势逐渐升高。下高原后与上高原前相比,运动员血红蛋白浓度明显升高(p<0.01)。2)高原训练中,体重虽明显下降,但平均体脂%和平均去脂体重变化甚微。3)高原训练初期平均功率-心率曲线对比上高原前出现略微左移,而高原训练后进入平原地带的测试结果对比高原训练初期出现一个较大幅度的右移。4)相对于上山前运动员的乳酸-功率曲线明显右移,显示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提高。结论:高原训练后,Hb含量明显升高,多级测试表明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得以提高,说明前者可能是后者提高的生理基础;高原缺氧期间体内蛋白质分解加速,故训练期间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由此引起的运动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3.
优秀竞走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身体机能监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家男子50 km竞走队12名运动员高原训练进行全程跟踪,测定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和记录每天训练总量及训练强度.结果发现:上高原后,RBC、HCT、WBC、Hb、BU生化指标出现下降趋势,而T出现持续上升,且在上高原后第3、6周出现差异显著;高原训练期间,RBC、HCT、WBC、Hb、B指标变化不明显,高原训练第5周CK升高,T下降,且与高原第1、3、6周比较差异显著.提示高原训练期间各生化指标的变化与运动量、运动强度变化关系密切且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4.
模拟高原训练对小鼠骨骼肌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观察小鼠骨骼肌代谢能力在高原训练返回平原后三周内的变化趋势,对高原训练后生理效应的时相性变化特点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在模拟高原训练(2300±50m)四周后的平原效应期间,小鼠骨路肌代谢酶MDH活性呈现继续增加的趋势,并且这种趋势在返回平原后第10天和第ZI天更为显著,预示骨赂肌代谢能力在该阶段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赛前高原训练对优秀男子游泳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男子优秀游泳运动员高原相关身体机能指标和有氧能力的测试,探讨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运动量、运动强度与人体机能指标之间的规律。结果显示:此次赛前高原训练队员第一周的心率水平与高原前比较显著性升高(P0.05);四周高原训练对运动员的血红蛋白、血尿素水平没有显著的影响;第一周和第二周的磷酸肌酸激酶值显著高于高原前的水平(P0.05);血睾酮水平上高原后逐渐升高,第三周与高原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原训练后的最大通气量、最大氧脉搏和高原训练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果表明:科学的赛前高原训练有利于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及身体机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从训练监控和机能评定角度探讨现代五项运动员高原训练。结果表明八一队女队员相对最大摄氧量显著高于备战2004年奥运会的国家队女队员(59.06±4.98 mL/kg.min和51.9±3.8 mL/kg.min,P<0.05)。且经过高原训练后,血乳酸-速度曲线右移,无氧阈提高。八一现代五项队员越野考核后,血乳酸值远低于国家队队员比赛后值。本次高原训练阶段,运动员血红蛋白和肌酸激酶值高于平原。建议在训练中常采用生化指标监控训练课,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加糖酵解供能的短距离间歇性训练,提高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7.
摘要:以2015年中国男篮高原期间体能训练为研究对象,在高原训练过程中对中国男篮队员进行体能训练干预并进行追踪测试,并对高原前后身体机能与身体形态的变化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高原体能训练进行科学化探索。方法:使用韩国Bio Space公司Inbody3.0体成分测试仪分别在上高原和下高原前测试身体成分;使用贝克曼库尔特公司GEN.S血细胞分析仪等仪器分别在上高原、高原中和下高原前测试身体机能。结果: HB、RBC和HCT在高原训练后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P<0.01);BUN与CK呈现先升高、再降低趋势;T与C则先降低、后升高;T/C则呈逐步上升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身体成分中除了脂肪含量、腰臀比和体脂百分比有显著降低外(P<0.05),其他指标没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 1)高原体能训练可以显著提高篮球运动员血液携氧能力,这种能力在高原训练第11天的测试中发现有明显的提高,并于第21天达到非常显著水平。因此要改善篮球运动员机能水平,高原体能训练应至少持续21天。2)BUN和CK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与高原体能训练负荷量的变化密切相关,因此BUN和CK可以作为今后高原体能训练负荷量控制的参考指标。3)T和C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T/C则呈升高趋势,说明此次高原训练负荷安排科学合理,运动员没有发生疲劳现象,机体合成代谢能力得到提高。4)高原体能训练可以降低篮球运动员的体脂含量,但对肌肉围度的影响则与高原训练的高度、形式及负荷有关。5)此次高原体能训练模式可以作为其他高水平篮球队进行高原体能训练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摘要:传统的高原训练通常在一地进行,本研究尝试采用先在多巴进行2周训练,后到昆明进行2周训练的方式,以了解这种高原训练的训练特征和机能变化。本文采用实验法,对北京体育大学校游泳队7名健将级男子运动员进行跟踪观察并测试生理生化指标,训练时间为第十二届全运会前10周。训练后运动员参加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游泳比赛。结论如下:1)本次高原训练的训练学特征为:第一和第二阶段以有氧训练为主,负荷量较大;第三阶段重点在高强度无氧训练,负荷量减少;第四阶段以调整和恢复为主。 2)本次高原训练对于运动员的基础心率并无显著性影响,体重在上高原3周后显著性下降,下高原后1周即恢复至平原水平。3)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和血睾酮显著上升,说明高原环境和训练安排对运动员机体产生了适应性变化。4)在3个月时间内,7名高水平运动员全部提高运动成绩,说明这种全新的高原训练方式能够有效提高运动员成绩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并比较"高原-亚高原-平原"和"高原-平原"两种过渡训练模式对世居高原的中长跑藏族运动员有氧能力和心肺功能影响.方法:将甘孜藏族自治州重点业余体校20名藏族男子中长跑运动员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0名和对照组10名),实验组进行"高原1周-亚高原2周-平原1周"过渡训练,对照组进行"高原3周-平原1周"传统的过渡训练.训练结束后,分别在高原(四川康定)、亚高原(四川泸定)、平原(四川成都)进行12min跑测试,测定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VO2 max)、运动后心率、运动后血氧饱和度、运动后血乳酸和运动后尿蛋白等,并在安静状态下测定运动员血清CK-MB、EPO、HIF-α和血睾酮等生理指标.结果:(1)两组世居高原藏族中长跑运动员在训练后12min跑的测试成绩、最大摄氧量、运动后心率、运动后血氧饱和度、运动后血乳酸、运动后尿蛋白、血清CK-MB、EPO、HIF-α和血睾酮从高原到平原均呈上升趋势,各项指标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运动员进行"高原-亚高原-平原"过渡训练后,12min跑的测试成绩、最大摄氧量、运动后心率明显升高(P<0.05),同时安静状态下的血清CK-MB、HIF-α和血睾酮增加更明显,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原-亚高原-平原"过渡训练这一训练模式较传统的高原训练模式对于提高世居高原的中长跑运动员心肺功能的适应能力有着较好促进作用,有利于世居高原中长跑运动员更快更好的适应从高原到平原的海拔落差,有助于运动员训练时运动强度的提升和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运动-雌激素-骨代谢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研究表明,雌激素缺乏是导致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一个危险因素。适宜运动可以增加体内雌激素的分泌,但剧烈运动、大强度训练可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使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对骨代谢产生负面影响。当雌激素缺乏时,运动员骨细胞对负荷的适应性可能导致骨的转运和吸收加速,反之,对骨代谢的成骨作用刺激减弱。运动-雌激素-骨代谢三者间的密切相关性,提示科学保护竞技运动员,尤其是女性专职运动员、教练员骨组织健康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国家皮划艇运动员高原训练的机能监测和评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探索皮划艇运动员的高原训练,对国家皮划艇集训队1999年的两次高原训练,进行了全程跟踪监测,以期对皮划艇运动员的高原训练进行评价。监测结果表明:(1)皮划艇运动员上高原后7至10d可完全适应高原环境训练,高原训练要考虑适应的时间和转换运动训练负荷强度的时机。(2)高原训练的负荷应安排在高原训练期间出现两次血红蛋白的高峰。血红蛋白的动态变化对于监控和保证高原训练负荷的量和强度是一个有益的指标。下山后14d和40d血红蛋白有两个明显的高峰,揭示可能有两次运动能力的高潮点。(3)高原训练后完成500m和1000m血乳酸的浓度显性增加,揭示运动员耐酸能力提高,500m和1000m成绩有显性提高。  相似文献   

12.
观察了8名国家女子中长跑队员5周的青海多巴高原训练(2 366 m)及3周模拟高原训练--高住低训(2 500 m)的血象变化.结果表明,虽然受试者均为初次进行高原训练,但高原训练并没有引起血象指标的明显升高,反而在高原训练后期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等明显下降.下高原1周后血象指标高于或接近高原训练前水平,2周后大幅度下降;同样,模拟高原训练也没有引起血象指标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低氧条件下的冲刺训练对运动员身体内葡萄糖、胰岛素、游离脂肪酸以及乳酸应激条件下的影响.方法:所有运动员都分别参加三组不同实验条件的训练,并且每组训练相隔7天.三组不同训练条件分别为:常氧压的冲刺运动(N组);中等缺氧的冲刺运动(M组);高度缺氧的冲刺运动(H组).每组冲刺运动都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每组运动为4次为时30s的冲刺运动,阻力都为10档,并辅以教练口头激励,每次冲刺运动后恢复6min,并记录每次运动员产生的最高功率以及平均功率.两种不同的低氧条件由低氧面具提供.训练后,分别在运动前抽取血液1次,以及在4次运动完成后5 min,30min,60min,120min各取一次,并检测各项指标.结果:1.常氧压组与两组低氧压组相比,血细胞中的葡萄糖含量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与没有进入运动开始前相比较,冲刺运动后的5min内葡萄糖含量上升显著.2.只有在冲刺运动完成后2h后,体内脂肪酸含量才显著上升,并且与常氧压组和中等低氧压组相比较,高度缺氧组的游离脂肪酸上升更为明显,且与这两组差异显著.3.与运动开始前相比,运动后5min、30min、60min内体内乳酸含量高,且具有显著差异.但在120min后差异消失.4.运动结束后5min时体内胰岛素含量较高,且与开始运动前和运动结束后其他三个时间段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低氧和低氧训练对AMPKα2转基因小鼠骨骼肌CPT-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进而探讨低氧和低氧训练中AMPKα2调节脂肪酸氧化过程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两月龄C57BL/6J品系的野生小鼠和AMPKα2转基因小鼠,分别分为常氧安静组、低氧安静组和低氧训练组,共六组,每组10只。低氧组小鼠持续暴露于低氧房中(模拟海拔4000m高度,氧浓度12.3%),其中低氧训练组小鼠还要在此低氧房中进行跑台运动,12m/min,每天1h,持续2周。测定股四头肌AMPKα2蛋白水平以及CPT-1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2周的低氧和低氧训练对AMPKα2的蛋白表达没有显著的影响;低氧和低氧训练均显著提高了CPT-1的mRNA表达(P<0.05);低氧对野生和AMPKα2转基因小鼠CPT-1的作用无差异;低氧训练组中,AMPKα2转基因小鼠的CPT-1 mRNA表达显著高于野生小鼠(P<0.05),与低氧安静组相比,低氧训练使转基因小鼠的CPT-1蛋白表达产生了显著增加(P<0.05),但是野生小鼠并无显著变化。结论:AMPKα2参与调节了低氧训练中骨骼肌CPT-1的表达水平,促进脂肪酸的氧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选取备战2010年冬奥会周期国家速滑队外教组为期3周的高原训练,通过观察与分析高原训练前后训练周期的安排与运动员的机能状态,探讨高原训练手段在速滑运动员陆冰能力转换方面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在高原训练阶段的训练内容中,有氧训练和陆上的专项训练占了最大比例;2)3周高原训练前后相比,运动员的血红蛋白水平出现明显增高,但高原训练结束后两周,则普遍出现下降;高原训练结束后两周,运动员睾酮水平与高原训练前相比明显降低。该现象提示:高原训练前及高原训练阶段的训练质量影响下山后的体能状态;训练内容转换时,相关的体能储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FPN1基因多态性与HiHiLo训练效果的关联性。方法:选取70名健康受试者在模拟海拔2 800 m高度进行30 d HiHiLo训练(低氧暴露10 h/d、除白天常氧训练外,以75%.VO2max强度每周进行3次低氧训练),测定训练前、训练后第4 d、第7 d、第16 d、第23 d和第30 d的RBC、Hct和Hb等血象指标,应用PCR-RFLP方法解析基因多态性。结果:FPN1基因rs1123110和rs4145237多态性与血象指标的初始值不关联。经30 d HiHiLo训练训练后,rs1123110位点TT型RBC、Hb、Hct的平均增加量显著高于TC型;TT型Hb、Hct从第7 d、RBC从第16 d开始显著增加并持续至第30 d。rs4145237位点GG型RBC、Hb、Hct的平均增加量显著高于CG型;GG型Hb、Hct、RBC从第16 d开始显著增加,随后持续升高至第30 d。结论:rs1123110的TT型和rs4145237的GG型与HiHiLo训练效果关联,可以作为预测血象指标训练效果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不同体质量的顶级柔道运动员在同一赛前4个月训练计划实施中的能量代谢特征。选取俄罗斯国家队参加欧洲锦标赛的顶级柔道运动员8人作为研究对象。得出结论:1)俄罗斯国家柔道队在欧洲锦标赛前实施的同一赛前训练计划对不同体质量的顶级柔道运动员的能量代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2)为了针对不同体质量的顶级柔道运动员的具体训练目标来制定训练计划,必须对顶级柔道运动员传统的训练手段和训练方法进行评价,以确保每一组顶级柔道运动员(小体质量组、中体质量组和大体质量组)独立完成训练任务并定期达到同样的预期恢复效果;3)顶级柔道运动员竞赛成绩的正向变化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专项耐力和无氧供能水平的提高速率;4)在赛前训练最后阶段,以规律性地暂时降低顶级柔道运动员的有氧供能水平的方式来提高竞赛成绩,不会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实验结果显示,大鼠经缺氧游泳训练后,血过氧化脂质(LPO)明显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提高,乳酸(LA)显著降低。作者认为,上述血生化指标的变化与高原训练提高运动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低海拔及中度高原训练对男子柔道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探讨低、中度高原训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本系统观察15名广东省男子柔道运动员在中度高原(1891m)和低海拔(1000m)进行2—3周训练前后Hb、CK、BUN、血清睾酮(T)、皮质醇(C)和T/C比值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研究发现:(1)高原训练中,Hb先降低后显升高,CK活性则是显升高,然后逐渐恢复,BUN开始变化不明显,随后显下降,回到平原后再升高至恢复;血清T、T/C比值显升高,而C显下降,保持高睾酮低皮质醉水平;(2)低海拔训练对运动员的血液生化指标、激素及运动能力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如中度高原训练效果明显;(3)中度高原—平原—低海拔交叉训练能使运动员适应过程加快,提高机能水平。  相似文献   

20.
耐力运动员高原训练的生理学基础综述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高原训练是当前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的一种较好的赛前训练方法,但如果控制不好,也会产生不良后果。收集了近几年关于高原训练对人体呼吸、血液、EPO、心血管、能量代谢等系统影响的主要成果,为科学地进行高原训练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