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唯物史观主张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科学总结和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来,党内廉政建设始终坚持唯物史观,把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党情、国情相结合,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反腐倡廉建设道路,丰富和发展了我党反腐倡廉建设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灵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邓小平不仅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且还立足于当今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贡献表现出了其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魄力和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创造性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
民族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性;另一方面,中国具体实践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性.从内涵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性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与中国社会发展相结合,与党的中心任务相结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注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性,需要推进中国文化现代化转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提出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论述,深入阐述了中国梦提出的客观必然性、独特内涵、主体力量以及实现途径.这种理论能凝聚全党和全人民的力量和智慧,为新时期全国各族人民提供精神动力,树立奋斗目标,勾画中国未来蓝图并指明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是中国共产党人自改革开放以来,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伟大创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本;坚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十七大,举国关注,举世瞩目。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新时期我们党创新理论的科学整合。  相似文献   

7.
李达的《现代社会学》因其系统的理论体系和鲜明的中国特色,成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唯物史观所作的最系统、最全面的阐释。书中,李达首先综合介绍了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唯物史观的不同见解,指出了唯物史观与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人类学等学科都存在密切联系且相互影响,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和解释唯物史观的方法和方向,进而严格的依据唯物辩证法的原理既坚持唯物论,反对唯意志论,又坚持辩证法反对机械论。再次,对社会的起源、发展、变革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当时国际环境和革命实践的思考,把帝国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关系置于唯物史观视角中进行阐释,深刻地体现了历史的唯物论和历史的辩证法的有机统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的创造性运用。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创了我国统一战线的新局面;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统领统一战线工作全局;坚持唯物辨证法,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灵活制定科学的统战政策和工作方法.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解决中国统一战线问题的理论典范.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生动体现.它不仅从党的建设的现实需要出发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而且从唯物史观的高度回答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因此,"三个代表"对于我们加强党的世界观建设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指导思想。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从我国民族问题的实际出发,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研究和探讨,不断进行理论上的创新与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取得了四次历史性的突破,形成了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民族理论政策的科学体系,指导我们走出了一条既适合中国国情又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革命胜利的法宝;毫不动摇地坚守党长期执政理念,坚决捍卫党长期执政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顺利进行以及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保障。党长期执政理念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并仍将经受考验。在全党进行坚守党长期执政理念的教育应当成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高校教育中加强党的建设工作,有利于保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有利于保持全体师生高度的责任感和高度的政治敏锐感。特别是新时期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尤其具有新的时代意义和历史意义。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很大挑战,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各种价值观念并存。因此,高校党建工作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的态度和观点来审视新形势下的高校党建工作,充分认识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增强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各种途径和方法来提高党的建设工作,使之适应新形势下高校教育工作的发展并以此来推动和促进高校教育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学风建设。中国共产党学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理论和思想上的成熟程度,也从中折射出了党的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并给予我们重要启示:学风正,则事业兴;学风不正,则事业受挫;我们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相似文献   

14.
党的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党的纯洁性建设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性工作。无产阶级政党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自身的纯洁性建设,提出了一系列保持自身纯洁性的理论。在中国共产党的十八次代表大会之前,众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对党的纯洁性建设有过精辟论述,成为推进党的纯洁性建设的重大理论支撑。党的十八大则对党的纯洁性提出了新认识、新定位、新意义,这成为在党情、国情、世情发生变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推进中国共产党的纯洁性建设新的理论指导,同时也为新形势下建设纯洁性政党的原则路径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角度出发,对弘扬党的优良作风的意义和要求进行系统梳理,并对怎样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群血肉般的联系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花间集》收录了唐文宗开成元年到后蜀高祖天福五年间18位作家的词作,共500首。虽然其中咏史怀古题材的词数量不多,但却有2/3的作家涉足这一题材,他们借古代的历史事实或传说故事,表达身世之感、家国之痛,或暗讽当朝统治者的荒淫无耻。首开了咏史怀古词的先河,影响着后世咏史怀古词的创作。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历史行程中,共产国际和苏共等提供的物质帮助和理论指导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决定成败的最根本因素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得益于党的建设这一法宝。历史上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过程本质上一个自我建设的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搞好党的建设的关键仍然是要靠党自身的力量,要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四种能力"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内生性力量和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体育事业经过了百年的发展历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及社会主义事业的艰辛探索、改革开放直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在思想上将体育作为一项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事业,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实践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创造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体育竞赛体系、体育组织体系和体育活动形式。通过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体育实践百年发展历程的梳理,由新民主主义体育的形成、发展与传承,当代中国体育事业的探索与发展及中国体育事业发展进入新时期和新时代4个历史阶段,探讨了在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宗旨指导下,中国体育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积累的丰富经验,并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继续推进中国体育事业发展提出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提出来的,作为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进行反思的结果,是比工业文明更进步更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它表征着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进步状态。而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的政府治理方略具体包括:加强生态教育,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确立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完善政府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建立生态环境信息公开机制;实施生态补偿机制;推行循环经济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