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有氧体育锻炼与执行功能的“剂量效应”。方法:采用追踪研究设计,以270名大学生为被试,按性别、锻炼强度、频率、时间分成18个实验组,进行16周有氧功率自行车锻炼计划。使用Flanker任务、2-back任务和More-odd shifting任务在锻炼前、1次锻炼后、8周、12周和16周分别测试被试的抑制、刷新和转换功能,考察有氧体育锻炼对执行功能的影响。结果:强度、频率和时间对执行功能提高的贡献分别为0.927、0.872、0.813;强度主效应下,男大学生执行功能改善效果为大强度>中等强度>小强度,女性则为中等强度>小强度>大强度;频率主效应下,男、女大学生改善效果为高频率>中等频率>小频率;时间主效应下,男、女大学生改善效果为16周>12周>8周>4周>1次。结论:小强度高频率有氧体育锻炼适用于女大学生的运动干预方案,中等强度中等频率则适用于男大学生的运动干预方案,且以12周为单元周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方法比较分析有氧体育锻炼前后大学生相关脑区激活情况,探讨有氧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执行功能的影响与机制。方法:以56名身体健康、无异常心理症状的大学生(20.9岁±1.2岁,其中男28人)为研究参与者,实验组进行8周、每周5 d、每天1 h功率自行车蹬骑的有氧体育锻炼干预,对照组相同时间不进行干预。采用Siemens Magnetom Trio 3.0T全身磁共振成像系统,对参与者进行执行参量设计的倒数n项实验时全脑fMRI扫描。数据经过头动校正、空间标准化等处理后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经过有氧体育锻炼干预后,实验组进行n-back任务时行为学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执行加工相关脑区有范围更广、程度更高的脑区激活表现,主要表现在双侧额叶中回、左顶上小叶、左扣带回、右中央前回、右中央后回和左额上回。结论:8周有规律的有氧体育锻炼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执行功能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意义,有氧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执行功能的改善主要通过提高执行加工相关脑区的激活强度和范围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将40名山西大学体育学院2009级男生被随机分为4组:分为急性有氧运动组(H1)、间歇性无氧运动组(H2)和长期有氧运动组(H3)和不运动组(D),H1和H2组受试者在Monark功率自行车上进行急性运动,H1组的运动强度为75% O2 max运动至力竭,H2组尽全力骑功率自行车35秒×3,间歇3分钟,0.075kg/kg体重负荷,H3组受试者进行3个月的有氧运动,D组不参加任何运动.实验前、实验后即刻与实验后40小时左右,分别抽血检测受试者血液流变指标的变化等.结果:(1)急性运动不论是有氧运动还是间歇性无氧运动,运动后即刻均使人体血浆粘度升高,血液红细胞变形性降低、聚集性升高,全血粘度变坏.长期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血液流变向好的方向变化;(2)长期低强度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后,血小板内NOS活性和血浆NO含量均明显升高,而急性运动不论是有氧运动还是间歇性无氧运动后NOS活性和NO含量稍有降低.结论:(1)急性有氧运动与间歇性无氧运动都能使机体血液流变性明显发生不良变化,而长期规律的有氧低强度运动后这些指标均有向好方向发展的趋势.(2)急性有氧运动与间歇性无氧运动都能对机体NO合成和活性、NOS活性都起到了抑制作用,影响机体血小板的功能,诱导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而长期规律的有氧低强度运动能增强血小板内NOS活性,NO合成和释放,使NO含量和活性提高.  相似文献   

4.
番茄红素及运动对人体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28名体育学院男生随机分为4组(每组7人).其中实验组以中等剂量补充番茄红素胶囊14天(每天摄入番茄红素25mg),对照组服用安慰剂14天,然后所有受试者在Monark功率自行车上进行急性大强度运动和有氧运动,运动前及运动后即刻,分别抽血检测受试者血液全血粘度(低切、高切)、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等血液流变指标的变化状况.结果与结论:中等剂量服用番茄红素胶囊14天,可以明显改善运动后的全血粘度及红细胞的变形性,降低红细胞的聚集性,改善由运动引起的人体血液流变性恶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运动疲劳前后,随意运动执行阶段脑区激活情况,探讨运动疲劳中枢调控的机制。方法:采用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在7名健康男性大学生一次性功率自行车力竭运动前后,进行手握拳运动阶段大脑功能活动的扫描。数据经过头动校正、空间标准化、高斯平滑等预处理后,通过相关分析获得随意运动阶段脑激活图,采用SPM软件对参与随意运动的脑区进行解剖定位,并对运动疲劳前后参与调控的脑区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分析,寻找激活程度发生变化的脑区。结果:运动疲劳前后非利手执行握拳随意运动时大脑激活位点分别包括对侧初级感觉运动区、双侧运动前区、辅助运动区、小脑、丘脑、岛叶、纹状体及苍白球等,激活位点没有显著差别。但运动疲劳前激活程度显著高于运动疲劳后的脑区包括同侧基底神经节的丘脑和纹状体。利手执行握拳随意运动时大脑激活位点及激活量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运动疲劳对参与随意运动控制的脑区位点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是同侧基底神经节的纹状体和丘脑参与调控的激活程度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探讨12周有氧运动对中老年单纯性肥胖患者有氧能力、体成分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以期为制定特异性运动处方提供依据.研究方法:80名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成4组:安静对照组,有氧运动组1(每周运动时间为120 min),有氧运动组2(每周运动时间为180 min),有氧运动组3(每周运动时间为240 min),后3个运动组均进行强度为50%VO2max、为期12周的有氯运动.结果:共有72名受试者坚持完成实验.运动前VO2max、体脂百分比和在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运动后体脂百分比在3个运动组均有所降低,VO2max在有氧运动2组和有氧运动3组高于运动前,有氧运动组3的血清CRP水平较运动前降低了10.2%(P<O.01).对照组所有指标的变化不明显.相关分析显示,CRP的变化与体脂百分比的变化显著正相关.结论:12周中等负荷的有氧运动可降低中老年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体成分,从而使患者血清的CRP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监测定向运动员在不同认知任务下大脑皮层脑血氧激活变化,揭示定向运动项目认知加工特征和内在机制。方法:24名定向运动员参加实验,通过行为测量和近红外光谱功能成像系统脑血氧激活程度的测量,记录并分析被试在识图决策和图景识别2种认知任务执行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和大脑前额叶皮层的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变化。结果:1)图景识别任务行为绩效显著好于识图决策任务;2)识图决策任务下,大脑左右腹外侧前额叶大脑皮层脑血氧激活程度显著大于图景识别任务;3)图景识别任务下,脑功能连接相关程度显著大于识图决策任务。结论:不同认知任务下大脑前额叶在认知加工模式上存在差异,左右腹外侧前额叶脑区在识图决策认知任务加工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图景识别认知加工过程中,脑网络功能连接更强。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通过脑电地形图观察太极拳运动前后脑电信号的变化特点,为进一步了解太极拳的神经机理提供依据。方法:采集运动前安静状态、运动后即刻、运动后安静状态的脑电信号,计算并比较各波段的功率值。结果:与太极拳运动前安静状态比较,运动后即刻慢波(δ波、θ波、α1)波功率值60%以上脑区表现为下降,而较快波(α2波、β1波、β2波)功率值70%脑区上升;有6个脑区的脑电总功率值增加。太极拳运动后,被试者安静状态下慢波(δ波、θ波、α1波)70%以上脑区功率值呈上升趋势;快波(α2波、β1波、β2波)70%以上脑区功率值下降;5个脑区的总脑电功率值有所减少。结论:进行太极拳运动时能够使快波(β波)功率值升高,慢波(θ波、δ波)功率值降低,且β波功率值的升高主要集中在大脑右侧区域,提高了两侧大脑的协同化;太极拳运动后安静状态,50%的脑区功率值较运动前的安静状态有所下降,提示可将太极拳作为运动员的放松手段;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安静状态下额区的脑电功率值都有所增加,提高了植物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神经成像技术分析运动信息优化时的大脑网络时空连接特征,从而验证运动信息的有效利用是提高动作预测准确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方法:利用脑电帽记录乒乓球运动员动作预测中Alpha(α)、Theta(θ)节律随运动信息量的变化;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系统分析乒乓球运动员的动作观察网络(简称为AON)激活和功能连接特征。结果:α和θ节律的能量值随运动员动作预测的时间进程减小;AON的主要节点脑区激活水平提高及功能连接强度增大,尤其是额顶脑区与颞叶相关脑区之间存在显著功能连接。结论:随着运动信息量的增大,乒乓球运动员的注意资源分配与认知调控能力得到优化;训练经验是调节动作预测过程中AON脑区激活水平和功能连接强度的主要因素;α、θ节律与AON重要节点脑区在功能上的整合是动作预测时空特征反映大脑网络连接特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3个月有氧运动对哮喘儿童肺功能、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运动康复在哮喘管理中的作用。方法:40名哮喘儿童随机分为运动(E)组(n=20)和对照(C)组(n=20),E组进行3个月中等强度有氧运动,C组保持日常生活习惯不变。实验前后分别测定受试者的肺功能、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实验过程中记录运动情况和不良反应,实验后调查家长满意度。结果:E组运动时的不良反应率为2.6%,家长满意度为95.0%。实验后,组内与实验前比较,E组6 min步行实验(6MWT)后的步行距离,生活质量问卷总评分与各分项评分增加(P<0.05),6MWT后HR、SBP、MAP和RPE降低(P<0.05),C组生活质量问卷中症状评分增加(P<0.05);组间比较,E组上述各指标与C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肺功能参数在两组组内与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适当管理和监控下,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改善哮喘儿童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运动负荷与生理负荷的定位与解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运动负荷与生理负荷是两个有区别的不同概念。生理负荷是描述人体系统机能状况改变的内部参量,其性质是一种状态量。运动负荷是描述人体行为动态过程的外部参量,其性质是一种过程量。运动内容,运动强度,运动数量,运动密度是构成运动负荷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2.
论运动处方中有氧运动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氧运动是指持续 4~ 5分钟或更长时间进行的全身性的持续运动 ,它强调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的组合和频率  相似文献   

13.
有氧运动和情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2名男大学生以50%VO2max、75%VO2max两种运动强度分别进行30 min的慢跑和踏级的测试,并在运动前以及运动结束后5 min、30 min和60 min进行SEES调查,结果显示:运动中积极和消极的情绪随练习强度和方式的不同波动,但30 min有氧运动后产生的即时效果是积极情绪和疲劳感觉增加,消极情绪降低到基线,运动结束30 min和60 min后,积极情绪增加,心理疲劳感觉降低;经检验,两种运动强度和运动方式经30 min有氧运动后产生了相同的情绪效应,积极情绪呈上升趋势,消极情绪呈下降趋势,并且这一心理效果至少保持到运动结束后60 min.  相似文献   

14.
抽样具有地域、经济以及文化代表性的不同人群,调查其健身运动风险事件发生的现状及原因,是构建健身运动风险评价理论体系的基础性和必要性研究工作。研究发现:确定健身运动风险的人群特征、项目特征、风险事件类别特征,深入研究运动过量、运动不足等因素对机体健康风险的影响,加强运动环境固有风险危害的知识普及和宣传等问题是构建健身运动风险理论体系的基本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短跑的助力训练和阻力训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如何提高短跑跑速的问题,长期困扰短跑教练员。国际田联生物力学课题组研究的结果表明,超级短跑运动员和普通短跑运动员的最大区别在于伸髋速度,超级短跑运动员伸髋速度极快,明显高于普通短跑运动员。这一研究成果提示我们,发展短跑速度应从髋部做起。助力训练和阻力训练能提高髋部的速度和增强髋部肌肉力量,怎样使这些训练手段更具有针对性,共商榷。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量化运动处方运动强度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证明广西糖尿病量化运动处方研究组研发的糖尿病量化运动处方运动强度的阶梯递增性,探讨量化运动处方对不同病情程度、不同疾病阶段糖尿病患者的适用性.方法:22例健康学生采用跟随光碟完成量化运动处方的运动方式,使用Polar心率表、能量监测仪、计步器记录运动中心率的变化,能量消耗以及运动的步数和RPE(主观疲劳程度).结果:各级运动处方的运动强度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结论:五个等级的运动处方运动强度呈阶梯递增性.量化运动处方为不同病情程度,不同疾病阶段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17.
论"健美操"与"有氧操"的甄别使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我国健身性健美操和竞技性健美操共用"健美操"一词,而给人们在使用时造成的混淆和误区,提出建议:除竞技性健美操使用健美操一词外,其它健身性健美操都应称"有氧操".  相似文献   

18.
"六段式"体育课结构改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足于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从优化体育课的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对"六段式"体育课结构进行了改革试验,并验证了新的体育课结构模式的教学效果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针对有抑郁倾向的女大学生这一群体初步探讨以中、小强度健美操和跑步锻炼为干预手段对缓解女大学生抑郁情绪和身体自尊水平的效果,实验结果显示:中、小强度的跑步与健美操锻炼对抑郁女大学生的抑郁情绪和身体自尊水平具有干预作用,对抑郁情绪状况的改善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长期桑拿浴对人体力竭运动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分类的影响,探讨桑拿浴能否对机体免疫机能产生影响。实验方法:10名男性受试者在一个月的桑拿浴(环境温度46℃,相对湿度90%)前后采用Bruce方法进行力竭运动,并采集安静时、运动后即刻、运动后1h、运动后24h肘静脉血,进行白细胞及分类细胞绝对值及百分率计数。结果:长期桑拿浴没有使白细胞产生堆积效应。力竭运动后即刻,淋巴细胞数量增幅比桑拿浴前低,嗜碱性粒细胞上升的峰值的出现时间后移。结论:长期桑拿浴可能使机体适应了类似急性运动所引起的代谢热应激,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