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秦观     
秦观,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北宋词人,是婉约派代表词人之一,著有《淮海词》流传于世。秦观由于文辞得到苏轼赏识,拜苏轼为师,与张耒、黄庭坚、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但是,虽师从苏轼在词风上却未能沿着豪放词风探索,仍致力于婉约词的发展。秦观作词,虽未能如同柳永始作慢词,美成将词由民间词转向宫廷词那样,  相似文献   

2.
毛文锡高才雅怀却身处乱世,不幸以《茶谱》和小词等文人“末技”留名后世。然毛文锡在词体始兴之时,自觉地将诗人之诗的传统带入到词中,深化了词的比兴寄托之意,丰富了词的题材和社会功能,形成了清丽疏越的词风,是花间词人中追求别调别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颇通音律,于词调多有改制或新创。按《钦定词谱》,以毛文锡词为正体10调,其中《赞成功》《接贤宾》《月宫春》3调《教坊记》未载,又一体8调;取毛文锡词句为词调别名3调,足见其对词体声律的创调定体之雅。  相似文献   

3.
秦观以词著称,是婉约词的代表人物,而他在诗歌方面的成就往往被忽略。事实上,秦观的诗歌涵盖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尤其是关于佛禅的诗歌,对寺庙环境的刻画渲染,对僧人崇高品格的赞美,清新婉丽,迥异于宋"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诗歌风貌,自成一家。本文主要对秦观佛禅诗歌的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这种风格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明清词调音乐是重要的词乐历史形态,承载着唐宋词独特的声辞之美,也呈现出明清词人融前代遗声与当代声乐的博雅趣味。百年来明清词调音乐研究主要集中在乐律宫调理论、文学与音乐的关系、乐谱校订与翻译三大方面。依托传统音乐史和乐律理论,论者就词调音乐发展流变和乐律学研究之成果尚称丰富;以明清词调音乐乐例阐释词的文辞、声情与音乐关系的相关论述仍显得片面,不少地方甚至是主观臆断;以现代简谱、五线谱重新解读和翻译明清词调音乐也因译谱方式的不同而存在争议及偏失。反思百年来明清词调音乐研究的思路、方法以及依此取得的成就与不足,并以唐宋流行词调《木兰花》为例,阐明明清词调研究展现出的学术空间和张力,是推进明清词调音乐研究走向深入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5.
秦观一生爱好交际,朋友甚多,他们年龄不等,身份各异,其中有朝廷官员,如孙觉、苏轼,也有佛门弟子,如僧人道潜,也不乏道家仙流。秦观与这些人的交往方式和内容各不相同,但基本上都有文字往来,其中与孙觉、苏轼、道潜、苏辙、程师孟、李之仪等诗人交往最多。本文重点以孙觉、苏轼、道潜作为考察对象,考察他们对秦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秦观,北宋婉约词人的代表,他也被认为是能体现宋词“当行本色”的词手。秦观一生困苦不得志,时正值元祐党争,屡屡被贬。他独居幽馆,内心愁苦无法排遣,满腹伤心失意,只得借词作来抒发己情。晚唐花间词流于艳俗,往往辞胜于情;宋初虽对词有所开拓,却情胜于辞,而使词真正做到情辞兼称的便是秦观。  相似文献   

7.
北宋词人秦观的词风格柔婉感伤,而在诸词中最能代表这种风格的是他那些带有"愁"字的词,这些"愁,,词按主题大致可分为三类:一般意义之愁、恋情之愁和迁谪之愁.总体上看,这些词风格接近,大都低速感伤、凄婉柔弱,但感情强度和艺术影响力却大有不同.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对秦少游诗歌研究渐渐增温,对其诗的评价,存在一些分歧,多集中在元好问对秦观"女郎诗"之讥的辩驳、陈师道等人的评价。本文就秦观诗歌研究的现状加以综述和评说,如,秦观"诗如词"之论的省思及秦观诗歌分期的讨论等,凡此种种困惑。  相似文献   

9.
宋代词人中柳永是第一个对词体作出贡献的人,他不仅革新了词的形式,也扩大了词的内容,把词从贵族手中送回民间。他的词受到了市民的欢迎与喜爱,但统治者与士大夫却瞧不起他的词。苏轼在不满柳永为人与词作的同时,立意要别创一格,别立一派,以与柳永争胜。他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境,在词调选用上也与柳永不同,结果创立了豪放一派,而与婉约派并驾齐驱,各擅胜场。  相似文献   

10.
作为北宋知名的词人,秦观有着别具一格的创作个性,以其“词心”为集中代表。历来学界对秦观“词心”研究甚多。对于秦观词心的研究,一定要先从“词心”说出发。我认为,无论是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出发,还是引进西方的文艺理论,对词心的阐释都不能不考虑到词这种文体的独特性,即词不同于传统文学形式的诗与文,乃心灵文学。  相似文献   

11.
宋代词人苏轼、秦观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拓宽了词的艺术领域,使得宋词的创作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虽苏轼与秦观的关系密切,但两人的“词法”别具一格.苏轼的词法是“以诗为词”、秦观的词法是“以赋为词”,它们在后世看来只起到“装饰”作用的而无具体含义.在他们的作品中不仅以独特方式的排列、组合起来的“形式”是“有意味的”,还包括词体性质、复杂的观念、想象的意义在内,也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它能够激起人们的审美情感,主宰着作品的生命.从秦观、苏轼两人的“词法”创作特点出发,人们能够对两人的“词法”创作有一定的客观认识和定位.  相似文献   

12.
孙斯提 《职大学报》2013,(1):79-82,104
纵观《红楼梦》中秦可卿与宋学士秦观的种种联系,可以说是映射出秦观其人其创作对后世文人的巨大影响。尤其是对曹雪芹的影响,曹公之于秦观,可以说不止是追慕,更是对其诗词创作的接受,实证可谓遍布"红楼"、处处皆是。  相似文献   

13.
南唐词晚于花间词,作品内容虽与花间诸作有相似之处,但作法不取《花间》旧径。故《人间词话》说:“冯正中堂庑特大,与中、后二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词至南唐发生了很大变化,总的来说,是雅化,由侧重描绘转向重于抒情,其本质特点是“以意为主”,“词中有我”。李煜词集中代表了南唐词的特点,但开李煜诃之意境、风格先河者却常常被忽略,那就是李煜之父甫唐中主李璟。他的词表现了词风转变时期的一些重要特点.应引起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汉魏六朝的乐府诗多以四句为"一解",与一支乐曲相配。唐代的一部分乐府诗仍用旧题,但篇幅往往加长,显然不能与一支乐曲相配。据《乐府诗集》所载,仔细考察此类长篇乐府诗,大多四句换一韵,故可推测换韵与乐曲相关。也就是说,以一支乐曲的反复演奏而将歌词唱完,这一情形与"联章"体制相似。  相似文献   

15.
《汉语大词典》收释了“缝绽”一词,释义为“缝补破绽”。所举例句是清纳兰性德《鹊桥仙·七夕》词:“乞巧楼空,影娥池冷,说着凄凉无算。丁甯休曝旧罗衣,忆素手为余缝绽。”笔者以为不确。我们先看下面例句:《佛本行集经》第59卷:“又于一时,摩尼娄陀数数缝绽诸衣裳等,又时五指总持五针。”此句中的“缝绽”后面带有宾语“诸农裳等”,显然“缝绽”不能以“缝补破绽”来解释。这句话中的“缝绽”为“缝补,缝”义甚明。这从原经下文中亦可看出。《佛本行集经》第59卷:“摩尼娄陀缝此衣时,其针线脱。尔时长老摩尼娄陀独自唱言:‘世间谁乐欲作功…  相似文献   

16.
作为南宋骚雅派的代表人物,史达祖在词坛上作出了许多贡献。对其词品,历来少有非议。如此一个杰出的文学家,且曾参与韩侘胄主张的北伐运动的重要人物,《宋史》却只字未提,其身平事迹只是散见于一些文人笔记的零星记载,身世晦暗不明。本文试图从其词集《梅溪词》中梳理其感情的层次,还原史达祖的真实性情。  相似文献   

17.
"花间"一派的词作,自流传以来,被世人认为以"金玉满眼"的浓艳为主要格调,在词体上亦仅仅是应制应歌之作,并无太多内涵可言。然而清代常州词派却另出机杼,称"飞卿词全祖《离骚》"。虽然遭到后世的非议,认为过于牵强附会,但究其实质,固然是与常州词派的词学理论有关,可是另一方面,实在是温庭筠之词和屈原在《离骚》中的抒情有共性。后世往往只看到飞卿的浓艳,却看不到华贵背后的清丽,有的时候的确误读了飞卿词作。本文就从常州词派和《白雨斋词话》说开,旨在探讨飞卿词中的托喻以及与屈原《离骚》的继承关系,以期给飞卿词一个新的定位。  相似文献   

18.
姜夔在南宋被誉为词调音乐第一人,他精通音律,工于诗词,能弹琴、吹箫、作曲,姜夔的歌曲集《白石道人歌曲》中编制的自度曲高远清秀、文美雅致,艺术价值非常高,姜夔也因此成为南宋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传世曲谱词调的音乐家。文章通过分析姜夔词调特点,对其词调的“爱国”“清空”以及“凄婉”等特征和自度曲音乐风格进行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19.
秦观是宋代词中人的佼佼者,其词最能体现宋词的模糊美。其模糊美分别体现在意境的抒情描写、意境塑造、自然意境的渲染、梦境的描写上。  相似文献   

20.
南涧词在风格上最明显的特征是其中和之美:思想内容上,借助酒和仙消解悲苦低沉之情感;艺术特征上,"深沉与轻倩相融","悲愤与悠闲相融";韩元吉的美学追求是"和心而近古",遵从儒家诗教传统,同时暗合张炎论词所提出的"雅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