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张承地区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区域经济和区域生态状况入手,探讨张承地区现行生态补偿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系统示意图,具体展开张承地区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措施.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下,张承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将为解决限制开发区和其它生态功能区的贫困和生态问题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云南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云南的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取得了进展,初步建立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各市县生态环境进行严格的考核,生态补偿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但云南现有的生态环境状况,生态补偿机制不够科学,生态环境问题成为云南经济发展的阻碍,协调生态发展与经济发展势在必行;云南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设以因地制宜为关键,不可千篇一律;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辅助来完成;尝试多种生态补偿措施,保持政策的持续性、稳定性;由点到面扩大补偿范围;发动民众参与到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设中.  相似文献   

3.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政策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十分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在此区域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是实现我国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保护区多年来实施的生态补偿政策在环境修护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对各行政部门实施中的政策现状和效果进行评估,总结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为完善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补偿机制理论框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解决京津水源涵养区生态补偿问题,必须在水资源管理、生态补偿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方面进行系统创新。当前应强力推进初始水权分配,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奠定可靠的基础;加快水权制度改革建立水权市场,为生态补偿提供有益的价格信号和基本依据;强化行政调控力度和市场引导功能,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化的保障机制;建立并优化生态建设公司运行模式,构建良好的生态补偿管理与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5.
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问题。以省会经济圈水源地为例,采用支付意愿法、机会成本法和费用分析法计算生态补偿标准。研究结果显示:基于意愿支付价格的补偿标准为4773.5万元,基于机会成本的补偿标准为16.35亿元,基于水资源处理费用补偿标准分别为1.9797亿元。水资源处理费用补偿标准是补偿双方都比较容易接受的实际价格,可作为确定补偿标准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省会经济圈水源地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法制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补偿机制是消除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中的负外部性的一种有效手段。分析我国建立生态补偿制度的必要性。针对我国存在的立法问题,对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建立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确认识和积极解决野生动物害是"天保"工程二期建设进程中一个严肃的问题。建立和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基于野生动物害的定义、典型事件的影响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野生动物害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政绩考核是协调与保障区域经济与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机制,应重视其创新和改革,根据地方承载力以及预见性评价完善生态文明指标.云南生态文明政绩考核尚处于探索阶段,如何有效协调与保障其可行性、合理性、推进性,需进一步贯彻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追究制和生态补偿机制,合理构建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形成政府、企业、群众三方合力,进行全民监督.生态文明政绩考核本身的时效性,需建立其长效机制,实现其多元化、分级化,以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态购买的西部经济与生态良性互动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西部发展中,应建立经济发展与生态重建互动发展模式,通过实行“生态购买”的利益驱动机制,建立起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购买的市场激励机制、投资融资机制、组织管理机制、保障制裁机制,实现区域制度与政策、组织管理和技术创新,走市场化的生态建设产业化道路,实现生态建设企业化、金融化等政策;通过实施生态购买工程,“以土地换环境”,使生态环境自然恢复,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通过生态购买和生态补偿机制的结合,实现两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走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道路;通过生态建设致富,最终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双赢”的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大多处于边疆地区,是周边国家与我国接壤的主要区域。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是维护民族团结、保障国家边疆安全与稳定的前提和基础,对于促进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应该按照"十二五"规划的要求,突破民族和地域的限制,建立国内补偿机制,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建设美丽中国写入报告中。生态与文学的结缘,既是生态现状作为文学关注现实的必然选择,也是文学的审美情趣、批判质疑、济世救人的精神在生态领域的基本态度。人文力量与科技力量互动起来,形成一股合力,把世界的绿色染遍每一个精神角落。值得称道的是,当今中国和世界上,已经召开过无数国际会议和研讨会,力求把生态自然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为全面促进生态平衡和和谐世界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课程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子系统,而校园文化是生态校园的子系统。建设生态校园,势必要建设生态校园文化,进而建设生态课程文化。进行生态课程文化建设,一是要研究开发生态教材,构建以课堂为主战场的生态课程,进行生态课程教学;二是要构建课外生态文明宣讲教育平台(主题活动、竞赛项目、论坛、宣传栏墙等),形成生态课程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3.
妇女在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人类自身生产中的巨大作用更是不可替代的。通过对包头市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女性生态文明的内涵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探讨女性生态文明在包头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和优势。女性生态文明对生态危机的解决和妇女的解放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其思想本身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我国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现状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涵括内容作出分析和论述的基础上,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启示进行了研究,以期推动我国生态文明社会建设,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5.
傈僳族民间故事是傈僳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这些故事不仅描绘了傈僳族先民的生产生活、民俗风情,还蕴含着朴素的生态思想和生态智慧。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傈僳族民间故事中蕴含了天人合一、万物平等、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等生态思想。傈僳族先民正是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民间故事教育后辈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些思想可以为深陷生态危机的当代人提供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道家道教生态伦理思想与当代生态哲学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家、道教生态伦理思想与当代伦理学相比 ,既有共通之处 ,也有独到之处。前者为它与当代生态伦理思想相互衔接提供了可能性 ,后者显示了它对丰富和发展当代生态伦理学的价值。道家、道教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思想对生命的关切和热爱 ,又为它与当代生态哲学相衔接提供了可能性。且普遍存在于全球的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使得这种相互衔接不仅具有可能性 ,而且具有现实性。  相似文献   

17.
对"生态体育城市"进行了引入与探讨,认为生态体育城市是生态体育、生态城市和体育城市三个上位概念的聚合.生态体育城市的建设契合了当前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的基本国策,有利于促进体育生态本源的回归,对城市的发展和市民幸福感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建立了融"生态体育资源"、"资源单位"、"体育治理"、"结果评价"、"制度建设"、"用户享用"于一体的基本分析模型.并指出主体的生态体育意识薄弱、体育内部生态的发展失衡、城市生态体育资源的不足等是制约生态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提出了自然资源驱动、城市交通驱动、传统文化驱动、体育科技驱动的生态体育建设模式.并提出了"公众生态体育意识的培养"、"生态体育资源的整体规划"、"体育生态城市建设的制度建立与完善"、"畅通市民体育需求通道,搭建市民参与机制"等生态体育城市建设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18.
生态美学:后现代语境下崭新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生态美学产生于后现代语境之下 ,同现代化所造成的环境恶化、核威胁等人类生存状态的恶化以及现代深层生态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它实际上是一种生态存在论美学观 ,对新时代美学观念的转向、文学批评视角的丰富、生态文学的发展以及我国传统生态智慧的发扬具有重要作用。生态美学的继续发展还要解决学科自身的建设以及正确对待“世界的返魅”、对现代性与科技的态度、与实践美学的关系等一系列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采煤区的调查,分析了开采煤矿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面对生态危机,西方马克思主义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探寻其产生的根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是生态危机的根源,全球生态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全球化的结果。生态危机发生于全球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资本的逻辑是全球生态危机的共同根源。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和超越,是正确应对生态危机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