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体育消费不仅是经济现象,还包含着深厚的伦理意蕴。运用文献资料调研等研究方法,从伦理学视角对体育消费领域中出现的伦理道德问题进行剖析,并阐述了适度消费、公平消费、文明消费、科学消费等消费原则,提出通过加强道德教育、提供制度保障、促进文化认同、重视舆论建设等途径来建构体育消费中伦理秩序,旨在遏制体育消费异化现象,升华人的道德精神,为人们提供一种健康、文明、科学的体育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2.
体育消费政策对扩大体育消费具有重要的促进和引领作用。对现阶段影响体育消费发展条件、机制等进行研究,并对体育消费发展面临政策选择展开讨论,认为:目前我国体育消费发展整体处在发展动力格局演变、城市化发展持续深入、新技术应用和金融科技发展影响加深、市场化机制深度拓展、社会结构和文化心理变迁逐步显现、产业发展与金融经济政策支持明显加强等有关外部形势约束之下;在广泛人群需要层次提升、体育消费有效需求转化、体育消费内容空间扩大、潜在体育消费人口发展以及体育消费理性预期改善中,体育消费发展显示出越发清晰而有力的内在逻辑;面对体育消费发展形势与条件的变化及影响,体育消费政策的功能取向应突出缓解体育消费发展制度约束、激发体育消费发展内生动力、增强体育消费发展稳固性以及保证体育消费发展可持续,并以改善体育相关领域治理、强化市场化机制作用、重视体育消费文化效应以及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等为着力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探析互联网技术影响下体育消费发展的特征、趋势、问题与策略具有现实意义。研究表明:互联网影响下的体育消费呈现出智能化与高端化、场景化与碎片化、细分化与个性化、社交化与国际化、“体育+她”消费显著上升等特征。互联网技术影响下的体育消费呈现出从单一消费主体向社群消费主体转变、从单一消费模式向多元消费模式转变、从高成本低效率向低成本高效率转变、 从保守从众观念向开放精专观念转变等趋势。互联网技术影响下体育消费发展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市场监管不足、体育信息技术与体育消费融合不强等问题。互联网技术影响下体育消费的发展策略有:加快互联网与体育的融合发展,推动体育消费市场规模化发展;加强互联网体育领域立法与监管,保障体育消费市场有序发展;推进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壮大互联网体育消费用户群体;扩大智能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场景应用,促进体育消费结构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型体育文化消费空间通过多元业态布局、空间场景构建及体育文化氛围营造,能够很好地激发大众体育消费潜力,日益成为满足人们体育需求、促进体育消费的重要载体。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实地考察法,结合空间生产理论,以北京曼联梦剧场为例分析新型体育文化消费空间的特征与生产逻辑。发现:新型体育文化消费空间表现出显著的文化属性、体验属性和符号属性等特征;新型体育文化消费空间生产过程中呈现出治理主体多元化、运行制度现代化和发展理念创新化等趋势。最后从实体空间的文化转型、数字技术赋能和品牌符号化等方面提出促进我国新型体育文化消费空间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代刚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24(4):340-345,349
为进一步了解体育消费的本质特征,通过广泛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与演绎等方法对体育消费的属性、概念体系及其边界进行系统的逻辑分析。结果表明:综合体育消费的自然属性、主观属性、经济属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与符号属性,体育消费广义的概念是指消费者在选择、购买、使用和处理体育产品与服务过程中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狭义的概念则主要涉及2种概念体系:一种是作为行为过程的概念体系来反映一种心理或经济现象;另一种是作为活动过程的概念体系来反映一种集经济、心理、文化和社会等综合性现象。后者的边界较之前者要宽泛,研究的内容也更丰富。进一步的结构性和层级性边界测定表明,普通意义上理解的体育消费边界主要涉及探讨在全民健身计划指导下社会各阶层在闲暇时间内参与体育活动的大众体育消费,而不是涉及为实现奥运金牌争光计划的竞技体育消费、保家卫国的军事体育消费,以及满足特殊群体需求的体育消费。  相似文献   

6.
体育文明——探索建构理论观点型核心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学界只存在"体育文化"而无"体育文明"的基本现实状况,分析目前我国体育学界没有"体育文明"概念的深层次原因。研究通过理论分析、逻辑演绎为基础,并结合了"专家意见函"的方法向有关专家征询该问题的意见。结果表明:"体育文明"核心概念的建构逻辑立场正确且有深入研究的可能性;并在分析现实状况与审视问题的基础上对"体育文明"核心概念进行了尝试性建构,认为"体育文明"属于理论观点型核心概念。"体育文明"建构的合理性原因主要在于学界"文化"与"文明"关系探讨忽略、"体育文化"自身存有一定缺憾与新时期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7.
休闲体育文化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休闲体育文化是人类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在文化的休闲维度和体育维度上产生的一种交叉性的文化.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休闲体育,是将体育运动作为一种休闲方式,放在人类文化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以探索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机制、建构要素以及影响因素.因此,必须了解和明确文化、休闲文化、体育文化等概念的基本内涵,认识和理解文化的基本建构、内容和特点,把握休闲体育文化的本质,深化对休闲体育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针对"体育与健康知识有多少"这个基本学理问题,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通过对新旧两版《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体育知识进行分析,试图说明体育与健康知识不仅庞大有形,且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层次清晰,为今后科学设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及各层次教材中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提供重要依据。研究表明:体育的知识浩瀚如海,为中小学体育知识传授带来极大的空间,也带来教材选择的难题;体育知识更新很快,其更新规律将成为中小学体育知识淘汰更新的依据之一;运动项目知识是体育知识的主体内容,也是中小学传统体育知识教学的重点,如何使运动项目教材化是未来的课题;健康促进与身体锻炼知识是非传统型的体育知识,惯受忽视,其整理和教材化也是未来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采用国民生产总值支出法、因子分析法、多间端等距指标入户抽样调查法.以陕西省和西安市为实证研究对象,对陕西省11个城市52个区县4100户城乡居民家庭、西安市13个区县1390户城镇居民家庭,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居民体育消费统计指标入户记账统计调查.本研究在借鉴现行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方案,消费经济、体育经济和经济统计理论的基础上,以入户调查为手段,通过准确把握不同经济区域体育消费的基本特征和规律的基础上,着力优化我国体育消费统计方法与指标体系.提出建立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消费统计工作机构,成立体育消费统计专家研究机构,制定《城乡居民体育消费统计调查方案和实施计划》等措施来推进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统计调查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摘要:学校作为中国武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域,一直备受学者关注。本文以我国学校武术教育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历史研究法等探源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的形成模式,梳理学校武术教育百年的演进逻辑,并对学校武术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学理上的反思,以期为今后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提供借鉴。研究认为:我国学校武术教育是一种“后发内生”的发展模式;其百年的演进逻辑表现为:从“武体分离”到“以武入体”的“体育化”演进;从“强种卫国”到“文化传承”的民族主义演进;从“由拳入操”到“段位入校”的“套路化”演进;从“以武强身”到“武以成人”的“身体化”演进。学校武术教育“体育化”的发展逻辑使其丧失了自主性独立发展的生存空间;学校武术教育“套路化”演进消解了武术作为传统文化载体和技击表征的意义;学校武术教育应当承担起武术“拳种”传承的功能,实现对学生“武以成人”的终极教化。  相似文献   

11.
学生体育社团活动课程化作为强化课外体育锻炼、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是提升学生体育素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履行法律义务和贯彻执行政策文件精神的客观要求;是构建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实际需要。运用文献、调查、统计等方法对合肥工业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实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将社团活动计入体育成绩、学分是社团活动课程化建设与管理的有效策略和关键环节;设立课外体育活动指导中心、建构科学的制度规范体系、实行社团导师制度以及构建体育社团评估指标与体系等措施为社团活动课程化有效实施提供了组织、制度、技术以及激励保障。实施社团活动课程化在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提高运动技能、形成锻炼习惯以及提升综合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2.
民族传统体育承载了中华民族重要而宝贵的文化内容。民族传统体育要想从传统走向现代化、从民族走向世界化就得借助于高等教育这一平台以国家和民族发展视角加以审视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创新中所具有的独特价值。通过回顾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梳理了专业教育中的得与失,并在此基本上提出与之相适应的科学发展思路。其目的在于克服当前专业教育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使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发展变成一个从粗放到集约、从低级到高级的螺旋式上升的动态性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在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视域下对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现状进行省思,剖析当前我国体育国际话语权与体育实力相比存在一定程度滞后与不匹配的原因,认为“观念”是影响我国体育国际话语权提升的重要因素,通过建构共有观念可以进一步促进体育实力向体育国际话语权转化。研究提出权力载体概念,将体育国际话语权权力载体分为制度载体、传媒载体、学术载体和文化载体4个部分,分别阐释各权力载体层面转变现有观念并建构共有观念的路径及策略,为进一步提升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14.
摘要:公众认同、制度创新与体育产业发展存在深层次的关系,“公众认同”会激发体育产业发展对制度创新的重视,从而由认同形成推动力,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以文献资料法、制度分析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对制度创新与“公众认同”的内涵,“公众认同”对体育产业发展制度创新的有效作用及构建“公众认同”推动的重点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公众认同”是制度创新的新思路,“公众认同”包括“观念认同”与“事实认同”,二者的组合是体育产业发展所需制度创新的思想基础和实践驱动力;通过公众的“体育产业知悉”认同、“体育文化”认同及“体育消费”认同能有效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从而提升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以推动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顺利转变。  相似文献   

15.
体育产业化是世界体育强国发展的普遍规律,作为朝阳产业,它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体育经济与体育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文中通过文献资料整理,对体育产业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和阐释,以全球体育产业为视角,对美国、英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的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分析,梳理和归纳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特征,剖析我国体育产业存在的问题,以“十三五”国家发展战略为契机,提出了一系列促进我国体育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我国实现体育强国梦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探析互联网影响下体育消费发展的特征、趋势与策略具有现实意义。研究表明:互联网影响下的体育消费呈现出智能化与创新化、场景化与碎片化、细分化与个性化、社交化与国际化、“体育+她”消费显著上升等特征;互联网影响下的体育消费呈现出从单一消费主体向社群消费主体转变、从单一消费模式向多元消费模式转变、从高成本低效率向低成本高效率转变、从保守从众观念向开放精专观念转变等趋势;互联网影响下体育消费的发展策略有加快互联网与体育的融合发展,推动体育消费市场规模化发展;加强互联网体育领域立法与监管,保障体育消费市场有序发展;推进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壮大互联网体育消费用户群体;扩大智能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应用场景,促进体育消费结构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佛山市家庭体育旅游消费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献咨询、专家咨询及逻辑分析方法,对佛山市体育旅游消费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佛山市家庭体育旅游消费呈日益旺盛的趋势,体育旅游消费的主要内容是旅游期间参加各类健身活动及观赏体育比赛和表演。影响佛山市家庭居民未能参加体育旅游的主要原因是消费观念问题和缺乏余暇时间。据此提出有关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做大做强体育传媒推进体育文化消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是已经成为当前大众消费的重要方面,由于大众传媒技术发展,体育文化消费的地位日益凸显。运用文献资料和访问等方法,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通过对体育传媒在体育文化消费中功能的分析,提出了做大做强体育传媒推进体育文化消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体育产业已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成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诉求。体育新空间作为开展各类体育运动、满足人民体育需求、促进多元服务消费的重要空间载体,已成为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新动力。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三元辩证框架,发现体育新空间呈现出主体更新、制度创新、理念革新的空间新表征,表现出智慧化、场景化、科学化、多元化的空间新实践,凸显出以人民为中心的表征空间。从创新发展要素的角度,提出建设体育新空间所需的制度、土地、资本、技术与数据、公众诉求等核心要素的优化意见。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作为体育消费的潜力群体,其消费观念和消费规模将对未来我国体育消费的发展起重要的引领作用。文中基于2017年上海市居民体育消费调查的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青少年体育消费的层次、结构、项目、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2017年上海市青少年人均体育消费为3 483元,以实物型消费为主,但同时以体育旅游为代表的新兴消费业态的潜力正在不断释放;(2)青少年体育参与、运动技能培养、代际文化传递均对体育消费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服务型消费对于体育参与程度的要求更高。(3)人口结构变量中,性别、所处教育阶段、家庭收入水平等对青少年参与服务型消费的意愿产生显著影响。基于上述结论,在加强体育服务产品供给、大力发展青少年体育培训、重视体育文化资本的代际传递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