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型低速共轨电喷船用柴油机排放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船舶柴油机的防污染问题,依据《MARPOL 1973/78》附则VI对船舶柴油机排放物的最新要求,对船用某大型低速二冲程十字头共轨电喷柴油机进行排放测试,分析排放物(THC,NOx,CO2,CO和O2)随负荷变化的排放特性,得出按推进特性运行时THC,NOx,CO2,CO和O2的排放规律.结果表明:该型柴油机在各负荷下运行时,缸内燃烧过程充分;按经济理念设计的降速运行可获得经济效益;与传统柴油机相比,该型柴油机在NOx和CO2排放上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控制船舶柴油机废气排放的必要性和相关法规,介绍了国内外船舶柴油机废气排放控制的主要技术和方法。综合评述了它们的特色和使用情况,并对今后的技术发展作了一些预测。  相似文献   

3.
含氧燃料碳酸二甲酯在柴油机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发展柴油机新型清洁含氧代用燃料,试验研究脂类含氧代用燃料碳酸二甲酯(DimethylCarbonate,DMC)对柴油机废气排放以及气缸内燃烧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DMC作为柴油添加剂能有效改善柴油机的碳烟和NOx排放,碳烟和NOx排放量随DMC含量的增加而明显降低;添加DMC有利于提高混合气形成质量,缩短燃烧持续期,改善柴油机的燃烧性能;DMC是1种优良的可再生含氧代用燃料.  相似文献   

4.
为降低柴油机的废气排放,研究含氧代用燃料乙醇对柴油机废气排放以及经济性的影响.通过对燃用乙醇含量不同的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柴油机排放情况和经济性的对比试验得出:适当配比的乙醇—柴油混合燃料能有效改善柴油机的有害气体排放性能,特别是能明显降低柴油机的碳烟排放,且柴油机的烟度随乙醇含量的增加而明显降低;添加乙醇能改善发动机燃料的经济性,而对发动机的动力性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船舶柴油机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可靠性,确保人员及船舶设备的安全,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相关理论,对船舶柴油机废气涡轮增压器进行智能故障诊断.根据SVM智能故障诊断理论,分析废气涡轮增压器常见故障;研究SVM在船舶柴油机增压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仿真实验表明:SVM在柴油机废气涡轮增压器故障诊断中具有很出色的拟合能力;运用SVM理论对柴油机增压器故障进行智能诊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尚没有一种净化方法能同时去除船舶柴油机尾气中NOx,SO2和炭粒的现状,提出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应用于船舶柴油机尾气净化中.利用MATLAB,根据化学反应动力学原理建立关于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净化NOx和SO2的微分方程组,对船舶尾气中NOx和SO2的净化效果进行模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尾气中的SO2含量和O2含量对尾气处理效果的影响.理论研究结果说明此方法是可行的.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净化船舶柴油机尾气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计算船舶柴油机黑炭排放的具体数量,评估船舶柴油机黑炭排放的现状,必须准确地测量出各种船舶发动机在不同燃油条件下的黑炭排放因子。利用船用二冲程柴油机台架,对柴油机尾气排放物进行监测,研究黑炭排放因子的测量与计算方法。对硫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0.5%、0.1%的3种燃油条件下的发动机黑炭及其他污染物排放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不同燃油对各污染物排放的影响。计算得出3种燃油条件下船舶黑炭基于做功的排放因子分别为9.12、7.51、1.34 mg/(kW·h),基于燃油消耗的排放因子分别为47.56、38.34、7.53 g/t,为船舶柴油机黑炭排放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利用船舶的废气余热,设计一种基于余热冷管的旋转式吸附制冷空调装置.通过该装置在船舶舱室的应用和计算,得出:在柴油机烟气余热温度为300℃时,将2 500支余热冷管组合成体积为18.84 m3旋转式吸附制冷空调装置,可以为一个热负荷为100 k W船舶舱室提供空调冷量,每年节约船用燃油30 t,减少CO2排放73 734 m3.  相似文献   

9.
由于船舶机舱空间狭小,船用二冲程柴油机SCR反应器及其管路布置较为困难,利用CFD对柴油机100%负荷工况下SCR反应器前混合段内雾化后的尿素溶液与排烟的混合过程进行模拟。通过模拟得到6S35ME-B9船用柴油机SCR系统在混合器叶片角度为15°、导流器扩展角度为75°时可以实现短距离内还原剂与排烟的良好混合,且整套系统压降控制在1 400 Pa以下。对6S35ME-B9船用柴油机全尺寸SCR系统进行100 h台架试验,在中国船级社NOx排放指南要求的E3推进工况下,实现原机NOx比排放量由18. 15 g/(k W·h)减少至3. 17 g/(k W·h)。本设计为实船SCR系统的配备提供了理论和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10.
针对隧道施工机械用柴油机的有害气体排放,设计了一种用不锈钢网带加尿素水混合液作为过滤介质的柴油机排放后处理装置,并通过柴油机台架试验,分析了此种过滤介质对柴油机有害排放物的过滤特性和机理.这对施工企业降低内燃机械在隧道施工中的有害排放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献资料的基础上综述了力竭运动对机体NO及NOS活性的影响,通过NO及NOS活性的变化,研究机体免疫调节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递增负荷运动对少年男篮运动员血浆NO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少年男篮血浆NO含量和NOS活性的变化规律,选取少年男篮运动员12名,普通健康少年学生12人作为对照组,同时进行递增负荷运动.测试结果表明:少年男篮组在安静时的NO的含量和NOS活性比普通少年组高(P<0.05);运动后即刻各组NO的含量和NOS活性均升高,男篮组升高率大于普通组;恢复期各组NO的含量均降低,男篮组的恢复速度大于普通组.说明运动可以提高人体血清内NO的含量以及NOS活性;在运动过程中,有训练史者调节NO代谢的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船舶柴油机排放的NO_x中各成分的主要生成机理,基于6135Aca型柴油机,利用AVL Fire建立仿真模型,探究掺混生物柴油在不同负荷下对NO_x成分之间转换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柴油机排放的NO_2主要通过HO_2氧化NO生成,且高温和氧质量分数会影响NO_2的生成,其中高温会抑制NO_2的生成,氧质量分数增加会促进NO_2的生成;掺混生物柴油和增加负荷会使喷雾贯穿距增大,高温区域增加,从而抑制NO_2生成;掺混生物柴油使得燃烧室内氧含量增加,进而HO_2量增加促进NO_2生成;掺混比例较小时,NO_2主要受高温区域影响,当掺混到达一定比例时贯穿距不再增大,这时NO_2主要受氧含量影响。本文得到的NO_2生成机理,对降低NO_x中NO_2的排放比例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骨骼肌内葡糖糖的摄取和代谢对血糖稳定有重要作用。众多研究表明运动中一氧化氮(NO)大量生成对骨骼肌摄取葡糖糖有重要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肌肉收缩和摄取葡萄糖与NO的生成、传递联系密切,但相关机制还不明确。文章综述了运动时骨骼肌内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生成和传递的途径及其对运动中骨骼肌摄取葡糖糖的影响和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将40名山西大学体育学院2009级男生被随机分为4组:分为急性有氧运动组(H1)、间歇性无氧运动组(H2)和长期有氧运动组(H3)和不运动组(D),H1和H2组受试者在Monark功率自行车上进行急性运动,H1组的运动强度为75% O2 max运动至力竭,H2组尽全力骑功率自行车35秒×3,间歇3分钟,0.075kg/kg体重负荷,H3组受试者进行3个月的有氧运动,D组不参加任何运动.实验前、实验后即刻与实验后40小时左右,分别抽血检测受试者血液流变指标的变化等.结果:(1)急性运动不论是有氧运动还是间歇性无氧运动,运动后即刻均使人体血浆粘度升高,血液红细胞变形性降低、聚集性升高,全血粘度变坏.长期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血液流变向好的方向变化;(2)长期低强度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后,血小板内NOS活性和血浆NO含量均明显升高,而急性运动不论是有氧运动还是间歇性无氧运动后NOS活性和NO含量稍有降低.结论:(1)急性有氧运动与间歇性无氧运动都能使机体血液流变性明显发生不良变化,而长期规律的有氧低强度运动后这些指标均有向好方向发展的趋势.(2)急性有氧运动与间歇性无氧运动都能对机体NO合成和活性、NOS活性都起到了抑制作用,影响机体血小板的功能,诱导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而长期规律的有氧低强度运动能增强血小板内NOS活性,NO合成和释放,使NO含量和活性提高.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中“季五日法”SO2 、NO2 现场空白样采集存在的问题 ,作对比实验 ,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证明在较低浓度下扣除密封管塞空白值与扣除打开管塞空白值 ,红塔区SO2 、NO2 浓度无显著差异 .  相似文献   

17.
对豌豆幼苗5天生长期内紫外线-B(UV-B)辐射对豌豆茎伸长生长和一氧化氮(NO)释放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UV-B辐射促进了豌豆茎中的N0释放,同时抑制豌豆茎伸长生长;外源NO供体根际处理豌豆幼苗,与UV-B辐射的上述效应相似;而用N0清除剂(PTTO)处理豌豆幼苗会产生和UV-B辐射相反的效应.即增加了茎的伸长.由此可推测.NO也许作为信号参与调节UV-B辐射诱导的生长抑制.  相似文献   

18.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过量浸渍法制备粉末状及负载型La(1-x)SrxMnO3 (x=0.2、0.4)催化剂.SEM表征表明La0.8Sr0.2MnO3催化剂具有连续多孔结构.在设计的固定床反应器中,实验测试表明La0.8Sr0.2MnO3在900~1 000 ℃、停留时间大于2.2 s、含氧量小于6%时的NO脱除率达到90%以上,而La0.6Sr0.4MnO3的高活性反应条件与La0.8Sr0.2MnO3相似.在低温区,La0.6Sr0.4MnO3的NO脱除率在600 ℃时达到40%,而La0.8Sr0.2MnO3只有20%.根据实验结果计算了两种催化剂无氧反应条件下的活化能.La0.6Sr0.4MnO3为催化剂的反应活化能比La0.8Sr0.2MnO3为催化剂时低.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Krasnoselskii不动点定理,考虑了状态依赖时滞性微分方程x′(t) = −A(t, x(t))x(t) + B(x(t))F(x(t −  (t, x(t))))正周期解的存在性, 得到了该方程存在与不存在正周期解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一氧化氮对增强的UV-B胁迫下螺旋藻生理代谢的影响,通过测定细胞内蛋白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证实了0.5mmol/L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对增强UV-B胁迫下的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 794)细胞内蛋白质代谢及抗氧化系统产生明显影响.实验结果显示,NO能够显著诱导增强的UV-B胁迫下螺旋藻细胞内蛋白质含量的增加.促进正常生长条件下螺旋藻细胞内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说明NO对增强UV-B胁迫下的螺旋藻794细胞有保护作用.可以减轻UV-B胁迫对螺旋藻细胞引起的氧化损伤,这为进一步探讨NO信号及其与其他信号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关联来调节细胞的生理生化过程,以减缓UV-B胁迫下的氧化损伤机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